《模具零件普通加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以真实模具零件为载体,以典型模具零件加工工艺为工作任务,包括三个学习情境:轴类零件的普通加工、套类零件的普通加工和板类零件的普通加工,共7个工作任务。零件的实际加工由易到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当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高职院校内部的诸多因素有关,如办学理念、课程体系、实践条件、生源质量以及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等。在这些影响中,无论从教育理念还是教育实践来看,课程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课程作为学校向学生提供教学服务的产品,不但对学生的培养质量起着关键作用,而且也决定着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家骨干院校建设项目计划”的启动,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又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的改革和发展阶段,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再次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工作。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第三批立项建设单位,在“教学工场”理念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的理性探索和大胆尝试,重点专业的核心课程从来源到体系、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方法、从内容选择到评价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脱离的问题,特别是在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材设计与编写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采用目前世界上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工作过程导向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整体化的职业资格研究,按照“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与企业深度合作重新构建基于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展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实施探索,设计编写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工学结合教材。本专业教材在模具专业相关岗位能力要求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模具专业岗位要求,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同时引入模具行业标准、企业规范,转换学习领域。将“以工作过程和岗位任务为线索,以实际模具产品为载体,以任务实施为导向”作为编写思想,改变了传统以理论为主导的编写思路。教材整合了工作任务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真实的产品为项目载体,通过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情境设计,改变学与教的教学模式,同时通过与实际产品的接触,体验企业实际岗位的要求。
本专业开发了6门行动导向的核心课程,并编写了6本核心课程教材。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高级装配钳工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人教材内容中,紧密结合企业岗位的人才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实际需求,突出专业特色,形成了以任务单、资讯单、信息单等10个工单构成的新型教材。
本套6本由任务单、资讯单、信息单等10个工单构成的新型教材,展示了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成果,也希望全国职业院校能有所借鉴和启发,为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做出我们的贡献!
尽管我们在教材特色的建设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但教材中仍可能存在一些不妥之处,非常希望得到教学适用性等方面的反馈意见,以便不断改进与完善。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
编写说明
前言
学习情境一 轴类零件的普通加工
任务1.1 轴类零件的车削加工
任务1.2 轴类零件的磨削加工
学习情境二 套类零件的普通加工
任务2.1 套类零件的车削加工
任务2.2 套类零件的磨削加工
学习情境三 板类零件的普通加工
任务3.1 板类零件的铣削加工
任务3.2 板类零件的磨削加工
任务3.3 板类零件的孔系加工
参考文献
学习单
学习单1 轴类零件的车削加工
学习单2 轴类零件的磨削加工
学习单3 套类零件的车削加工
学习单4 套类零件的磨削加工
学习单5 板类零件的铣削加工
学习单6 板类零件的磨削加工
学习单7 板类零件的孔系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