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根据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铸造)国家示范性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要求,依托特种铸造实训车间编写的理实一体化特色教材。与同时规划的《铜合金铸件铸造技术》《铸钢生产技术》《灰铸铁铸件生产技术》《球铁铸件生产技术》五本教材一起构成了铸造专业“理实一体化”的特色教材体系。
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的特色,贯彻“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原则,通过校企合作、企业调研,由中国铸造协会牵头制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职业岗位标准》,并以《专业职业岗位标准》为基础,根据就业岗位及工作任务的要求来筛选教学内容,并以实际的铸件为载体,以“六步法”为框架,在铸件的实际生产过程中融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使学习过程更符合生产实际。
本书着重论述不同于传统砂型铸造的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两种铝合金铸造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过程。通过五个由易到难的情境设计,学习了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两种特种铸造方法,并在其中穿插了铝合金铸造工艺特点、合金熔炼工艺、常见缺陷检验等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铝合金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的学习情境。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可以了解和掌握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两种特种铸造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根据具体铸件和生产条件来选用正确的铸造方法,并制订合理的铸造工艺,完成包括铸造方法选择、铸造工艺制订、铸件生产和常见缺陷检验等在内的整个铸造过程。
本书绪论、情境4由杨兵兵编写,情境2、情境3由刘洋编写,情境1由李光照编写,情境5由贾娟娟编写。本书由刘洋负责统稿。
本书作为高职高专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铸造)专业“铝合金铸件铸造技术”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铸造专业的科研与生产技术人员阅读。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不妥之处,恳请有关专家、各兄弟院校师生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铸件的质量检验
(1)铸件外观质量检验铸件的外观检验通常不需要破坏铸件,借助于必要的量具、样块和测试仪器,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即可确定铸件的外观质量状况。
1)铸件形状和尺寸检验。铸件形状和尺寸检测,就是检查毛坯铸件的实际尺寸是否在规定的毛坯铸件的尺寸公差内。通常对试生产铸件的首件、成批或大量生产铸件随机抽样检验;对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的铸件,检测铸件图和铸造工艺文件规定的全部尺寸。对在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的铸件尺寸,进行几个控制性尺寸检测。对需要机械加工的铸件检测时,应划出机械加工基准线,必要时应对尺寸偏差较大的尺寸作适当的调整。
划线检测是最常用的铸件尺寸检测方法,即根据铸件图中的尺寸链和尺寸公差要求,借助于平台、支承及必要的工、夹、量具,确定铸件的测量基准,划线检测铸件的尺寸。除此之外,还有三坐标测量仪法、超声波测量法、解剖和着色纸印检测法。
2)铸件表面粗糙度的评定。铸件的铸造表面粗糙度是衡量毛坯铸件表面质量的重要指标。铸造表面粗糙度用未经机械加工的毛坯铸件的铸造表面轮廓算术平均偏差进行分级,并采用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监制的铸造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进行评定。
用铸造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评定毛坯铸件的表面粗糙度时,应按GB/T15056一1994《铸造表面粗糙度评定方法》的规定进行。用比较样块评定毛坯铸件的表面粗糙度,不适用于浇道、冒口、补贴的残余表面;铸件的表面缺陷应按缺陷处理,不列入被检表面。
3)铸件浇冒口残余量的检验。铸件浇冒口残余量一般由供需双方商定,或参照相关的铸件标准,原则上应与毛坯铸件表面齐平。铝合金铸件非加工面的浇冒口残余量应与铸件齐平,加工面的浇冒口残余量应符合GB/T9438一1999《铝合金铸件》的规定,通常应比铸钢件和铸铁件严格。
对铸件浇冒口残余量检验不合格的铸件,应进行打磨或修补。修补方法有焊补、粘补、腻子填补等,应根据铸件质量要求,由供需双方商定。
4)铸件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目视检验。用肉眼或借助于低倍放大镜检查暴露在铸件表面的宏观缺陷,同时检查铸件的生产标记是否正确齐全。检查时,应判定铸件的检查项目是否合格,区分合格品、返修品和废品。
目视外观检验可检查的缺陷有:飞翅、毛刺、裂纹、粘砂、浇不到、错芯、错型、气孔、砂眼等。检查前,铸件生产厂应事先制订或与用户商定检查项目的合格品标准。
5)铸件内腔质量检验。铸件内腔质量检验项目包括:铸件的内腔形状和尺寸,铸造表面粗糙度,各种铸造表面缺陷,铸件内腔清洁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