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毒》是著者40多年来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全面展示中国水稻病毒的第一部专著。全书包括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共19章。总论介绍了水稻病毒的类群、病毒介体、病毒病细胞病理学,水稻病毒病及其所致病害的诊断鉴定、流行监测,以及理性防控的理论与方法;各论有针对性地从概述、症状学、病原学(病毒提纯、病毒特性、致病性及其变异、血清学、寄主范围及致病特征)、诊断学(田间诊断、病理学诊断、生物学诊断、病原学诊断)、流行病学(传播特点、病害循环、流行预测)、防控要点6个方面讨论15种水稻病毒和2种水稻植原体病害,充分反映新研究进展。书后附有名词术语索引、病毒名称、病毒介体,以及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关于水稻病毒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和学术论著目录,便于读者进一步查阅。
《水稻病毒》可供从事植物病毒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生态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和农业科技人员参考。
总论
第1章 绪论
1.1 水稻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1.2 水稻病毒与粮食安全
1.3 水稻病毒研究简史
1.4 水稻病毒与水稻种质
参考文献
第2章 水稻病毒的类群
2.1 概述
2.1.1 水稻病毒
2.1.2 水稻植原体
2.2 水稻病毒种群
2.2.1 呼肠孤病毒科
2.2.2 弹状病毒科
2.2.3 伴生豇豆病毒科
2.2.4 花椰菜花叶病毒科
2.2.5 马铃薯Y病毒科
2.2.6 纤细病毒属
2.2.7 南方菜豆花叶病毒属
2.2.8 甜菜坏死黄脉病毒属
2.2.9 水稻其他病毒
2.3 水稻植原体种群
2.4 水稻病毒及其类似病原的分布特性
参考文献
第3章 水稻病毒的介体
3.1 介体传毒的基本特性
3.1.1 介体传毒的类型
3.1.2 病毒在昆虫介体内的侵染屏障
3.1.3 病毒在昆虫介体内的侵染循回过程
3.2 介体传播水稻病毒的特征
3.2.1 叶蝉传播水稻矮缩病毒的特征
3.2.2 叶蝉传播水稻瘤矮病毒的特征
3.2.3 叶蝉传播水稻簇矮病毒的特征
3.2.4 叶蝉传播水稻东格鲁病毒(球状病毒)的特征
3.2.5 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病毒的特征
3.2.6 灰飞虱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特征
3.2.7 白背飞虱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特征
3.2.8 褐飞虱传播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的特征
3.2.9 褐飞虱传播水稻草状矮化病毒的特征
3.3 介体传播水稻病毒的机制
3.3.1 水稻病毒在昆虫介体内的侵染循回过程
3.3.2 水稻病毒的侵入机制
3.3.3 水稻病毒的复制机制
3.3.4 水稻病毒的扩散机制
3.3.5 水稻病毒的经卵传播
参考文献
第4章 水稻病毒病的细胞病理学
4.1 概述
4.1.1 植物病毒病细胞病理学的发展
4.1.2 植物病毒病细胞病理学的研究技术
4.2 水稻病毒的病理变化和致病机制
4.2.1 水稻病毒粒体的形态结构和在寄主细胞中的分布
4.2.2 水稻病毒病细胞结构的病理变化
4.2.3 水稻病毒病病叶ATPase细胞化学的定位
4.2.4 水稻病毒病病叶免疫胶体金研究
4.2.5 水稻病毒在寄主体内的运动
4.2.6 水稻病毒的致病机制
4.3 介体昆虫的细胞病理学
参考文献
第5章 水稻病毒病的诊断鉴定
5.1 田问诊断
5.1.1 水稻病毒与其他侵染因子所致病害的鉴别
5.1.2 水稻病毒与非侵染因子所致病害的鉴别
5.1.3 水稻病毒病的症状鉴别
5.1.4 水稻病毒病的田间鉴别
5.2 实验诊断
5.2.1 水稻病毒的生物学实验
5.2.2 水稻病毒的体外抗性
5.2.3 水稻病毒的血清学试验
5.2.4 水稻病毒的形态结构
5.3 病毒鉴定
5.3.1 病毒提纯
5.3.2 病毒理化特性
5.3.3 病毒核苷酸序列和基因功能分析
……
第6章 水稻病毒的流行监测
第7章 水稻病毒的防控
各论
第8章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及其所致病害
第9章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及其所致病害
第10章 水稻簇矮病毒及其所致病害
第11章 水稻矮缩病毒及其所致病害
第12章 水稻瘤矮病毒及其所致病害
第13章 水稻草状矮化病毒及其所致病害
第14章 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及其所致病害
第15章 水稻条纹病毒及其所致病害
第16章 水稻黄矮病毒及其所致病害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