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乳类加工产业发展战略》通过对国内外乳类加工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和分析,进一步通过大量调研、数据收集和分析,剖析国内外乳业发展瓶颈问题,特别是制约四川乳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并结合四川乳类加工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提出四川乳业的发展方向、应对措施和发展技术路线图。《四川省乳类加工产业发展战略》包括绪论、国内外乳业发展及现状研究、四川乳业发展及现状研究、四川省乳业及技术发展分析、四川省乳业发展技术路线分析和四川省奶业技术路线图6章。《四川省乳类加工产业发展战略》为指导四川乳业的发展和应对国外乳业的竞争提供重要的参考。
《四川省乳类加工产业发展战略》适用于各大专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动物科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从事乳品或畜产品加工研究的工作者、乳品企业的技术人员及管理者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决策人员,用于了解乳品产业发展及四川省乳类产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规划及乳产业研究。
四川省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和川中丘陵,中部为成都平原,西部为川西高原,与陕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重庆诸省市交界,是中国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中国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工业、农业、军事、旅游、文化大省。
四川乳业是我国重要的乳制品生产和消费地区,主要分布在眉山、成都、绵阳、南充、达州、凉山、雅安、资阳、自贡等9市州。其中眉山市为四川省及西南地区的乳业大市,成都为主要的乳制品加工区。通过“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四川乳业得到迅速发展。四川的乳类发展与全国基本同步但略有落后,特别是在技术水准、平均产乳量、人均消耗量等方面达不到全国指标;在奶源、市场持有率等方面又具有优势。具体体现在牛羊群数量多,草场资源丰富,但是奶牛、乳羊数量相对较少导致产乳量低;市场潜力大,但乳品供给率低,生产力差。2013年,全省存栏奶牛20头以上规模饲养场占54.8%,奶牛养殖5头以下的散养农户1/6左右逐步退出奶牛养殖,呈现小规模分散养殖向适度规模养殖集中发展的趋势。四川省作为全国畜牧业大省,其乳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乳业发展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本书在总结国内外乳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对四川省乳业的调研及数据分析,针对四川和成都市的乳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四川省乳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全书共分为6章。第1章对乳业发展社会需求分析、乳业发展技术现状、乳业发展战略研究范围、乳业发展技术瓶颈问题和乳业发展对策及建议进行综述。第2章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电话交流和个别企业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对国内外乳类产业发展及现状进行剖析。针对乳业较发达国家产业模式,国内乳业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第3章通过对四川省乳品企业和奶源基地现场调研,收集大量现场相关数据和资料,并结合查阅部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四川奶源、基地建设、加工、奶产品、营销等乳类产业发展及现状进行分析和综述,并提出四川省乳类产业发展的对策。第4章为了确定四川乳产业发展目标,对收集的调研材料和信息作进一步分析和加工。基于这些材料,进一步对四川乳产品发展特点、乳产业的牧草和饲料、奶牛养殖技术、加工技术和市场进行分析;剖析四川乳产业市场需求主要要素;并利用SWOT方法对四川乳产业进行分析,确定四川乳产业发展目标。第5章基于调研材料,本章针对四川省乳类产业发展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进行分析;同时,对四川省乳类产业发展产业技术创新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四川省乳类产业发展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及技术风险进行分析,并开展四川省乳类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分析。第6章是对1~5章的综合分析和总结,通过对国内外乳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四川乳业发展基础、四川乳业发展目标、发展技术和创新需求及产业发展需求,提出四川未来3~5年和10年内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技术路线图。
查看全部↓
第1章 概述
1.1 乳类产业发展社会需求分析
1.2 乳类产业发展技术现状
1.3 乳类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范围
1.4 乳类产业发展技术瓶颈问题
1.5 乳类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第2章 国内外乳类产业发展及现状研究
2.1 国际乳类产业发展现状
2.2 国内乳类产业发展现状
2.3 国内原料乳生产分析
2.4 乳类产品精深加工现状分析
2.5 乳类产品贮运流通现状分析
第3章 四川省乳类产业发展及现状研究
3.1 四川省乳类生产分析
3.2 四川乳类进出口状况分析
3.3 奶源状况分析
3.4 乳类加工企业状况分析
第4章 四川省乳类产业及技术发展分析
4.1 四川乳产品及技术市场分析
4.2 四川乳产业市场需求要素分析
4.3 四川乳产业SWOT分析
4.4 四川乳产业目标分析
第5章 四川省乳类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分析
5.1 四川省乳类产业发展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分析
5.2 四川省乳类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分析
5.3 四川省乳类产业发展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及技术风险分析
5.4 四川省乳类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分析
第6章 四川省奶产业技术路线图
6.1 乳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6.2 四川乳业发展基础
6.3 四川乳业发展目标与创新需求
6.4 优先发展的技术与优先研发的重大产品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四川省乳类加工产业发展战略》:
2.1国际乳类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乳制品产业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乳业的发展水平是现代农业,特别是畜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世界乳制品市场上,乳品的主要供应地为欧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国家的乳制品(干酪、黄油、乳粉等)出口量占世界乳制品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
(1)欧盟。欧盟是世界第一大乳制品产业生产地,为了支持乳业的发展,欧盟制定了一系列支持乳制品产业发展的措施。①建立牛乳生产配额体系避免产量过剩。欧盟为了避免乳业生产总量过剩,保持区内价格的稳定,减轻沉重的财政补贴负担,在1984年建立了牛乳生产配额制度,规定牛乳生产总产量的上限,各成员国农场主根据所分配的配额进行生产。②实施干预购买和私人储备援助计划稳定内部市场。为了稳定乳制品的内部市场价格,欧盟确定了乳制品区内市场参考价格。③通过对奶农直接支付支持乳业生产。以牛乳生产配额为计算单位,直接向每个生产者支付。这样可以保证奶农的最基本利益,不会造成乳业在市场需求低温期出现亏损以及上游奶源的减少。欧盟的乳业合作社也是值得其他国家学习的地方。虽然欧盟对乳业有巨大的补贴和支持,但欧盟意识到只有通过产、加、销一体的乳业合作社形式,才能让小规模农户享受到较大资本所带来的利益。因此,欧盟推动乳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小规模奶农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2)新西兰。多年来,新西兰政府通过政策指导,提供信息和服务,鼓励和推动新西兰农场主以低于世界市场平均价格的运作成本持续发展,已形成了比较有效的管理运作机制。新西兰的牧场绝大多数是家庭式经营,并以此建立起有牧场主、草地所有者、乳制品加工商、销售组织者等共同参与经营、管理和分配的合作体系。在这种体制下,各方都明确地承担了在这一体系中的责任、义务与权利。为参与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在政府的支持下,几家大的合作公司与新西兰乳品局于2001年合并成立了新西兰最大的乳业集团公司——恒天然。恒天然拥有全新西兰乳品产业94%的生产能力,形成了资产达120亿新元的世界第五大乳业集团。它的出口占全国出口收入的20%,占GDP的7%。此外,新西兰的乳品合作社经营模式也可以给其他国家乳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新西兰的乳业高度纵向一体化,最低一级是农场主,中间一级是奶农合作社,最上一级是乳业委员会。农场主拥有合作社的股份,合作社又拥有乳业委员会的股份。农场主把生产出的牛乳卖给合作社,合作社又把乳卖给乳业委员会,乳业委员会通过它的全球营销网络把这些乳制品销售到海外。加工公司一旦从乳业委员会得到销售收入,就按照奶农向公司提供的牛乳固形物的多少把钱支付给奶农。这种付款制度鼓励了奶农增加牛乳产量。总的说来,新西兰的运作模式是“规模化和专业化”。
……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