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贯彻最新制图标准,由制图概述、图样基本画法、图样特殊表示法、图样标注和机械图样5篇组成,共16章,主要内容有制图的基本知识、正投影法基础、基本立体及其表面交线的投影、组合体、图样画法、轴测图、倾斜结构的表示法、标准件和常用件、焊接和钢铁零件热处理表示法、机件的尺寸标注、技术要求、零件图、装配图和零部件测绘等。
《机械制图》与刘合荣、刘明涛主编的《机械制图习题集》配套使用。
《机械制图》内容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适于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近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选用。
前言
绪论
第1篇 制图概述
第1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
1.1 国家标准有关制图的基本规定
1.1.1 图纸幅面及格式
1.1.2 标题栏
1.1.3 明细栏
1.1.4 比例
1.1.5 字体
1.1.6 图线
1.1.7 尺寸注法
1.2 几何作图
1.2.1 等分圆周及作正多边形
1.2.2 斜度和锥度
1.2.3 圆弧连接
1.2.4 椭圆
1.3 平面图形的分析和尺寸注法
1.3.1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1.3.2 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
1.3.3 平面图形的绘图步骤
1.3.4 常见平面图形的尺寸注法
1.4 绘图技能
1.4.1 绘制仪器图的方法和步骤
1.4.2 徒手绘制草图的方法
第2章 正投影法和点的投影
2.1 正投影法的基础
2.1.1 投影法
2.1.2 正投影法的基本性质
2.2 点的投影
2.2.1 三面投影体系与投影轴
2.2.2 点的三面投影
2.2.3 点的投影和坐标
2.2.4 点投影作图
2.3 两点的相对位置
2.4 重影点及其可见性
第3章 直线的投影
3.1 直线投影概述
3.1.1 直线对投影面的位置
3.1.2 换面法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及其与投影面的夹角
3.2 点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3.2.1 点与直线的从属关系
3.2.2 点分割线段的定比原理
3.3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3.3.1 平行两直线
3.3.2 相交两直线
3.3.3 交叉两直线
3.3.4 直角投影定理
第4章 平面的投影
4.1 平面投影概述
4.1.1 平面的表示法
4.1.2 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4.1.3 求一般位置平面的实形
4.2 平面内的点与直线
4.2.1 平面内的点
4.2.2 平面内的直线
4.3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
4.3.1 平行
4.3.2 相交
4.3.3 垂直
第5章 基本立体及其表面交线的投影
5.1 基本立体及其表面取点
5.1.1 平面立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
5.1.2 曲面立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
5.2 截切立体的投影
5.2.1 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
5.2.2 平面与曲面立体相交
5.3 相贯立体的投影
5.3.1 利用积聚性求相贯线的投影
5.3.2 利用辅助平面求相贯线的投影
5.3.3 相贯线的特殊形式
5.3.4 相贯线投影的近似画法
5.3.5 综合举例
第6章 组合体
6.1 概述
6.1.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6.1.2 组合体相邻表面之间的关系
6.2 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方法
6.2.1 用形体分析法画组合体的视图
6.2.2 按切割顺序画组合体的视图
6.3 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6.3.1 基本体及常见形体的尺寸注法
6.3.2 组合体的尺寸注法内容和尺寸基准
6.3.3 标注组合体尺寸的基本要求
6.3.4 组合体尺寸标注的方法和步骤
6.4 组合体的读图
6.4.1 读图的基本知识
6.4.2 读图的基本方法
6.4.3 组合体读图的综合举例
第2篇 图样基本画法
第7章 图样画法
7.1 视图
7.1.1 基本视图
7.1.2 向视图
7.1.3 局部视图
7.1.4 斜视图
7.2 剖视图
7.2.1 剖视图的概念和基本画法
7.2.2 剖视图的种类
7.2.3 剖切面的种类和剖切方法
7.3 断面图
7.3.1 断面图的基本概念
7.3.2 断面图的种类和画法
7.4 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
7.4.1 局部放大图
7.4.2 简化画法
7.5 表达方法的综合举例
7.6 第三角投影简介
第8章 轴测图
8.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8.2 正等轴测图
8.2.1 正等轴测图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8.2.2 平面立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8.2.3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8.2.4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8.3 斜二等轴测图
8.3.1 斜二等轴测图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8.3.2 平行于各坐标面的圆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8.3.3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8.4 轴测图的剖切画法
8.4.1 轴测图剖切画法的一些规定
8.4.2 轴测剖视图的画法
第9章 倾斜结构的表示法
第3篇 图样特殊表示法
第10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
10.1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
10.1.1 螺纹的形成、结构和要素
10.1.2 螺纹的规定画法
10.1.3 螺纹的种类、标记及其标注
10.1.4 常用的螺纹紧固件及其标记
10.1.5 螺纹紧固件的装配画法
10.2 齿轮表示法
10.2.1 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要素和尺寸关系
10.2.2 直齿圆柱齿轮的规定画法
10.3 键表示法
10.3.1 键的结构型式及标记
10.3.2 键的画法及标注
10.4 销表示法
10.4.1 销的结构型式及标记
10.4.2 销联接的装配画法
10.5 弹簧表示法
10.5.1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参数及尺寸关系
10.5.2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
10.6 滚动轴承表示法
10.6.1 滚动轴承的构造与种类
10.6.2 滚动轴承的代号与标记
10.6.3 滚动轴承的画法
第11章 焊接和钢铁零件热处理表示法
11.1 焊接图表示法
11.1.1 焊缝符号
11.1.2 基本符号和指引线的位置规定
11.1.3 焊接件图样举例
11.2 钢铁零件热处理表示法
11.2.1 金属材料热处理简介
11.2.2 钢铁材料热处理的表示方法
第4篇 图样标注
第12章 机件的尺寸标注
12.1 尺寸标注的正确、完整与清晰
12.1.1 尺寸标注的正确和完整
12.1.2 尺寸标注的清晰
12.2 尺寸标注的合理性
12.3 机件尺寸标注的方法和步骤
12.4 常见几类机件尺寸标注示例
第13章 技术要求
13.1 表面结构的表示法
13.1.1 基本概念及术语
13.1.2 表面结构图形符号
13.1.3 表面结构补充要求的注写位置
13.1.4 表面结构要求在图样上的标注
13.2 极限与配合
13.2.1 互换性
13.2.2 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
13.3 几何公差
13.3.1 几何公差的几何特征符号
13.3.2 几何公差的标注
第5篇 机械图样
第14章 零件图
14.1 零件图概述
14.1.1 零件图与装配图的关系
14.1.2 零件的分类
14.1.3 零件图的内容和特点
14.2 零件上的工艺结构
14.2.1 铸造工艺结构
14.2.2 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14.3 零件视图表达方案的选择
14.3.1 主视图的选择
14.3.2 其他视图和表达方法的选择
14.4 典型零件图例分析
14.4.1 轴套类零件
14.4.2 轮盘类零件
14.4.3 叉架类零件
14.4.4 箱体类零件
14.5 零件图的阅读
14.5.1 读零件图的要求
14.5.2 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14.5.3 读零件图举例
第15章 装配图
15.1 装配图的内容
15.2 机器或部件表达方案的选择
15.2.1 装配图上的规定画法
15.2.2 装配图的特殊表达方法
15.2.3 装配图的视图选择
15.3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的注写
15.3.1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15.3.2 装配图中的技术要求注写
15.4 装配图的零、部件序号的编排及明细栏和标题栏
15.4.1 装配图的零、部件序号的编排
15.4.2 装配图的明细栏和标题栏
15.5 装配结构的合理性
15.5.1 接触面与配合面的结构
15.5.2 可拆连接结构接触处的结构
15.5.3 轴向零件的固定结构
15.5.4 密封装置结构
15.5.5 防松的常见结构
15.6 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15.6.1 准备工作
15.6.2 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15.6.3 画装配图的应用举例
15.7 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
15.7.1 读装配图的目的和要求
15.7.2 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15.7.3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第16章 零部件测绘
16.1 测绘的意义和分类
16.2 零、部件测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16.3 零件草图的绘制
16.4 零件尺寸的测量
16.5 零、部件测绘举例
16.6 由零件草图绘制部件装配图
附录制图界常用现行标准
(3)合起来想整体 各部分的形状和形体表面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后,综合起来想象出组合体的整体形状。一般情况下,以叠加为主的组合体用形体分析法读图就能较顺利地读懂组合体视图,但是对于局部投影复杂的组合体,还需逐一分析线、面来认识。2.面形分析法 面形分析法就是运用投影规律,分析组合体上线、面的空间位置,再通过对这些线、面的投影分析想象出其形状,进而综合想出物体的整体形状。这种方法常用于切割体的读图。分析:对组合体的三视图进行分析,确定该组合体被切割之前的形状,三个视图的外轮廓基本是长方形,那么原始形体为一四棱柱。(1)投影分析想形状 对于特殊位置平面,从投影具有积聚性的视图入手,利用三等关系,在其他视图中找出对应的投影,想象出截平面的几何形状。而一般位置平面,可进行点、线的投影分析。如图6-31b所示,从俯视图积聚为圆弧的投影入手,在主视图中找出对应的封闭线框,它是将四棱柱的右端切成了圆柱面。(2)抓住特征分析面 当物体被特殊位置平面切割时,视图上较明显地反映切口的形状特征,以此为依据,确定被切平面的空间形状。(3)综合起来想整体 搞清楚各面的空间位置及几何形状之后,还应通过三视图对面与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其他细节作进一步的分析,进而综合想象出物体的完整形状。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读图时以形体分析法为主,分析物体的大致形状与结构,面形分析法为辅,用来分析视图中难以读懂的线或线框,两者结合运用就能较顺利地读懂组合体的三视图。6.4.3组合体读图的综合举例 在读图练习中,常常要求由已知的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或补画视图中所缺的图线,这是检验和提高读图能力的方法之一,也是培养和提高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1.补画视图 补画视图实质是读图与画图的综合训练,一般可分两步进行:首先根据已给出的两视图,利用形体分析法及线面分析法想象出物体的形状,然后在看懂已知两视图的基础上补画第三视图。作图时,可根据投影规律,逐个作出每个基本体的第三投影。注意先补画主要部分,后补画细节部分,每部分先画外形,再画细节,从而完成整个物体的第三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