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视角下的城市化时空格局与过程》以杭州市为研究区,以城乡为不同单元,以城市化的自然和社会属性作为研究对象,在1985~2009年的3个不同时间跨度上,借助遥感和GIS的手段和方法,将城市化的内涵分解为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生活质量、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带来的建设用地扩张、耕地侵占以及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等方面,并对其进行了初步阐述。通过结合景观生态学手段和空间回归模型,《城乡视角下的城市化时空格局与过程》探究了城乡人口、经济发展以及地域景观格局协同演进状况,从驱动因子的视角深入分析城市化的响应机制,从而可以更全面和完整地理解城市化进程,为有关部门推进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城乡视角下的城市化时空格局与过程》适合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有助于读者初步理解城市化的内涵,并提供了一种采用GIS、遥感手段结合模型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研究的一般范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得到了国内外地理和遥感方面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不仅在城市地区,乡镇地区也发生着较为强烈的快速城市化过程。因此对城市化的时空格局与过程进行研究,不仅要关注城区,更要着眼于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对于城市发展的内涵,不但要基于社会科学的角度,也要从自然科学的视角去理解和分析。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对于城市化某一方面的定量分析和研究较多,对于总体的评价和内涵的分解较少。本书主要着眼于以上各方面,并以杭州为例,进行了城市化研究的初步探索。
本书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些许创新:首先,从自然和社会的角度将城市化的格局和过程分解为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活质量、整体景观格局、建设用地扩张及其景观格局、耕地侵占及其景观格局以及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等方面,对比研究城乡不同单元在快速城市化下不同的时空特征;其次,对1985~2009年城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的对比评价,结合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对城乡的生活质量进行了空间分析;再次,采用空间回归模型研究了城市化对整体景观和建设用地景观格局的影响,并在地理网格尺度上,通过空间回归模型对城乡不同地区耕地侵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还对城乡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综上所述,作者在借鉴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多种分析手段将城市化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进行了多方面的分解研究,验证了城市化的一些经典学说和理论。同时,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新颖观点和看法,以期推动城市发展学说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本书的主要内容依托于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和方法都有赖于作者的导师吴嘉平教授课题组提供,在此表示感谢。作者对于城市发展的理论知识积累尚浅,书中不免有纰漏之处,望读者能提出修改建议。科研之路漫长,吾辈须静心前行,大家共勉。
区域生态与环境过程系列丛书序言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学
1.2 城市化的生态效应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介绍
2.1 遥感和GIS手段的应用
2.2 景观生态学与建设用地扩张研究
2.3 城市化下的耕地侵占研究
2.4 生态服务价值的估算
2.5 生活质量评价
2.6 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
第3章 研究区简介及主要研究思路
3.1 杭州简介
3.2 主要思路
3.3 数据来源与处理
3.3.1 遥感影像数据及其预处理
3.3.2 其他数据
第4章 城乡人口、经济社会发展评价
4.1 人口城市化进程
4.1.1 城市化的指标
4.1.2 人口及城市化发展分析结果
4.2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
4.2.1 指标体系
4.2.2 评价方法
4.2.3 经济社会发展评价结果
4.2.4 城乡二元指数的趋势检验
4.3 城乡生活质量评价
4.3.1 评价体系的构建
4.3.2 评价模型
4.3.3 生活质量的空间格局
4.3.4 城乡生活质量的公平性研究
4.4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城乡整体景观的时空格局及其对城市化的响应
5.1 景观指数的使用和分析方法
5.1.1 景观指数的选择及其意义
5.1.2 景观指数分析和采样方法
5.2 尺度选择
5.3 整体景观时空格局
5.3.1 整体景观格局
5.3.2 城乡整体景观时空格局
5.3.3 乡镇尺度上城乡整体景观的时空格局
5.3.4 城乡整体景观的梯度分析
5.4 城乡整体景观与城市化的响应机制
5.4.1 县区尺度上整体景观的影响因素
5.4.2 城乡整体景观影响因素选取
5.4.3 整体景观指数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5.4.4 空间回归方法
5.4.5 乡镇尺度上整体景观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
5.5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城乡建设用地景观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1 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格局
6.1.1 建设用地扩张总体情况
6.1.2 县区尺度上的建设用地扩张
6.1.3 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点
6.2 建设用地景观时空格局
6.2.1 建设用地景观的整体时空格局
6.2.2 城乡建设用地景观时空格局
6.2.3 乡镇尺度上建设用地景观时空格局
6.2.4 城乡建设用地景观的梯度分析
6.3 城乡建设用地景观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6.3.1 建设用地景观指数的选择
6.3.2 建设用地景观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6.3.3 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因素分析
6.4 小结与讨论
第7章 城乡耕地景观的时空格局及其对城市化的响应
7.1 耕地景观的整体时空特征
7.1.1 耕地景观指数的选择
7.1.2 耕地景观的整体时空格局
7.2 城乡耕地景观时空格局
7.2.1 耕地侵占情况
7.2.2 城乡耕地景观时空变化
7.2.3 县区尺度上城乡耕地景观格局与城市化因子的关系
7.2.4 城乡耕地景观的梯度分析
7.3 城乡耕地景观与城市化的响应机制
7.3.1 网格尺度
7.3.2 城乡耕地景观影响因子
7.3.3 城乡耕地景观对城市化的响应机制
7.3.4 耕地景观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7.4 小结与讨论
第8章 城乡生态服务价值及其对城市化的响应
8.1 生态服务价值的估算
8.2 城乡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布
8.2.1 生态服务价值的整体趋势
8.2.2 城乡各类型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趋势
8.2.3 城乡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
8.2.4 乡镇尺度上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格局
8.3 景观格局对城乡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分析
8.4 城乡生态服务价值对城市化的响应
8.4.1 建设用地扩张对城乡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8.4.2 生态服务价值与经济增长的对比
8.4.3 生态服务价值与人口增长的对比
8.4.4 县区尺度上城乡生态服务价值对城市化的响应机制
8.5 城乡生态服务价值对城市化的响应机制
8.5.1 乡镇尺度上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
8.5.2 乡镇尺度上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空间自相关性
8.5.3 乡镇尺度上城乡生态服务价值对城市化的时空响应
8.6 小结与讨论
第9章 研究结论以及未来研究的展望
9.1 总体结论
9.1.1 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
9.1.2 城乡生活质量的空间格局
9.1.3 建设用地扩张时空格局
9.1.4 整体景观时空格局
9.1.5 建设用地景观的时空格局
9.1.6 耕地景观的时空格局
9.1.7 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格局
9.2 取得的一些进展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英文缩写)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