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焊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介绍了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应用,讲述了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及控制方法,并以ABB弧焊机器人为例,介绍了弧焊机器人系统(工作站)的构成、操作及编程方法。《弧焊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以弧焊机器人的操作和编程为主线,将其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以项目教学方式,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全书共6个项目,每个项目包括1~2个工作任务,将工业机器人的操作和应用与弧焊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及示教编程方法有机结合,通过任务训练掌握工业机器人及弧焊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弧焊机器人操作与编程》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及各类成人教育的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教材或培训用书,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机器人的英文单词“Robot”起源于捷克作家卡雷尔·卡佩克在1920年发表的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Rossums Universal Robots})中。剧本中的Robot是一家公司发明的形状像人的机器,可以听从人的命令做各种动作;它可以不吃饭,能够不知疲倦地进行工作。自此以后,像人一样的机器出现在很多科幻小说中,我国干脆就将“Robot”翻译成“机器人”。其实,机器人是一种可以运动的机械电子装置,不全都像人。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义为:“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动控制的操作和移动功能,能完成各种作业的可编程操作机,这种操作机具有几个轴,能够借助可编程操作来处理各种材料、零件、工具和专用装置,以执行各种任务。”美国机器人协会的定义为:“一种用于移动各种材料、零件、工具或专用装置的,通过程序动作来执行各种任务,并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操作机。”美国国家标准局的定义为:“一种能够进行编程并在自动控制下执行某种引起操作和移动作业任务的机械装置。”中国机器人专家对机器人的综合定义为:“机器人是一种在计算机控制下的可编程的自动机器,根据所处的环境和作业的需要一,它具有至少一项或多项拟人功能,如抓取功能或移动功能,或两者兼而有之,另外还可能程度不等地具有某些环境感知功能(如视觉、力觉、触觉、接近觉等)以及语音功能乃至逻辑思维、判断决策功能等,从而使它能在要求的环境中代替人进行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