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草床衰退机制及管理》是研究海草床生态功能以及衰退机制方面的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海草床生态功能以及富营养化和沉积物变化对海草床衰退的影响机制。全书共9章,分别介绍了海草床生态功能及环境影响因素、山东半岛主要海草床调查、富营养化对海草的影响机制、沉积物变化对海草的影响机制、海草床价值评估及生态补偿、海草床恢复及管理等。
《海草床衰退机制及管理》可供从事海洋生态学和海洋生物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海草是广泛分布在海水界面以下的海洋被子植物,通常生长在浅海和河口水域,最大生长深度可达90m。作为海洋高等植物,海草具有根、茎和叶,可以克隆生长和有性繁殖。海草栖息地作为世界上单位面积植被生物量最具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是全球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单位面积生产力比热带雨林还要高。海草床对海岸带区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地和产卵地,还可以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海草床在全球碳、氮、磷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储存的碳可达每平方米48~112Tg。据估算海草床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每年可达19000亿美元,是衡量海洋环境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当前,全世界的海草床面积约为200000km2,隶属于12个属,72种。中国沿海记录的海草种类为22种,分属于10属4科,大概为全世界海草总种数的30%,总面积约为8765hm2。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海草床衰退严重,消失速率从1940年以前的0.9%上升到1990年以来的7%,自19世纪晚期开始,全世界约有29%的海草床已经消失。人类活动引起的富营养化和物理扰动被认为是引起海草损失的最重要两个原因。陆源营养盐的大量输入会引起海洋富营养化,这不仅会对海草床造成直接影响,如对海草造成毒性,提高海草组织呼吸作用和沉积物缺氧等,而且会对海草床造成间接影响,如促进藻类生长,引起光衰减等。温带富营养化地区,海草衰退通常与较高生物量的大型海藻密切相关。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如我国、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和欧洲都报道过大型海藻藻华在海草床爆发的现象。在海草床监控中寻找适宜指示海草床的响应指标,用来在大型海藻藻华爆发、营养盐富集或者两者共存的富营养化区域的早期预警就显得尤为必要。早期预警不仅可以为避免有重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海草床损失,而且可以及时提供管理干预的对策。物理干扰往往来源于大尺度过程,如海岸带工程建设、疏浚工程、沉积物沉积、人类活动或者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水动力条件改变等。例如,我国曹妃甸的大规模开发,改变了区域内水动力条件,已经对曹妃甸海域的主要海草种类——鳗草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小尺度干扰,如生物扰动及其觅食,船舶抛锚和采集大型底栖动物等也可能引起物理扰动,造成海草床衰退。研究海草床对小尺度扰动的恢复能力对海草床的发展和存活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除了科学研究以外,人类社会和工业发展的需要正在影响海草研究的方向和管理策略。与珊瑚礁和红树林等海岸带生态系统相比,人们对海草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还相对薄弱,保护海草床意识也不强,对海草生态系统价值评估不多,因此,急需通过社会、经济、法律等技术和管理手段,建立起相应的补偿策略,如海草床修复以及生态经济补偿等途径恢复海草床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海草床保护提供制度支持。
查看全部↓
1 海草床重要生态功能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1.1 海草的空间分布
1.2 海草的生态功能
1.3 环境因素对海革生态系统的影响
1.4 我国海草研究概况及展望
参考文献
2 东楮岛海草床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参考文献
3 威海天鹅湖海草床调查
3.1 方法与材料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结论
参考文献
4 大型海藻对海草的影响机制
4.1 海草床及其邻近海域大型海藻分布特征
4.2 大型海藻爆发对海草的影响机制
参考文献
5 富营养化对海草的影响机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参考文献
6 沉积物变化对海草的影响机制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
6.3 讨论
6.4 结论
参考文献
7 海南黎安港海草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1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3 结论
参考文献
8 海草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
8.1 海洋资源价值及生态补偿
8.2 合浦海草床生态补偿机制的尝试与探讨
8.3 海草生态补偿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9 海草床修复与管理
9.1 海草移植
9.2 海草保护管理及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