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耕地红线研究》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耕地资源禀赋特点,结合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知识,从耕地数量、质量管理的技术创新出发,针对区域耕地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耕地保护难题,秉承研究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宗旨,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归纳总结,建立适应区域特点的耕地管理科技支撑体系,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落实。
《广西耕地红线研究》可作为土地利用与保护领域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技术指导用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耕地保护红线的内涵
1.3 相关理论基础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国外研究进展
2.2 国内研究进展
2.3 经验总结
第3章 广西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现状及规划分析
3.1 耕地现状分析
3.2 基本农田保护情况
3.3 耕地规划情况分析
3.4 存在的问题
第4章 广西耕地保护红线目标确定
4.1 广西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功能定位
4.2 基于耕地保护红线内涵的需求测算
4.3 广西耕地保护红线的确定
4.4 基于耕地保护红线测算的永久基本农田
第5章 广西耕地功能布局与空间优化配置研究
5.1 布局依据
5.2 不同主体功能区内的耕地数量与空间分布分析
5.3 广西耕地集中连片性分析
5.4 广西耕地功能空间优化配置方案
第6章 基于功能布局与空间优化的基本农田分级保护
6.1 基本农田分级管护的意义
6.2 优质耕地集中区
6.3 耕地入选基本农田核心地块的标准
6.4 基于耕地资源本底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第7章 地级市尺度实例验证——以贺州市为例
7.1 贺州市基本农田划定目标
7.2 贺州市耕地保护功能分区
7.3 贺州市优质耕地集中区
7.4 贺州市基本农田核心地块划定方案
第8章 管制规则
8.1 基本农田分级保护管制规则
8.2 不同耕地保护分区管制规则
第9章 积极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9.1 全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现状
9.2 土地综合整治模式
9.3 以重大工程为载体,优先在集中区安排整治项目
第10章 探索建立广西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
10.1 耕地保护效益界定
10.2 补偿机制的构建思路
10.3 补偿主体和补偿对象
10.4 补偿标准
10.5 补偿数额
10.6 耕地保护补偿方式和管理
第11章 建立耕地资源资产负债表及其核算体系
11.1 背景和理论基础
11.2 耕地资源资产负债表核算体系
第12章 政策建议
12.1 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机制
12.2 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12.3 进一步加强耕地生态保护建设
12.4 加强耕地保护红线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