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了显微镜摄影的手段,展示了一个科学与艺术交融的"新美学"天地。本书作者拥有三十余年医学研究积累,以其精湛的病理技术,在书中展示出对疾病的深入理解;同时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探索和开垦显微镜下视觉艺术这一全新领域。不同专业读者均可从中汲取知识,走进医学显微镜下创意非凡的美学世界。
显微镜是通往微观世界的桥梁,我们在镜下看到的细胞,比人类的历史古老,与生命进化的脚步同行,可谓历久弥新。
中国哲学中早有对微观世界的思辨。如惠施言:“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大一”是为空间大到无所不包,不再有外部:“小一”是为空间小到不可分割,不再有内部。基于“小一”,则“万物毕同”;基于“大一”,则“万物毕异”。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小一”,而细胞之于分子,却为“大一”。
每一个小小的细胞,内含巨大的世界。病理医师、生命科学研究者们以组织细胞标本为证据,以显微镜为媒介,记录着生命抗击疾病的微观战争:起初细胞为了适应环境改变表现出肥大、增生、萎缩和化生,当它们无力再适应环境变化时便出现了坏死、凋亡、癌变。所有的疾病都起源于细胞的微小变化,每一个细胞的生、老、病、死,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是疾病之果,又是症状之因。既是重要的证据,又因病理诊断的直观性、技术手段的多样性,产生线条与色彩之美。
在历史上,科学为艺术的发展不断提供着全新的可能性,开创了科学与艺术交融的“新美学”天地。而从文艺复兴时代艺术家们的解剖,到今天艺术家对全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关怀,艺术也在不断帮助科学开拓着视野。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正如法国大文豪福楼拜所说:“科学与艺术从山麓分手,又在山巅会合。”华裔科学家李政道也曾经谈到过,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保持一颗对科学与艺术双重敏感的心,是我们探索人类兴亡存续之道时最坚实的依托。
我们病理形态学工作者,与显微镜相伴一生。在人类裸眼无法企及的微观世界里,细胞紧密交织,彼此拥叠,色彩夺目,结构精美。站在这样的图片前,似乎分不清病理学的终点在哪里,艺术的起点又在哪里。以科学研究者、病理医师为主创人员的显微摄影,正在逐渐成为一种精致的艺术表现形式。
《无内之物——医学显微世界之美》一书是从我数十年作品中遴选的132张病理图片,旨在从病理学与艺术这两个维度来观察细胞组织,激发常被我们忽略的自然惊奇。
最美的秩序
流变
一花一世界
无内之物
存在之美
最亲密的宇宙
索引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