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建设工程保险这一交叉学科进行了探索,即从全寿命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博弈理论、大数据理论等对建设工程保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工程质量保险、工程履约保证保险等新兴险种,并结合目前建筑市场上通用的职业责任保险、工程一切险及第三者责任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建设工程保险体系,从而实现建设工程保险对建设工程全过程、全寿命、全方面的保障覆盖。建设工程保险是建设工程与保险金融学科的深度融合。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建设工程保险在有些国家已经比较成熟,但在我国仍然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针对单个险种及案例,没有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因此,从学术层面来讲,本书具有创新意义,不仅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建设工程保险体系,还对其操作流程、实施路径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工程质量保险、工程履约保证保险等新险种。此外,本书还将建设工程保险的相关理论与大数据理论、知识管理等前沿理论相融合,为我国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旨在为我国目前的建设工程保险领域提供系统理论与应用技术的基础蓝本,着重从制度、机构、险种、运行和监管五个方面对建设工程保险体系进行了探讨;主要通过近年来对工程质量问题和工程各类保证金的研究,提出了工程质量保险和工程保证保险;并为建设工程保险的有效实施提出了工程保险技术的概念和内容,从而为我国发展建设工程保险提供科学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建设工程保险的基本理论与操作方法,构建了建设工程保险体系和工程保险技术的框架结构。全书共5章,分别介绍了建设工程保险基础、建设工程保险体系、建设工程保险险种、建设工程保险实操、建设工程保险技术等内容。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项课题)“建立我国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制度的研究”,(项目编号ZLAQ(2015)-ZL-1)的资助;政府主管部门、建筑行业、保险行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多个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另外还得到了很多专家、老师、学生的诚恳帮助;同时在编著过程中还参考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第1章 建设工程保险基础
1.1 建设工程的内涵
1.1.1 建设工程的概念
1.1.2 建设工程的分类
1.1.3 建设工程的建设程序
1.1.4 建设工程的特征
1.2 建设工程风险的内涵
1.2.1 建设工程风险的概念
1.2.2 建设工程风险的特点
1.2.3 建设工程风险的防范
1.2.4 建设工程风险与保险的关系
第2章 建设工程保险体系
2.1 建设工程保险的内涵
2.1.1 建设工程保险的概念
2.1.2 建设工程保险的特点
2.2 建设工程保险的历史沿革
2.2.1 建设工程保险的起源
2.2.2 建设工程保险的发展
2.3 建设工程保险体系架构
2.3.1 设计架构
2.3.2 制度设计
2.3.3 机构设计
2.3.4 险种设计
2.3.5 运行设计
2.3.6 监管设计
第3章 建设工程保险险种
3.1 工程质量保险
3.1.1 工程质量保险的概念
3.1.2 工程质量保险的意义
3.1.3 国外工程质量保险介绍
3.1.4 我国工程质量保险试点情况
3.2 工程保证保险
3.2.1 工程保证保险的概念
3.2.2 担保机构的比较
3.2.3 美国经验借鉴
3.2.4 我国工程保证担保试点情况
3.2.5 工程保证保险的类型
3.2.6 工程保证保险的时限
3.3 职业责任保险
3.3.1 职业责任保险的内涵
3.3.2 建设工程职业责任保险的类型
3.3.3 建设工程职业责任保险的特征
3.4 建筑安装一切险
3.4.1 建筑安装一切险的概念
3.4.2 建筑安装一切险的特征
3.4.3 建筑安装一切险的内容
3.5 安全生产保险
3.5.1 工伤保险
3.5.2 意外伤害保险
3.5.3 雇主责任保险
3.5.4 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3.6 建设工程相关保险
3.6.1 建材质量保险
3.6.2 建筑特种设备责任险
3.6.3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3.6.4 货物运输保险
3.6.5 公众责任保险
3.6.6 物业管理责任保险
3.6.7 巨灾保险
第4章 建设工程保险实操
4.1 建设工程保险投保
4.1.1 投保的主要内容
4.1.2 保险费率厘定
4.1.3 保险双方义务
4.2 建设工程保险风控
4.2.1 风控的意义
4.2.2 风控的措施
4.3 建设工程保险理赔
4.3.1 一般理赔程序
4.3.2 快速理赔
4.3.3 保险索赔期限
4.3.4 赔偿金额计算
4.3.5 纠纷处理
第5章 建设工程保险技术
5.1 建设工程保险技术的内涵
5.1.1 建设工程保险技术的概念
5.1.2 建设工程保险技术的意义
5.2 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保险技术
5.2.1 我国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现状
5.2.2 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保险技术的内容
5.3 建设工程全方位保险技术
5.3.1 我国建设工程全方位风险管理的现状
5.3.2 建设工程全方位保险技术的内容
5.4 建设工程信息化保险技术
5.4.1 我国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5.4.2 建设工程信息化保险技术的内容
5.5 建设工程保险技术机构
5.5.1 建设工程保险技术机构的概念
5.5.2 建设工程参建单位的现状分析
5.5.3 建设工程保险技术机构的选择
5.5.4 建设工程保险技术机构的培育
参考文献
附录A 大中型工程分类标准
A1 各专业大型工程标准一览表
A2 各专业中型工程标准一览表
附录B 建设工程保险产品条款(部分)
B1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保证保险条款
B2 建筑工程一切险条款
B3 建设工程设计责任保险条款
B4 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条款
《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系列丛书:建设工程保险概论》:
(1)建设工程保险承保的风险具有特殊性。
建设工程保险承保的风险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建设工程保险在承保被保险人物质财产损失风险的同时,还可能承保被保险人员工的意外伤害风险、第三者责任风险以及职业责任风险。
②承保的风险标的大部分为露天建设,或者位于地下、水下等,而且建设工程一般历时较长,要经历严寒和酷暑,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
③承保的风险标的在整个保险期间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过程,而且存在大量的交叉作业,可能受到各种错综复杂风险因素的综合影响,使风险的不确定性加大。
(2)建设工程保险对承保项目和风险的保障具有综合性。
建设工程保险针对承保风险的特殊性提供了综合性的保障。建设工程保险除了承保各种财产损失,还要承保第三者责任和职业责任等责任风险。同时建设工程保险还针对建设工程的具体情况,提供运输途中、建设工程人员工地外出途中、工程保修期中各类风险的专门保险。
(3)建设工程保险的承保期限具有不确定性。
通常意义上的财产保险的保险期限都是比较固定的,一般为一年,可以按年投保。建设工程保险的保险期限依据不同险种和不同的建设工程而定,有的险种按年投保,有的险种按工程项目投保,按工程项目投保的,一般是根据项目的工期确定的,往往是几年,甚至十几年,而且时间上也不以整年为单位。另外,与其他财产保险不同,建设工程保险期限的起止日期也无法在签订保险合同时确定具体的日期,而是依据保险单的规定,与建设工程的实际工期一致。
(4)建设工程保险合同中的附加条款具有多样性。
由于各种建设工程的风险情况不同,很难设计出一种适合所有项目的保险合同。建设工程保险在投保时,为适应不同的建设工程,可以在主险的基础上,附加各种附加条款或扩展条款,来承保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各种财产风险、费用损失及人员伤亡风险,也可以将一些财产、风险及费用损失列明除外。这些附加条款或扩展条款是建设工程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人及投保人可根据保险标的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5)建设工程保险的被保险人具有广泛性。
由于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复杂性,可能涉及的参与方和关系方众多,主要包括建设单位、总承包商、分包商、设备供应商、勘察设计单位、工程监理、质量检测机构等,他们均可能对工程项目拥有保险利益,成为被保险人。
(6)建设工程保险的承保金额具有巨大性。
建设工程往往投资巨大,尤其是随着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工程质量要求的提高,建设工程的投入也不断增加。在建设工程保险中,保险金额的确定是以投保标的价值或投保人所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为基础的,保险合同的标的通常包括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施工设备和器具、建筑材料和现场人员的人身健康和寿命等,因此一般来说建设工程保险的保险金额很高。
(7)建设工程保险的保险金额具有变动性。
建设工程保险物质损失部分的保险金额针对的是建设工程的实际价值,而建设工程的实际价值随着工程建设的进度是逐渐增长的,不同的时点具有不同的保险金额,到工程完工时,保险金额达到最大。所以,在保险期限内的任何一个时点,保险金额是不同的。建设工程保险在投保时,一般按照工程概算或工程合同价作为保险金额,在保险期限内发生风险事件时,一般视为足额投保,按实际损失进行赔偿,待工程竣工验收之后,按工程的实际结算金额作为保险金额,调整保险费。
(8)建设工程保险的保险费率具有个别性。
建设工程由于其单一性和特殊性,风险也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因此无法设定固定或统一的保险费率。在承保时,保险公司会对承保工程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承保工程的现场条件、被保险人的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等厘定专门的保险费率,以适应建设工程的唯一性。
(9)建设工程保险的保险双方具有信息严重不对称性。
信息经济学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最初正是源于对保险市场的研究,可见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普遍性。信息不对称性在工程保险市场表现得更为明显,常常表现在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上。
由于建设市场的产品单件性、工地转战性、作业室外性、人员流动性等特性,保险公司的检查监督较难,对隐蔽工程质量等更不懂如何检验;同时,由于保险合同采用的是格式合同,大部分条款都由保险公司制定,投保人由于保险专业知识的缺乏对保险条款不能清楚理解,并且对保险公司的运营流程也不了解;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的这种信息不对称很容易引起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出现,即可能导致被保险人有意促进风险事件的发生或扩大损失,而保险公司为了避免此类道德风险,减少自己的损失而可能提高保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