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金融专业应用系列教材:理财规划实务》根据理财规划对其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理财规划能力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对全书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全书围绕理财规划项目和项目中的任务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理财规划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全书共分为九个项目:理财规划的基础工作、个人或家庭财务管理、投资规划、住房规划、教育金规划、保险规划、纳税规划、退休规划和遗产规划。
《高职高专金融专业应用系列教材:理财规划实务》是专门为高职高专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理财规划课程编写的教材,也可作为大学本科和职业培训的教材。由于《高职高专金融专业应用系列教材:理财规划实务》在编写过程中融入了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运用直观、简洁、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述,使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因而不失为自学理财规划者的重要工具书。
个人理财作为一项金融服务业,在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美国,70年代得到大发展,成为一个稳定的金融服务行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迅速提高,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家庭财富也随之持续快速增长。统计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4元,提高到2011年的21 810元,33年增长了624倍。截至2012年9月,我国城乡居民个人存款达到4 078 85592亿元人民币,人均30 000多元。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发布的《2012中国家庭理财状况调查报告》,中国家庭的流动资产均值为 386 000元人民币。另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2年5月13日发布的全国首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中国家庭金融资产平均为63 800元。其中,城市家庭金融资产平均为112 000元,农村家庭金融资产平均为31 000元。日益增加的财富需要妥善地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财富保值并不断增值,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福于家庭。但现实情况绝非如此。据前述《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在我国居民的家庭金融资产中,银行存款比例最高,为57.75%;现金其次,占17.93%;股票第三,占15.45%;基金为4.09%;银行理财产品占2.43%。银行存款和现金等无风险资产所占比例较高。另外,在我国居民家庭的股票投资中,赢利的家庭占2227%,盈亏平衡的家庭占2182%,亏损的家庭比例高达5601%。高达78%的炒股家庭没有从股市赚到钱。从我国居民家庭财富快速增长与财富管理和运用失效的巨大反差中不难看出,他们急需理财规划。
资料显示,到2011年年末,我国有就业人口764亿人,其中城镇有就业人口359亿人,但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职工仅215亿多人,只占城镇就业人口的6007%,在城市尚有40%的就业人口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就更不用说了。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473亿人,只占全部就业人口的6188%,也还有38%以上的就业人口没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至2011年年末我国有农民工近253亿人,而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仅046亿人,只占农民工人数的1836%,有近82%的农民工没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截至2011年年末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43亿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177亿人,分别只占就业人口的1873%和2315%。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为068亿人,只占农民工人数的2705%,尚有73%的农民工没有参加工伤保险。而我国农民工绝大多数处于生产第一线,从事的是最脏、最苦、最累以及高空、井下最危险的工作,但是连最起码的工伤保险都没有。另据前述《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中国居民中有442%的人无任何形式的养老保障,仅有548%的人有养老保障。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总体月平均为75395 元,城市月平均为1 55767 元,农村月平均为18867 元。有强制措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都是这种状况,没有强制措施的商业保险等其他方面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可想而知。从这方面看,中国家庭更需要理财规划为家庭生活保驾护航。
个人理财规划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兴起,众多金融机构纷纷推出个人理财业务。越来越多的人日益认识到理财规划对家庭的重要性,社会对理财规划的需要日益扩大,与此同时,对理财规划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正是基于这种社会和市场需要,我们才编写了这本教材。
本书有以下特点:
(1) 本书体系的逻辑结构。从理财规划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理财规划能力为宗旨,对本书的体系结构进行一体化设计。每一部分都是紧紧围绕理财规划这个中心或这条主线展开的,都是理财规划这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2) 内容的安排和表述力求直观、简洁。用易于理解和掌握的方式安排和表述每一项内容,使之形象生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3) 十分注重实际理财规划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多年的理财规划教学中,始终贯彻理财规划“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理念。学习理财规划的过程就是理财规划的过程,理财规划的过程就是学习理财规划的过程。学生学习理财规划的过程同时也是为自己和家庭进行理财规划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因而,本书在每一个项目中都有大量的练习和实训项目供学生进行练习和实训,以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财规划能力。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同类的书籍、文献和报刊资料,在此向有关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清华大学出版社职业教育分社的老师们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借此机会向老师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同时衷心感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各级领导和同仁对本书的出版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谢谢!
闾定军
1016188678@qq.com
项目一 理财规划的基础工作
任务1.1 理财规划的内容和流程
1.1.1 理财规划的内容
1.1.2 理财规划的流程
任务1.2 货币时间价值
1.2.1 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
1.2.2 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原因
1.2.3 货币时间价值的形式
1.2.4 利率
任务1.3 终值的计算
1.3.1 单利终值的计算
1.3.2 复利终值的计算
任务1.4 现值的计算
1.4.1 单利现值的计算
1.4.2 复利现值的计算
任务1.5 年金的计算
1.5.1 年金概述
1.5.2 普通年金的计算
1.5.3 期初年金的计算
1.5.4 递延年金的计算
1.5.5 永续年金的计算
任务1.6 理财目标评价方法
1.6.1 目标现值法
1.6.2 目标并进法
1.6.3 目标顺序法
1.6.4 目标基准点法
理财絮语
重点概括
实训项目
思考练习
项目二 个人或家庭财务管理
任务2.1 个人或家庭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2.1.1 个人或家庭财务管理的特点
2.1.2 个人或家庭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任务2.2 个人或家庭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分析
2.2.1 个人或家庭资产负债表的内容
2.2.2 个人或家庭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2.2.3 个人或家庭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任务2.3 个人或家庭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
2.3.1 个人或家庭现金流量表的内容
2.3.2 个人或家庭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2.3.3 个人或家庭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任务2.4 个人或家庭财务收支预算的编制
2.4.1 个人或家庭财务状况分析与诊断
2.4.2 个人或家庭收支预算的编制
理财絮语
重点概括
实训项目
思考练习
项目三 投资规划
任务3.1 投资规划概述
3.1.1 投资规划
3.1.2 投资规划程序
任务3.2 投资收益与风险的衡量
3.2.1 单一资产的收益与风险的衡量
3.2.2 投资组合的风险分散原理
任务3.3 投资规划工具
3.3.1 固定收益工具
3.3.2 股票
3.3.3 证券投资基金
3.3.4 金融信托产品
3.3.5 外汇
3.3.6 金融衍生产品
任务3.4 资产配置与调整
3.4.1 客户财务生命周期与风险特征分析
3.4.2 资产配置
……
项目四 住房规划
项目五 教育金规划
项目六 保险规划
项目七 纳税规划
项目八 退休规划
项目九 遗产规划
1.确定退休目标
确定退休目标主要是确定客户哪一年退休或客户的退休年龄以及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也就是客户自己打算退休后有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水平。
确定客户所希望的退休年龄对退休规划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可以说是退休规划的起点,据此才能确定客户从现在到退休的剩余工作时间,并且依据客户所希望的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估算退休后的消费支出。按我国目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干部身份男性60周岁退休、女性55周岁退休,工人身份男性55周岁退休、女性50周岁退休。在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属于正常退休,退休后可以领到退休金。如果想提前或延后退休,要经过批准才行。确定客户退休年龄可以根据国家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客户的工作性质、身体状况,特别是客户本人的退休意愿来决定具体的退休时间。对大多数客户来说都是在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即正常退休。客户越早退休,距离退休的剩余工作时间越短,退休规划的压力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客户退休年龄确定后,接下来就是确定客户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借以确定客户退休后每年可能的消费支出额。
客户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与客户目前的生活水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消费水平是有一定刚性的,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生活水平只能提高,难以降低。正如俗语所说的“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也可以说,客户现在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客户日常的生活习惯、退休后居住地的物价水平、消费水平等因素都对客户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对这些因素都要加以考虑。
2.估算退休后的支出
在确定了客户退休年龄和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后,就可以据此估算客户退休后的支出。估算客户退休后的支出有两种方法:一是以收入为标准的方法;二是以开支为标准的方法。
1)以收人为标准的方法
以收人为标准的方法就是基于客户退休前收入的某一百分数进行计算来估算客户退休后的年支出金额或数额,一般是以客户最终退休前收入的60%~70%作为客户退休后维持与退休前相同的生活水平所需要的消费支出额。这一比例也称为工资替换率。
2)以开支为标准的方法
以开支为标准的方法是基于客户退休前支出的某一百分数进行计算来估算客户退休后的年支出额。一般情况下都是以客户退休前月支出额的70%~80%来进行估算。为什么不是100%,而是70%~80%呢?主要是因为客户退休后的支出一般来说较退休前要少一些。比如,退休后不用上班,在家里安享晚年,不用像上班一样穿得那么正式讲究,可以穿得休闲一些,所以着装费用明显减少,同时上下班的交通费也可以省了,退休后与同事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交往应酬也会减少,这方面的费用自然也会减少。甚至整个社会交往的费用也会减少。加之退休后,一般来说子女已自立,不再需要抚养子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