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高精尖技术迅速发展与广大社会主体资源价值认知不断增长,主要国家和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逐渐引起广泛的关注。江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健康发展亟待厘清气候变化与本区域发展之间的交互影响,提出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下三大产业的优化方向。《江苏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调整法律问题研究》在深入探讨江苏地区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法律调整的正当性、必要性、可行性等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立法的本质、宗旨、价值追求与基本原则等,分类探索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优化战略布局的法律保障方案,立足气候变化因素构筑江苏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各类法律标准,针对江苏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探寻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路径,指出促进江苏新兴战略产业国际合作的保障性立法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指导价值。
《江苏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调整法律问题研究》可用作高等院校法律专业师生、环境立法工作者、法官、律师、行政执法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供对有关法律知识和当前相关涉法问题的处理方法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岁月匆匆流逝,转瞬间,已历三秋。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当初午后闲谈时,众人摩拳擦掌地商议深入研讨全新的应对气候变化视角下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法律保障问题。集思广益之后,在田思路教授的带领下以“江苏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调整法律问题研究”为题,有幸申报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更为欣喜的是,课题推进的过程中又获得了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院的出版经费资助,为本书顺利付梓创造了良好条件。
本书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前瞻性与实用性,能够圆满完成归功于田思路教授高屋建瓴的有序引领和严谨审慎的全盘规划;归功于黄祥博士、宋晓丹博士、许颖博士、杨怡敏博士在辛苦繁重的本职教学和科研工作之外夜夜攻读、笔耕不懈。鄙人仅试图替全书“穿针引线”并在各位专家精彩绝伦的阐释与论证的基础上“锦上添花”,成效或许不尽如人意。本书若有可取之处,一切荣光归于他们;本书若有不到之处,一切缺憾归咎于我。
第一章阐释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区域产业环境变迁”。黄祥博士重点介绍气候与气候系统的概念界定、描述气候变化的区域影响,进而提出气候变化区域影响的法律应对体系。
第二章构建了“江苏产业结构应对气候变化的优化范式”。黄祥博士基于江苏产业结构的变迁轨迹,论证了气候变化与江苏经济发展的交互关系,提出气候变化形势下江苏产业结构的优化方向。
第三章泛论了“江苏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法律规制”。宋晓丹博士在论证江苏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法律调整正当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界定江苏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法律调整的基本范畴,构思江苏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法律调整的基本框架。
第四至六章分别具体探讨了江苏三大产业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法律保障机制。许颖博士着眼于江苏第一产业竞争力与气候变化适应能力,集中思考构建相应新型法律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项探索主要法律规范。许颖博士还从气候变化形势下江苏第二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入手,提出江苏第二产业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法律方案,尤其强调了优化第二产业战略布局的节能法制建设。杨怡敏博士则概括介绍了江苏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发展第三产业与江苏应对气候变化的交互关系,提出优先发展低能耗服务业的立法取向,进而思考了其他服务业负外部性的法律解决问题。
第七章关注了“江苏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辅助法律措施”。杨怡敏博士细化剖析立足气候变化因素的各种法律标准,指出气候变化形势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法律体系的现实意义、存在问题与完善途径,构筑促进江苏新兴战略产业国际合作的保障性立法体系。
学术之美,学术之深,吾等仅能管窥一二。满纸浅言,只为分享!
查看全部↓
蒋洁,意大利都灵大学法学博士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流动站博士后。江苏省高校哲社重点研究基地“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院副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法律系副教授。近年在国内外重要会议论文集和期刊发布论文近70篇(其中核心期刊3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近20项,市厅级、校级及其他纵横向课题数十项。
田思路,日本神户学院大学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劳动法学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劳动法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高校哲社重点研究基地“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社会法研究会副会长。主持国家哲社后期资助项目“日本劳动法研究”(2012年)、“日本社会保障法研究”(2015年)。在国内外出版著作多部。
丛书序
前言
第一章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区域产业环境变迁
第一节 气候与气候系统
一、气候
二、气候系统
第二节 气候变化的区域影响
一、气候变化区域影响的特征剖析
二、气候变化区域影响的内在规律
第三节 气候变化区域影响的法律应对体系
一、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区域影响的法律机制
二、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区域影响的法律机制
第二章 江苏产业结构应对气候变化的优化范式
第一节 江苏产业结构的变迁轨迹
一、江苏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
二、江苏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特征
三、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气候变化与江苏经济发展
一、江苏经济发展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二、气候变化对江苏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气候变化形势下江苏产业结构的优化方向
一、第一产业内部结构调整
二、继续稳定发展第二产业
三、积极推进第三产业
第三章 江苏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法律规制泛论
第一节 江苏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法律调整的正当性论证
一、江苏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法律调整的合理性
二、江苏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法律调整的必要性
三、江苏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法律调整的可行性
第二节 江苏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法律调整的基本范畴
一、江苏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立法的本质
二、江苏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立法的价值追求
三、江苏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立法的宗旨
四、江苏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立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江苏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法律调整的框架构想
一、制度构建的路径选择
二、立法模式选择
三、制度内容创新
四、协调相关立法
第四章 提高江苏第一产业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法律体系
第一节 江苏第一产业竞争力与气候变化适应能力
一、气候变化对江苏第一产业的影响
二、发展低碳农业提高江苏第一产业气候适应能力
第二节 构筑新型法律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分析
二、可行性分析
第三节 主要法律规范
一、农业土地立法
二、农业气候影响评估立法
三、农业科技立法
四、农业基建立法
五、农业水资源利用立法
六、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立法
七、农民收人保障立法
八、农业生态环保立法
九、农业资金投人立法
十、农业适应资金立法
十一、森林草原管理立法
十二、农业生产标准化立法
十三、农业发展税收立法
第五章 调整江苏第二产业组织结构的规则框架
第一节 气候变化形势下江苏第二产业的挑战与机遇
一、气候变化形势下江苏第二产业面临的挑战
二、气候变化形势下江苏第二产业的机遇
第二节 第二产业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法律方案
一、关键环节改造
二、过剩产能化解
第三节 优化第二产业战略布局的节能法制建设
一、能源阶梯价格法律制度
二、健全节能财税法律制度
三、建立绿色采购法律制度
四、完善绿色信贷法律制度
五、构筑节能量交易法律制度
六、健全行政奖励性质的节能法律制度
第六章 健全江苏第三产业占比的法律保障机制
第一节 第三产业概述
一、第三产业发展理论
二、第三产业种类及特点
三、第三产业的低碳表征
四、第三产业的功能
五、江苏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六、江苏第三产业发展价值目标
第二节 发展第三产业与江苏应对气候变化的交互关系
一、概述
二、第三产业低碳潜势
三、气候变化下第三产业发展的总思路
四、气候变化下第三产业结构优化
五、气候变化下第三产业技术优化
六、气候变化下新型第三产业发展展望
第三节 优先发展低能耗服务业的立法取向
一、概述
二、法律与政策现状
三、立法理念和原则
四、具体立法措施
五、气候变化法律责任
第四节 其他服务业负外部性的法律解决
一、旅游业负外部性的法律解决
二、集体运输业负外部性的法律解决
三、餐饮业负外部性的法律解决
四、技术创新负外部性的法律解决
第七章 江苏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辅助法律措施
第一节 立足气候变化因素的各类法律标准
一、基础性碳标准制度
二、城乡建设法律标准
三、水利设施法律标准
四、交通设施法律标准
五、能源设施法律标准
第二节 气候变化形势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法律
一、概述
二、前景展望:对江苏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意义
三、江苏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存在问题
四、江苏产学研技术创新法律体系的完善
第三节 促进江苏新兴战略产业国际合作的保障性立法
一、概述
二、江苏新型战略产业发展状况
三、新兴战略产业国际合作存在问题
四、新兴战略产业国际合作立法保障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