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社会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视角,以Y市A、B、C三所幼儿园为个案,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遵循理论阐释--实践考察--对策与建议的路径,以"宏场"和"微场"为分析框架,对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进行理论分析和实然考察,探讨幼儿园层面课程权力的运作样态,揭示其运作机制,发现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重构幼儿园课程权责体系、变革幼儿园课程组织文化、建设幼儿园课程制度等三个方面,提出优化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的策略,以指导幼儿园课程实践。
课程权力是课程管理的基础,一切课程活动都要通过课程权力的运行来实现。自2001年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国家对课程权力做了很大调整,逐渐形成了中央——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权力体系。课程权力以及纵向的三级课程权力运作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话题。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对幼儿园课程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给予幼儿园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权力和机会。因此,研究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既是回应世界教育的民主化运动呼唤课程权力运作主体的多元化、课程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要求,又是当下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理论缺失与实践困惑的使然。
作者最初把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确定为研究问题的时候,头脑里想到的是幼儿园纵向的三级课程权力运作的问题。但这种自上而下的课程运作方式将家长、社区人士、幼儿排斥在幼儿园课程之外。然而,幼儿园课程作为一个准公共产品,除了教育行政部门、课程专家、园长、教师外,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家长、社会人士和幼儿都有权对幼儿园课程提出自己的诉求。幼儿园课程和其他学段的基础教育课程不一样,在制定目标、选择活动内容与确定实施方案等方面都具有独特性。由于幼儿园课程是面向年纪尚幼的儿童,它需要在“适宜性”和“有效性”之间找到平衡,既要关注儿童当下的生活,又要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我国幼儿园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课程标准拥有更多的课程自主权,儿教师在课程内容选择和课程实施方面比其他学段的教师更具有自主权。幼儿园课程回归生活的本质也为家长的课程参与提供了较大的空间。那么,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的应然旨趣是什么?在现行的幼儿园课程管理体制下,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的实然状态是什么?各个课程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如何运作?如何优化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机制?这些问题使作者的研究思路渐渐清晰。
本书以Y市A、B、C三所幼儿园为个案,通过社会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视角,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遵循理论阐释——实践考察——对策与建议的路径,对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进行理论分析和实然考察,探讨幼儿园层面课程权力的运作样态,揭示其运作机制,发现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的策略。本书共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旨在提出幼儿园课程权力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章分析了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的社会学、管理学以及教育学基础。福柯的微观权力运作机制与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机制有异曲同工之妙;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本书提供了划分幼儿园课程权力主体的依据;泰勒课程模式及变式为分析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的流程提供了分析框架。第二章提出了以民主、公正、效率和共赢的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的价值诉求。民主保证了幼儿园课程利益相关者都有机会参与幼儿园课程,拓展了幼儿园课程的公共空间。公正是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井然有序的基石,避免了幼儿园课程活动中由于权力分配不均而导致的冲突和内耗。效率保证了幼儿园课程权力主体在课程运作中承担各自的责任,实现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效率的最大化。共赢是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的目的,使各课程权力主体的利益达到最大化。第三章从“宏场”审视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将幼儿园看作一个宏观场域,从对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的组织(场域)、幼儿园课程权力的结构以及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的常见组织行为“会议”和“文件”的分析出发,以揭示幼儿园课程权力在幼儿园“宏场”的运作状况。第四章从“微场”洞悉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微场”是相对于“宏场”而言的,“微场”是把整个“课程场域”划分为部分。作者以幼儿园课程运作的流程为依托,考察了幼儿园课程利益相关者在幼儿园课程决策、设计、实施和评价这四个动态的环节上的权力运作实然状况。第五章通过对权力运作的“宏场”和“微场”的分析,发现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异化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第六章针对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中出现的问题,以课程行动者的权力管理,组织环境的优化以及课程制度为动力系统,提出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的优化策略。
本书尝试从横向层面探讨了幼儿园课程权力的运作关系,实现了幼儿园课程权力向社会分权而不仅是向地方和幼儿园分权的研究转向,建立了幼儿园课程权力横向的分析路径。这些研究可为深化幼儿园课程管理理论,丰富学前教育学学科知识体系,同时也可拓展幼儿园管理、课程领导领域的研究视角。本书对样本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进行了实然考察并提出了思考,这些研究有助于解决幼儿园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改善幼儿园课程权力生态、提高课程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书参考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作者对所有引用到的学术观点给予了注明,但是难免有疏漏之处。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以便作者修正完善。
在本书付梓之际,感谢科学出版社的编辑们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和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朱丽娜、王珂老师为本书出版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田波琼,女,1981年生,重庆酉阳人,2014年6月在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14年7月进入重庆师范大学任教,从事学前教育课程、教师教育等相关领域研究。
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参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学前教育研究》和《Issuesin Early Education》等重要早期教育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研究的时代背景与现实境遇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权力及其价值内核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的社会学基础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的管理学基础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的教育学基础
第三章 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的价值诉求
第一节 民主的价值诉求
第二节 公正的价值诉求
第三节 效率的价值诉求
第四节 共赢的价值诉求
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的“宏场”审视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的场域,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的关系结构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的中介
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的“微场”洞悉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决策中的权力运作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设计中的权力运作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权力运作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评价中的权力运作
第六章 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的问题探原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中凸显的问题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异化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异化的归因
第七章 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的优化策略
第一节 以公正责任为价值内核重构幼儿园课程权责体系
第二节 以民主自由为精神内核变革幼儿园课程组织文化
第三节 以协调监督为主旨建设幼儿园课程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教学活动观察记录表
附录三 幼儿园会议观察与记录
后记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研究新视点丛书: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研究》:
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选择背叛。背叛是两种策略中的支配性策略。因此,这场博弈中唯一可能达到的纳什均衡,就是双方参与者都背叛对方,结果二人同样服刑2年。这场博弈的纳什均衡,显然不是顾及团体利益的帕累托最优解决方案。以全体利益而言,如果两个参与者都合作保持沉默,两人都只会被判刑半年,总体利益更高,结果也比两人背叛对方、判刑2年的情况较佳。但根据以上假设,二人均为理性的个人,且只追求自己个人利益。均衡状况会是两个囚徒都选择背叛,结果二人判监均比合作更高,总体利益较合作低。这就是“困境”所在。但是,单次发生的囚徒困境和多次重复的囚徒困境结果不同。在重复的囚徒困境中,博弈被反复地进行,因而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去“惩罚”另一个参与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为。这时,合作可能会作为均衡的结果出现。欺骗的动机这时可能会被受到惩罚的威胁所克服,从而可能导向一个较好的、合作的结果。作为反复接近无限的数量,纳什均衡趋向于帕累托最优,共赢与合作能够在多次博弈以后最终达成。共赢,本质上是对利益的讨论。怎样的合作行为能够为各方带来共赢?合作各方带来怎样的过程与结果才算是共赢?
在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过程中,也有可能会出现所谓的“囚徒困境”。从宏观方面来讲,不同的课程权力运作主体在实际权力运作过程中所做出的最佳选择,可能不是整个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的最佳选择;从微观方面来讲,作为同一课程群体阵营中的每一个个体在实际权力运作中所做出的最佳选择,可能不是该幼儿园课程权利运作的最佳选择。因此,在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过程中,应该秉持共赢的价值诉求。
和平共处是共赢的前提。和平共处首先要尊重差异,通过平等的对话,进行心灵的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达到和平共处。幼儿园课程利益相关者的立场不同,知识背景各异,文化层次有别,他们扮演着决策者、管理者、参与者、建议者和实践者的角色。其赋予的课程权力的大小受课程能力和课程角色的影响而不同,但是每个课程权力主体都具有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中,要尊重每个课程权力主体的意见和观点,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形成一个幼儿园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是产生知识的基本单位,它是指给定专业的从业者们,由于他们的教育和训练中的共同要素而联系在一起,了解彼此的工作,其特点是他们在专业方面的思想交流比较充分,在专业方面的判断也比较一致(江天骥,1984)。
协作互利是共赢的必要条件。协作互利是指多元利益主体在交往过程中,脱离表面的技术化合作而追求内在的精神理念如远景目标、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融合,与此同时,。尊重各利益主体的独立性,做到双方或者多方的利益共生、互惠互利。幼儿园课程权力主体多元导致其利益诉求各异,同时各权力主体通过权力运作来实现其课程利益,在权力运作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权力关系。各课程权力主体在课程活动中,应该跨越表面的协作,在遇到利益冲突时,换位思考,不要侵犯他们的权力空间,恪守自身的“责任伦理”,在课程活动中,形成共同的课程愿景和价值观念,从根本上克服只顾自身的利益而忽视或损害其他权力主体的利益,从而实现幼儿园课程权力主体之间的协作互利,使每个课程权力主体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实现共赢的美好图景。
总之,民主保证了幼儿园课程权力能最大限度地参与幼儿园课程实践,拓展了幼儿园课程的公共空间;公正对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保障了幼儿园各课程利益相关者合理的课程权力,使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井然有序,避免幼儿园课程活动中由于权力分配不均及偏袒而导致的冲突和内耗;效率使各个课程利益相关者享有与权力等额的责任与义务,实现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效能的最大化;共赢则是幼儿园课程权力运作的目标,使各课程权力主体的利益达到最大化,提高幼儿园课程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终极目标的达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