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系列教材:人力资源管理》共分为9章,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基于胜任特征的员工招聘、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工作压力管理与员工援助计划、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及员工培训与发展。
为适应本科理论教学改革的需要,《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系列教材:人力资源管理》在内容安排上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突出实践性。《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系列教材:人力资源管理》适合作为本科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当今社会一切都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在变化的环境中,组织为求生存,对人、财、物的管理日益重视,其中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可谓重中之重,但这也是让组织在管理中颇为踌躇的难题。因为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的心理活动也是千变万化的,什么样的管理方法才是最好的呢?其实世上没有最好的管理方法,只有最适用的管理方法。因为对人的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那么如何才能掌握好这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呢?靠悟性。习、修、参、悟性是学习的基本环节,其中悟大概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了,它可以帮助我们将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没有悟性,即使握有“葵花宝典”也难以成为武林高手。
在此思想指导下,我们认为任何管理手段和措施若想达到预期目标,都首先要明确这些手段、措施是否符合人的基本心理需求、符合人性的特点,故而在开篇第一章论述人性的理论,也梳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的基本历程,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力资源管理同样不能脱离这个规律。本书第二章论述人力资源规划,探讨影响定义人力资源规划各方面的因素;分析如何识别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并阐述其对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意义;剖析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预测的方法以及如何应对人力资源的过剩与短缺。
如果把人力资源管理比作一棵树,那么工作分析就是这棵树的干。人员的招聘、考核、培训、付酬等工作莫不依赖于此。因此第三章重点探讨工作分析,使读者了解什么是工作分析,其重要性表现在哪里,如何进行工作分析等。
如何招聘合格的员工,对组织也是一个挑战,组织经常感到自己费时费力招聘上来的人并非所需,如何规避这些问题?第四章论述基于胜任特征的员工招聘问题,主要探讨员工招聘的程序、方法;员工选拔的方法及面试的技巧;如何应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胜任力模型等。
招聘上来的员工如何让其努力工作?就要靠有效的薪酬、绩效管理。第五章着重论述绩效管理的基本理论;绩效管理的目的和意义;绩效管理的考评标准;绩效考评的方法;在管理实践中能够对被考评对象实施绩效考评。第六章论述薪酬的内涵和相关概念;薪酬管理的作用和原则;薪酬设计的原则、目的和流程;如何进行薪酬调查;福利的概念、特点和内容以及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两章的学习,希望读者能具有为企业设计一套完整的薪酬体系的知识基础。
有时员工在组织中会感到强大的压力,以致产生身心问题,如何让员工身心健康、高效率地工作?第七章顺应时代的发展撰写了组织中的压力管理和员工的援助计划。其中分析了压力的概念、压力的影响因素和压力反应的阶段;探讨工作压力模型以及工作压力产生的后果,剖析掌握压力管理的流程和策略;介绍员工援助计划的含义和历史沿革以及员工援助计划的分类和意义、操作流程等问题。
员工还有一种压力来自职业生涯的停顿。从社会角度看,当社会阶层被固化下来,社会各阶层没有上下流动的正常渠道,人们就会感到不平等、不公平,由此产生莫大的生存压力。从组织层面看,当员工在组织中看不到任何向上流动晋升的趋势时,压力感、郁闷、愤怒等种种负面情绪就会产生、累积并最终爆发,将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因此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话题。第八章就来讲述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概念、内容和意义,探讨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角色和任务,解释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原则、特征和流程,分析各学派的职业生涯阶段理论以及各种职业生涯管理模型等问题。
“活到老学到老”以前若只是一句口号,现在则应成为每个人的行动指南。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各种知识、技能、信息等爆炸性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若不能及时掌握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则随时可能被时代的潮流所淘汰,因此对员工的培训与发展日益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头戏,也成为组织招聘人才的一项福利。第九章员工的培训与发展主要论述培训的理论基础,分析确定培训需求的方法,探讨培训效果评估的流程与方法,介绍培训效果评估方案的设计思想。
上述内容只是抛砖引玉,读者若能通过学习本书得到启发,产生了悟性,将所学科学有效地运用到实践,实在是善莫大焉,这也是我们编撰此书的初衷。
为便于读者学习,本书在每章开篇都给出了“学习要点及目标”、“核心概念”、“引导案例”,以便提醒读者本章的精髓与实际案例。在每章结束时,都针对本章内容给出“本章小结”,概括本章的要点。在每章的“本章小结”后都列出本章的“实训课堂”及“复习思考题”,以便于读者检查学习效果。
本书适合于国内本科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和具有同等文化程度的自学者,以本科生为主,也可供研究生班学员、MBA学员使用,还可供广大实际经济工作者自学参考。
本书是在编者既有书稿基础上,由编者和几位研究生共同修订编撰完成的。具体分工为:裴利芳编写第一章及第九章;金迪编写第二章;孙慧静编写第三章;由王思编写第四、五、六章;赵宇萌编写第七章;卢星辰编写第八章。裴利芳对全书进行了修改和统稿。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黄瑛老师的热心帮助,此外还参阅、引用了有关著作和教材,在此对所有相关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方便教师教学,本书配有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包(包括电子课件、案例库及案例分析、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下载地址:http://www.tup.tsinghua.edu.cn。
由于编者的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难免会有纰漏,恳请同行及读者斧正。
编 者
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第一节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一、人力资源的概念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发展
一、中国的人性观
二、西方的人性假设
三、古典管理理论
四、人际关系理论
五、人本管理理论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学理论
一、工业心理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二、激励理论
第四节 新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一、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人才主权时代
二、员工是客户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是知识型员工
四、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为双重纽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五、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战略地位上升,管理责任下移
六、人力资源管理的全球化、信息化
本章小结
实训课堂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 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及作用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类型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四、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因素
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程序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责任
四、人力资源规划的动态性原则
第三节 人力资源预测与平衡
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内涵
二、人力资源预测的局限性
三、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四、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五、人力资源规划的综合平衡
本章小结
实训课堂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
第一节 工作分析概述基本概念
二、工作分析的目的
三、工作分析的意义
四、工作分析的难点
第二节 工作分析的内容、步骤与方法
一、工作分析的内容
二、工作分析的基本过程
三、工作分析的方法
四、工作分析的障碍及解决方法
第三节 工作说明书的编写
一、工作说明书的内容
二、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原则
第四节 工作设计与重新设计
一、工作设计概述
二、工作设计的原则
三、工作设计的过程
四、工作设计的发展阶段和方法
五、工作体系的重新设计
本章小结
实训课堂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基于胜任特征的员工招聘
第一节 员工招聘概述
一、员工招聘的目的和意义
二、员工招聘的原则
三、员工招聘的流程
第二节 员工招聘
一、招聘渠道
二、招聘方法
三、招聘数量
四、招聘质量的评价
第三节 员工选拔
一、员工选拔的实施过程
二、选拔方法的科学性标准
三、员工选拔方法
四、录用决策
第四节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一、胜任力与胜任素质概述
二、构建胜任力模型的思路
三、胜任力模型的建立流程和方法
四、基于胜任力的招聘方法
本章小结
实训课堂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绩效管理
第一节 绩效管理概述
一、绩效
二、绩效管理的目的
三、绩效管理关系人及其角色
第二节 绩效管理标准的确立
一、绩效管理标准概述
二、绩效管理标准的制定原则——SMART原则
三、由谁来制定绩效管理标准
四、绩效管理标准的制定程序
第三节 绩效考核与反馈
一、行为导向型主观考核方法
二、行为导向型客观考核方法
三、结果导向型评价方法
四、360度考核法
五、平衡计分卡
第六章 薪酬管理
第七章 工作压力管理与员工援助
第八章 员工职业生涯发展
第九章 员工培训与发展
参考文献
2.实现目标
员工要根据目标行动计划完成工作任务,但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按照既定的目标行事。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管理者要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定期检查进展情况,对下属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引导员工朝着既定的方向努力。
3.考核评估
达到预定的期限后,管理者要对每一位员工的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考核评估。根据目标的实现与否,以及目标实现的程度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此激励并督促员工更好地纠正自己的行为,进而实现计划目标。
4.确定新目标
根据上一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员工的工作表现,制定下一阶段目标,进入新的循环。
目标管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员工参与和自我管理。目标管理以目标制定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估为终点,评估工作绩效的唯一依据就是工作结果。至于实现目标的具体方式和过程,管理者并不做过多的干预,主要依靠员工的自我管理。另外在目标制定和目标评估过程中都要求员工的参与,这对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都有极大的帮助。
为了更好地运用目标管理这个工具,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尽管目标实现的过程主要提倡自我控制,但上级管理者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那些执行力较弱尤其是需要更多指导的新员工来说,有必要为他们提供“行为步骤”,具体指出他们需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做才能达到目标。
第二,要注意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平衡。因为目标管理注重的是工作结果,员工有可能为达到短期目标而牺牲长期目标。例如,一个研发部经理,由于要完成今年新产品开发目标,可能会完全依赖老员工,而忽视对新员工的培养和锻炼,从长远上看,这显然会损害产品研发的未来前景。要避免发生这种情况,就需要在目标制定阶段考虑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平衡,做到长短期目标的有机结合。
第三,要为目标管理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因为目标管理是一项比较烦琐的工作,管理者和员工有可能怕麻烦而敷衍了事。而且目标往往会给员工带来压力和紧张感,在目标设定时可能会产生很多矛盾。所以,在实施目标管理前,一定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争取全体人员的理解和支持,使员工能够主动接纳它,而不是仅仅靠行政命令去推行。
目标管理法的评价结果易于观测,对员工的评价较为准确,可以为员工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最重要的是,该方法通过目标的设定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能够意识到自己在组织中的价值,增强了员工的责任心,进而推进了组织目标的实现。但是,目标管理法的结果不能在不同部门员工之间进行横向比较,也不能为日后的晋升决策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