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两个部分介绍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和智能制造的具体应用。第一部分介绍了人类历史发展中先进的制造模式,主要内容包括:生产方式的变迁、先进制造模式的应用对象、先进制造模式的进化、先进制造模式的比较;第二部分介绍新工业革命与智能制造,其中包括新工业革命前夜、工业4.0、工业互联网、智慧云制造等内容。
本书梳理和阐述了先进制造模式的演化过程,总结提出了一种面向复杂产品(系统)的未来智能制造模式,展望了未来智能制造的愿景。本书作者是长期活跃在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一线的研究者与实践者,这本书是作者的先进制造思想的凝练,也是先进制造模式与理论实践的总结与提高,是一本十分值得读的好书。
朱文海,研究员,中国仿真学会理事、航天科工集团限竞制造专业组副组长、复杂产品只能制造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总负责人。
part I 先进制造模式的演变
第 1 章 人类文明的进化?/?002
1.1 农业文明 / 004
1.2 工业文明 / 019
1.3 文明的度量 / 041
第 2 章 生产方式的变迁?/?046
2.1 手工生产方式 / 048
2.2 大批量生产方式 / 052
2.3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 / 056
2.4 小结 / 059
第 3 章 先进制造模式的应用对象与理论基础?/?061
3.1 离散制造企业 / 062
3.2 核心竞争力 / 066
3.3 价值链管理 / 073
3.4 现代生产力要素 / 079
3.5 小结 / 082
第 4 章 先进制造模式的进化?/?083
4.1 制造企业需求的演变 / 083
4.2 先进制造模式的概念 / 087
4.3 先进制造模式的进展 / 090
4.4 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 119
4.5 小结 / 123
第 5 章 先进制造模式的比较?/?124
5.1 先进制造模式对比要素的选择 / 124
5.2 先进制造模式对比 / 128
5.3 小结 / 131
P ART II 新工业革命与智能制造
第 6 章 新工业革命前夜?/?134
6.1 大计算、大连接和大数据的智能时代 / 136
6.2 认识大数据 / 148
6.3 理解工业大数据 / 163
6.4 未来制造业的生态环境 / 175
6.5 迎接挑战 / 182
第 7 章 工业 4.0 浅析/186
7.1 工业 4.0 简介 / 187
7.2 工业 4.0 的实质 / 192
7.3 对工业 4.0 的粗浅认识 / 196
7.4 小结 / 199
第 8 章 工业互联网浅析?/?201
8.1 工业互联网的内涵 / 201
8.2 工业互联网平台 / 206
8.3 复杂系统的脆弱性 / 213
8.4 对工业互联网的粗浅认识 / 221
8.5 小结 / 224
第 9 章 智慧云制造?/?226
9.1 智慧云制造的内涵 / 226
9.2 智慧云制造系统 / 229
9.3 智慧云制造模式的深入思考 / 235
9.4 系统工程方法论 / 243
9.5 小结 / 247
第 10 章 智慧云制造平台?/?249
10.1 典型智能制造平台的比较分析 / 249
10.2 从架构的视角 —— 一种智能制造平台的 描述 / 251
10.3 智慧云制造平台业务架构 / 253
10.4 智慧云制造平台系统架构 / 255
10.5 智慧云制造平台数据架构 / 260
10.6 智慧云制造平台技术架构 / 262
10.7 小结 / 265
第 11 章 展望/267
11.1 技术的未来:一种推测 / 267
11.2 亟待深入开展的工作 / 271
参考文献/275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特别是以工业4.0 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等研究与应用实践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着。与这些主题相关的研究成果、整体解决方案、最佳实践等有关的报 道、文献、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式各样的高层论坛、工业展令人 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其中,首屈一指,备受学术界、科研机构、制造 企业关注的当属德国“工业 4.0”。自它被提出以来,就披上了第四次“工 业革命”的华丽外衣。一瞬间,花样百出的工业机器人、自动运输机械(AGV)、立体仓库,以及各式各样的全面解决方案、平台纷纷亮相,强烈 地吸引着大家的眼球,给关注者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仿佛一夜之间,工业4.0 指日可待。如果说今天各大公司、科研机构提出的解决方案和最佳实 践代表了对工业 4.0 诠释或注解,所有成功的案例无不二至,大都使用了 多种多样的工业机器人。在过去的几年里,“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机 器换人”呼声曾是那样喧嚣,但实践证明,建立在简单的“机器换人”概 念上的、片面的智能制造只能使制造执行端更加高效和自动化,不可能从 根本上解决智能制造的核心问题。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 企业的人、组织、管理、技术、知识、环境等诸多生产要素,而建立几条 自动化生产线只能解决局部自动化问题。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强大的制造业为人们创造出多种多样、功能 齐全、品质卓越的产品,显著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大家都知道:制造 业是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一个国家的经 济将无法实现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普遍提高。没 有强大的制造业,也就没有今天的计算机、存储设备、网络交换机,以及 互联网协议、工业软件,根本谈不上互联网基础设施,就不会有今天的消 费互联网平台,更不要奢谈什么“共享经济”了。最值得一提的是,没有 强大的制造业,中国将如何实现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面对美国对中 兴和华为的“制裁”,当下的互联网企业、快递公司是否有能力为制造业提 供“卡脖子”的高技术与尖端产品,帮助像华为这样的制造企业继续昂首 挺胸走向全球呢?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历史是何其惊人的相似。记得二十多年前,863 自动化领域 CIMS 主题专家在国内研究和推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技术时,特别是我国先后获得国际工业领先奖和大学领先奖之 际,欧、美发达国家的计算机系统、大型应用软件、自动化工艺设备公司 已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各种讲座、展览接连不断,热闹非凡。20 世纪 90 年代,北京第一机床厂(工业领先奖)、清华大学 CIMS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ERC)(大学领先奖)等企业和高校在研究、探索和实践 CIMS 时,大型 数字化设计 / 分析工具(CAD/CAE/CAPP/CAM)、自动化生产线、自动运 输机械、立体仓库等就已闪亮登场,解决方案大行其道。只是,当时的技 术、产品水平与当今无法同日而语罢了。那时,中国的互联网还处于概念 萌芽期,国际上智能制造还在概念酝酿中,所有应用也局限在企业内的某个局部。今天,工业 4.0、大数据、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接二连三地“闪亮登场”,面对花样繁多的工业智能装备和完整解决方案,许多制造企 业既看到了新的希望,又感到难以抉择。制造企业都迫切希望能通过数字 化转型,快速实现核心竞争力提升。一些企业甚至有些“迫不及待”,恨 不得“揠苗助长”。解决方案提供商更是伺机抢滩,占领利润制高点,从 而推波助澜。曾几何时,学术界、工业界、解决方案提供商都暴露出“亢 奋”的情绪。然而,“丰满的理想、骨感的现实”给了大家当头一棒。著 名预言家雷?库兹韦尔在《机器之心》一书中说道:“技术界的‘新贵’ 威胁着要排挤那些老技术,其追随者过早地宣布了胜利的消息。尽管新技 术能带来一些独特的益处,但仔细思考之后会发现其功能和质量方面存在 着关键元素缺失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实现最初的突破之后,任何新技 术都有一段缓慢发展的阶段。对制造业而言,新技术从概念提出到成熟应 用需要走过一段很长的路。
半个世纪以来,为了提升制造企业的生产能力、降低产品成本、提高 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彩的产品和服务,美、日、法、德等发达 国家根据制造业发展的需要,以及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制订了许多发展 规划,陆续开展了计算机集成制造(CIM)、并行工程(CE)、精益生产(LP)、敏捷制造(AM)等先进制造模式、技术研究和应用实践,形成了 多种先进制造模式、技术体系和制造集成系统,为其本国制造企业赢得全 球化的市场竞争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技术、集成系统产品和服务支持。 通过研究这些先进制造模式的产生、发展过程,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和清晰的进化脉络,也更加体会了唯有科学技术才是能够获得叠加性进步 的力量。先进制造模式进化论思想为新的制造模式的提出奠定了基础。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务)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进步,催生了德国“工业 4.0”、美国工业互联网等,为未来的智能制造做好 了必要的思想和技术储备。
研究总结先进制造模式,在尝试解读“工业 4.0”和工业互联网时, 不得不令人对计算机集成制造(CIM)刮目相看,也更加重了对 CIM 理念 提出人约瑟夫?哈林顿博士的敬仰。早在 1973 年,哈林顿博士就提出: “企业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应该强调系统观点和信息观点,即企业的各种生 产经营活动是不可分割的,需要统一考虑;整个生产制造过程实质上是 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与当年的 CIM 相比,德国的“工 业 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在制造模式上并没有颠覆性的变化,差别大多 表现在技术和平台(工具)的能力提升上。依据技术进化和重组创新的观 点,每种先进制造模式中都能看到 CIM 的身影,新的制造模式是在旧的制 造模式基础上的进化、重组优化的,这也恰恰印证了辩证法中事物发展的 普遍规律,即“螺旋式上升”。进化是一个过程,基于之前的成果创造更 先进的成果。为了更好地理解、研究和实践“工业 4.0”、工业互联网的理 念和技术,深刻领会未来智能制造的内涵与精髓,有必要对已有先进制造 模式、21 世纪制造业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对当前已有的先进制造模式进 行研究,旨在探索出一条高效继承先进制造领域已有技术、基础设施、集 成系统等成果,并进行扩展、优化和完善的有效途径,持续发展以“工业4.0”、云制造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模式、技术体系,助力制造企业提升产 品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供应商、消费者协同优化的价 值网络和价值创造空间,提升用户的价值体验,在全球化的激烈市场竞争 中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 21 世纪才刚刚走过十几个年头,但生物、智能、纳米等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除了支撑制造企业创造丰富多彩的产品和服务,还使人 类的“生活方式”“价值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制造企业的生态环境 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探索新的生态环境下制造企业健康、蓬勃发展之 路,助力中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研究、探索一种本土化、适应新 业态的智能制造模式、技术体系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读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