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著是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二级分区研究”课题(2008ZX07526-002-01)和“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四级功能分区研究”课题(2012ZX07501002-01)研究基础上归纳提炼相关研究结果,引用了相关研究资料历时十年完成的。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系统介绍了松花江流域的水生态功能分区,全书共分为十章。把松花江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以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健康和水生态保护恢复为目标,在介绍水生态功能分区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对自然力主导下和人为因素复合作用下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从多角度、多层次揭示流域系统演变机理和驱动力,研究了流域生态系统过程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形成的生态环境以及空间分异格局和特点。重点论述了松花江流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特征的空间异质性以及陆地生态与水生态关系,系统研究了水资源、水环境、大型底栖动物、水生植物、鱼类和藻类等水生态系统的时空演化规律,并对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辨识,最后构建了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的指标体系,完成了流域四级水生态系统功能分区并作了功能验证和安全性评估。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可供环境保护、生态、水利、农业、林业、规划、国土资源及相关部门的环境管理与科技工作者参考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生物学、生态学、系统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和流域规划与管理等专业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读者借鉴和参考。同时,对松花江流域内政府环境主管部门进行流域管理、制定政策和水生态目标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松花江流域位于我国的东北部,是我国七大流域之一,松花江是我国第三大河流。松花江全长为2309km,流域面积约为55.68万km2,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44.8%,占全国总面积的5.8%,径流总量817.7亿m3.超过了黄河的径流总量。松花江流经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四省(自治区)。松花江流域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主导了松花江流域的形成,几经沧海桑田之变,全新世时松花江流域基本形成了现在的地形、地貌、水系等大尺度空间格局。之后流域经历1万余年在自然因素主导下的演变过程,逐渐形成了流域内不同特征的五大生态区域,即两大山地、两大平原以及其间的过渡带——漫川漫岗区,基本形成了现在的生态景观格局。
在近150年的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下,流域各自然因素如地貌、地质、土壤、气候、生物以及环境条件均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日伪”时期的松花江两个源头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两个山区的原始深林生态遭到前所未有的掠夺破坏。从此松花江流域进入了人为因素影响的过程,流域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近100年的人类生产活动完全破坏和打乱了流域自然变化的规律,替代了自然驱动力,改变了流域1万年以来自然发展演变的方向和节奏,人类影响大大缩短了流域生态景观状态的改变时间步长。
松花江流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自然和人为影响下长期演变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然状态,状态因子时空异质性及其状态表征可作为流域生态分区的主要依据。流域演变的动态和状态是流域时空演变的基本特征。
本书是在国家“十一五”重大水专项“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二级功能分区研究”课题(2008ZX07526-002-01)和“十二五”“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四级功能分区研究”课题(2012ZX07501002-01)课题的成果基础上,也是作者在出版《松花江流域生态演变与鱼类生态》后,撰写的第二部有关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系统环境健康安全管理的学术著作。
研究团队对松花江流域水资源、水环境、大型底栖动物、水生植物、鱼类和藻类等水生态系统的时空演化规律,以及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辨识,最后构建了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的指标体系,完成了每个分区的野外验证、功能验证和水生态系统安全性评估等。深入研究了松花江流域鱼类资源状况、区系组成、空间分布及约束因子、物种多样性等。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对松花江全流域水生态进行系统调查的研究成果。这对流域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和应用价值。
查看全部↓
前言
第1章 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理论与内涵
1.1 生态功能区划的发展历程
1.2 水生态功能区划的发展历程
1.3 水生态功能分区目的和分区方法
1.4 水生态功能分区案例
第2章 松花江流域基本概况
2.1 松花江流域概况
2.2 自然环境特征
2.3 社会经济现状
2.4 土地利用特征
2.5 水资源及其利用
2.6 污染源及污染排放特征
第3章 松花江流域自然环境因子空间异质性分析
3.1 水生态功能的自然环境影响因子
3.2 地貌因子空间异质性
3.3 气候因子空间异质性
3.4 水文因子空间异质性
3.5 土壤因子空间异质性
3.6 植被因子空间异质性
3.7 土地利用因子空问异质性
3.8 水质因子空间异质性
第4章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因子空间异质性分析
4.1 流域水生态现状调查
4.2 水生态因子与水生态功能的关系
4.3 水质因子空间异质性
4.4 浮游及着生藻类空间异质性
4.5 底栖动物空间异质性分析
4.6 鱼类空间异质性分析
4.7 水生高等植物空间异质性
4.8 河流生境空间异质性
4.9 底泥空间异质性
第5章 流域现有分区方案及其与水生态功能分区的关系
5.1 水环境功能区划
5.2 水功能区划
5.3 生态功能区划
5.4 水资源分区
5.5 生态水文区划
5.6 水文区划
5.7 主体功能区划
5.8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要求
第6章 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体系
6.1 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内涵
6.2 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体系
第7章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二级分区
7.1 一级、二级分区理论基础
7.2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二级分区指标体系
7.3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二级分区过程
7.4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二级分区方案
第8章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
8.1 三级分区理论基础
8.2 三级分区技术方法
8.3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指标体系
8.4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过程
8.5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方案
第9章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四级分区
9.1 四级分区理论基础
9.2 四级分区技术方法
9.3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四级分区的指标体系
9.4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四级分区过程
9.5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四级分区方案
第10章 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总结与展望
10.1 分区总结
10.2 研究展望
10.3 实施保障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