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材编写主要依据我国2006年财政部推出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对准则体系引入的现值、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减值计提、债务重组、借款费用、股权激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所得税会计、企业合并及合并财务报表等方面结合了大量的例题进行了深入浅出和详尽的描述。《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坐标会计系列精品教材:会计学原理》内容全面、翔实、信息量大,涵盖了记账的原理、方法和记账程序,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及会计处理,成本计算方法,特殊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财务报表的编制及财务报表分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坐标会计系列精品教材:会计学原理》习题全面丰富,其类型有思考题、练习题和讨论题。特别是部分讨论题是作者在收集了大量会计实务中鲜活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通俗易懂和有情趣的表达方式编写的,便于读者深入理解新会计准则和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坐标会计系列精品教材:会计学原理》特点: 内容全面、翔实、信息量大,对新会计准则体系强调的会计要素、主要经济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和会计记录进行了深入浅出和详尽的描述。 为保障会计学教学质量,书中除包含大量思考题、练习题外,还包含很多在会计实务鲜活资料基础上编写的有一定阅读和思考价值的案例,便于读者进行学习。
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适合高等院校非会计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会计学课程使用,也可作为MBA和会计专业本科生学习会计学课程的入门教材,同时可供自学者、财务会计人员学习和参考。教材编写主要依据我国2006年财政部推出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对准则中强调的会计要素,主要经济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和会计记录进行了深入浅出和详尽的描述。为便于读者学习,我们编写本书的主要基准及力求呈现的特点是:
1. 对新会计准则体系引入的现值、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减值计提、债务重组、借款费用、股权激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所得税会计、企业合并及合并财务报表等方面在进行论述时,结合了大量的例题、会计实务及上市公司的实例,以便于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和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理解相关会计准则的内涵。
2. 遵循新会计准则“既要坚持中国特色,又要妥善处理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问题”,我们在编写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同时对国际会计准则对同类业务的会计确认、计量及会计处理进行了必要的介绍,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会计的新发展。
3. 本书内容全面、翔实、信息量大,涵盖了记账的原理、方法和记账程序,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及会计处理,成本计算方法,特殊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财务报表的编制及财务报表分析。对学习中的难点问题,例如资产组减值、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计算和会计处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步骤的详尽阐述。
4. 习题全面丰富。为保障会计学教学质量,我们编写了大量的习题,其类型为:
(1) 思考题。侧重会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练习题。侧重于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主要经济事项的确认和计量。为便于学生和自学者掌握练习题,我们在本书的附录部分,给出了每章练习题的参考答案。
(3) 讨论题(案例)。为使学生和自学者深入理解新会计准则和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在收集了大量会计实务中鲜活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通俗易懂和有情趣的表达方式编写了有一定阅读和思考价值的案例,其中成本部分中的两个案例是徐瑜青教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70532004,2006—2009)子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改写而成,同时也汲取了一些上市公司的实例。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要求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这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管理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的地位,在我国对外开放走向国际化的今天日趋凸显,学习、理解、掌握新会计准则及国际趋同性也就更显重要。会计是企业的语言,企业管理者在进行重大决策的可行性研究中,必然要进行经济分析和财务分析,财务报告可向报告的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我们期望通过本书的学习,在掌握会计理论和方法、灵活运用会计政策的同时,提高对各种不同会计实务做出正确会计判断与会计选择的能力。
本书分工如下: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徐瑜青教授编著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及第十二章讨论题一和讨论题二。
清华大学会计研究所陈武朝副教授(博士)编著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
清华大学会计研究所贺颖奇副教授(博士)编著第一章、第二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徐瑜青教授对本书进行了总纂。
硕士研究生石艳亭提供了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四章部分会计实务案例资料并参与部分案例编写。唐力提供第六章会计实务案例资料,张高菊提供第十三章会计实务案例资料,肖觅提供上市公司实例,仁钦卓玛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辅助工作。
本书的定位使我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我们在编写过程中,竭力打造出一本让读者较为满意的教材,但因水平有限仍存在许多不如意之处,我们热切地期待着读者的批评和建议。
编著者
2012年10月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初步认识企业经济活动与会计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第四节 会计要素
习题
第二章 记账原理、方法与会计循环
第一节 会计恒等式
第二节 会计科目和账户
第三节 复式记账法
第四节 会计核算方法
第五节 会计循环
习题
第三章 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
第一节 货币资金
第二节 应收账款
第三节 应收票据和应收票据贴现
习题
第四章 存货
第一节 存货的确认、分类和盘存方法
第二节 存货计价的实际成本法
第三节 存货计价的计划成本法
第四节 期末存货的计量
第五节 存货的其他业务
习题
第五章 金融资产
第一节 金融资产概述
第二节 交易性金融资产
第三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第四节 持有至到期投资
第五节 长期股权投资
习题
第六章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资产减值
第一节 固定资产概述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折旧
第三节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第四节 固定资产租赁
第五节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与处置
第六节 无形资产
第七节 其他资产
第八节 资产减值
习题
第七章 流动负债
第一节 流动负债的概念
第二节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
第三节 应交税费
第四节 或有事项
习题
第八章 非流动负馕
第一节 非流动负债概述
第二节 应付债券
第三节 长期借款
第四节 长期应付款
第五节 债务重组
习题
第九章 所有者权益
第一节 实收资本
第二节 资本公积
第三节 留存收益
第四节 股东权益
习题
第十章 成本和费用
第一节 成本和费用概述
第二节 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第三节 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习题
第十一章 标准成本与差异分析
第十二章 作业本成法
第十三章 收入和利润
第十四章 外币折算
第十五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十六章 所得税会计
第十七章 财务报表
第十八章 企业合并与全并财务报表
第十九章 财务报表分析
附录一 复利系数表
附录二 练习题参考答案
致谢
参考书目
2.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需说明公司所编制的财务报表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反映了报告期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
3.重要会计政策的说明,包括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和会计政策的确定依据等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如存货期末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后进先出法;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采取直线法或加速折旧法,投资性房地产采用重置成本计量或公允价值计量等。
企业在发生某项经济业务时,必须从会计准则允许的会计处理方法中选择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会计政策,进而编制财务报表。为了有助于报表使用者理解,有必要对这些会计政策加以披露。
企业在说明会计政策时还需要披露下列两项内容:
(1)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财务报表附注中必须披露,报表中的项目是按何种计量基础予以计量的,如存货是按成本还是可变现净值计量等。
(2)会计政策的确定依据。主要是指企业在运用会计政策过程中所作的对报表中确认的项目金额最具影响的判断。例如,企业如何判断持有的金融资产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用什么标准判断某项资产是投资性房地产而非固定资产;等等。
4.重要会计估计的说明,包括下一会计期间内很可能导致资产、负债账面价值重大调整的会计估计的确定依据等会计估计,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如对不同账龄的应收账款按不同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确定等。财务报表附注中,除说明会计估计外,还应说明下一会计期间内很可能导致资产、负债账面价值重大调整的会计估计的确定依据等。
5.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企业据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由于取得新信息、积累更多经验以及后来的发展变化,可能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但会计估计变更的依据应当真实、可靠。对前期差错,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比较数据。
6.对已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包括终止经营税后利润的金额及其构成情况等企业应当以文字和数字描述相结合,尽可能以列表形式披露报表重要项目的构成或当期增减变动情况,并且报表重要项目的明细金额合计,应当与报表项目金额相衔接。
7.或有和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需要说明的事项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的要求披露或有和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