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商科教育应用系列教材:财政与金融》阐述了当前国内外财政金融领域的理论动态和实践的最新发展。本书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线,每章设有内容提要和学习目标、实训项目,每节设有时事导入与文前思考,充分启发学生的立体思维。本书包括财政与金融两个方面的内容,重点阐述财政与金融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关实务。财政部分主要阐述财政的产生与发展、财政的起因、财政的职能、财政收入、国债、税收、财政支出、国家预算等;金融部分主要阐述金融基础、信用、利率、金融机构体系与金融业务、金融市场、货币流通、国际金融等;本书最后阐述了财政与金融的宏观调控政策等问题。
《高等学校商科教育应用系列教材:财政与金融》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在职人员的岗前培训教材和自学读者的参考用书。
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财政和金融现象,财政和金融的发展对一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财政与金融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掌握从事财经工作所必需的财政与金融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财政与金融实际问题。
本书分为财政篇和金融篇。财政是政府参与经济的行为,其在弥补市场失灵、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系统地了解社会经济中的财政活动及其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是财经工作者和企业决策者的当务之急。财政篇主要包括财政的基本理论、财政收入、税收和国债、财政支出和财政管理等。金融是信用活动和货币流通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金融活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借助金融活动进行理财,享受各种金融机构提供的多样信用,参与金融市场进行投融资活动等。因此,有必要掌握金融基础理论知识,并能灵活应用。金融篇主要包括信用及信用活动、货币和利率、金融机构及其业务、金融市场、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国际金融等。本书最后是财政与金融的综合运用部分,政府只有将财政手段和金融手段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宏观调控效果。
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理论求新。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不断推出一系列财政与金融的新政策和新法规。本书将最新的财政金融领域的理论运用到各章节的阐述中,反映当前国内外财政金融领域的理论动态和实践的最新发展。
二是结构完整。本书基本涵盖了财政金融领域的重点内容,在结构安排上力求全面、合理、规范。
三是实践性强。本书在加强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注重把财政学、金融学知识与解决实际经济金融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线,每章设置内容提要和学习目标、本章小结、实训项目,每节设置时事导入与文前思考,以启发诱导学生的立体思维,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是配套习题。本书每章设置成套的思考与练习,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
本书由翟会颖、甄东兴担任主编,黄玉蓓、张海涛、李倩玮和栾英梅担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九章由翟会颖编写;第十章和第十三章由甄东兴编写;第三章和第六章由黄玉蓓编写;第十一章由张海涛编写;第十二章由李倩玮编写;第二章由栾英梅和史晓娟共同编写。 此外,马丽蓉和王志平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做了很多搜集资料和编写习题等细致性的工作。全书最后由翟会颖负责总纂和定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借鉴和引用了近些年大量同类教材,主要参考资料均已列在书后,在此向相关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书中的不妥之处和谬误在所难免,恳请业界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广大的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日后充实和完善。
编者
2012年10月
第一章 财政导论
第一节 财政概述
第二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财政的起因
第四节 财政的职能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实训项目
第二章 财政收入
第一节 财政收入概述
第二节 财政收入的规模
第三节 财政收入的形式
第四节 财政收入的原则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实训项目
第三章 国债
第一节 国债概述
第二节 国债的发行
第三节 国债的偿还
第四节 国债的管理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实训项目
第四章 税收
第一节 税收概述
第二节 税收制度
第三节 流转税类
第四节 所得税类
第五节 其他税类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实训项目
第五章 财政支出
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规模和原则
第三节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第四节 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实训项目
第六章 国家预算
第一节 国家预算概述
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
第三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实训项目
第七章 金融总论
第一节 金融概论
第二节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三节 信用和信用形式
第四节 利息和利息率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实训项目
第八章 金融机构体系
第一节 金融机构体系概述
第二节 中央银行
第三节 商业银行
第四节 保险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实训项目
第九章 金融市场
第十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第十二章 国际金融
第十三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参考文献
(一)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相结合的原则
量人为出与量出为人是指导财政支出的两个重要原则。
1.量入为出
所谓量人为出原则,是指在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依据财政收入来安排财政支出。它要求政府把财政支出的规模限定在财政收入总量允许的范围内,以收入规模制约支出规模,杜绝政府随意超支浪费的现象。量人为出原则是资源稀缺规律的客观要求。因为,社会对财政支出的需求主观上是无限的,而在一定时期内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政府所能取得的财政收入总是客观有限的。解决收支矛盾的唯一办法只能是实行量人为出的原则,把政府支出限定在财政收入总量允许的范围内。
2.量出为入
所谓量出为人原则,是指财政有实现政府职能的客观需要,有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内在要求,故合理的财政支出需要制约财政收入的规模。政府与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都拥有自身的比较优势,又存着自身固有的失灵领域。因此,在资源配置中必须统筹兼顾,在政府与市场之间相互配合,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在政府职能确定的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对财政支出有一个客观合理的需要量,财政收入的最低数量不能低于这个需要量,在这种情况下,应坚持量出为人的原则。
量人为出与量出为入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不同的。同时,两者又是辩证统一的,都以财政收支平衡为目的,都是财政支出的重要原则。在现代社会中,只有把量入为出与量出为人的财政支出原则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既避免财政分配的风险,又有利于政府职能的实现,因此,二者不可偏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