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程》结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和对国防知识的渴求,吸纳世界军事科学技术发展和军事理论研究的**新成果,编入了中国国防、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五部分内容,力争做到结构体系合理、内容简明易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国家安全意识,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自觉加强修养、刻苦学习,努力成为国家和国防建设的**人才。
第一章中国国防
第一节国防概述
一、国防基础理论
二、国家与国防
三、国防的地位和作用
四、中国国防历史
第二节国防建设
一、国防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指导原则
二、国防领导体制
三、国防建设成就
四、中国的国防政策
五、武装力量建设
第三节国防法规
一、国防法规概述
二、国防法
三、兵役法
四、国防教育法
第四节国防动员
一、国防动员的分类
二、国防动员的内容
三、现代国防动员的要求
第二章军事思想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
一、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
二、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三、军事思想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四、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邓小平新时期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第四节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一、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过程
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作用
第五节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一、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背景
二、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节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
一、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历史背景
二、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三、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战略环境
第一节国际战略环境简述
一、国际战略环境的内涵
二、国际战略环境的特点
三、国际战略格局的内涵和类型
四、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
五、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概况
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现状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
第一节军事高技术概述
一、高技术及其主要特点
二、军事高技术的含义
三、军事高技术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常见的军事高技术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
一、**制导技术
二、侦察监视技术
三、伪装技术与隐身技术
四、电子对抗技术
五、军事航天技术
六、指挥控制技术
第三节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远程**打击兵器和**制导弹药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二、作战平台向信息化、隐形化方向发展
三、防空和反导武器正在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四、信息战装备:重点发展综合电子战系统和各种计算机病毒武器
第四节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一、军事高技术对作战理论的影响
二、军事高技术对现代作战方式的影响
三、军事高技术对装备发展的影响
四、军事高技术对军队体制编制的影响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
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
一、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概念
二、信息化战争的产生与形成
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
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
一、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二、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
一、拓展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安全的思路
二、确立信息化思想新观念
三、加快信息化条件下军队的建设
四、夯实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三)国防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个国家只有建设了相应的国防,国家的其他建设事业才能顺利进行。如果没有巩固的国防,这个国家的政权是无法巩固的,经济发展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国家的生存、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必须有一个能够捍卫国家根本利益的国防。
四、中国国防历史
中国国防的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21世纪,伴随着奴隶制国家夏王朝的出现,作为抵御外来入侵和讨伐他国的工具——国防便产生了。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神州大地先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与之相应的,国防也经历了无数个强盛与衰落的交替,从而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国防遗产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一)中国古代国防
我国古代的国防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共经历了近4000年的漫长历史。其间,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的锤炼,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培育出了自强不息、前仆后继、不畏强暴、卫国御敌的尚武精神,**终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疆域国家。
1.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
大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古代社会开始由原始氏族公社制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出现了国家。从此,作为抵御外来侵犯和征伐别国的武备——国防的雏形便产生了。随后的几千年征战中,为保家卫国,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