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高职高专经济贸易类实用规划教材:管理学基础》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通用教材,是面向21世纪的课程教材。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了编写:第一部分管理基础,介绍了管理概述、管理思想的演进和管理决策;第二部分管理职能,介绍了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职能;第三部分管理提升,介绍了企业执行力建设和管理创新。
《21世纪高职高专经济贸易类实用规划教材:管理学基础》具有系统性、本土性、实用性、规范性和可读性的特点,适用于高职高专、成人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并可作为广大管理初学者的参考读物。
《21世纪高职高专经济贸易类实用规划教材:管理学基础》案例本土化,主选国内企业案例,方便学生了解我国企业管理特点。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将专升本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适应专业教学所需。设置“导读案例”、“案例分析”、“问题与测试”、“拓展阅读”、“实训训练”等版块,方便老师教学及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
管理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随着未来社会共同劳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劳动分工协作更加精细,社会化大生产日趋复杂,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当前,人们普遍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科学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这已被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所证明。
做事业如同建高楼,如果只想着往上砌砖,而忘记打牢地基,那么总有一天高楼会坍塌。管理学是学生的管理入门课,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培养学生养成管理思维模式和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理论基础的作用。掌握这门学问,将使自己受益无穷。而面对众多的教材,要选择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书籍却较难,基于此,我们将着手编写能尽量满足学生需求的教材。
本书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了编写,第一部分管理基础,介绍了管理概述、管理思想的演进和管理决策;第二部分管理职能,介绍了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职能;第三部分管理提升,介绍了企业执行力建设和管理创新。
本书重点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系统性。本教材通过对管理概述、管理思想的演进、管理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企业执行力建设、管理创新等方面的阐述,提高了整个教材的内在联系,便于教学和学习。
二是本土性。在编写过程中,紧贴中国市场经济的实际与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所列举案例主要来自国内的企业。
三是实用性。针对我国企业管理的特点,首先注重技能操作方法的改进;其次是将专升本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再次是注重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通过“拓展阅读”等方式,引导、提高学生对相关企业管理知识的兴趣及研究与探讨的能力。
四是规范性。每章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标准的章节内容、复习思考题、案例等帮助学生回顾、吸收和拓展本章节教学内容,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是可读性。本教材通俗易懂。“导读案例”、“问题与测试”、“案例分析”、“实训训练”等形式多样,“拓展阅读”及对相关问题的“思考”等开阔了学生学习的视野。
本教材编写的具体分工如下:第一、五、八章由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的谢福星负责编写;第二、六章由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刘明娟负责编写;第三、七章由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的李学荟负责编写;第四、九章由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的胡敏负责编写。初稿完成后,由谢福星对全书进行修改定稿。在本书的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清华大学诸多编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还参考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在此对有关作者一并表示谢意。
由于编写人员水平所限,书中的疏漏甚至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于我们及时订正。
编 者
第一部分 管理基础
第一章 管理概述
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系统
一、管理的含义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
三、管理的性质
四、管理的原则
五、管理的职能
六、管理系统
第二节 管理者
一、管理者的含义
二、管理者的类型
三、管理者角色与技能
第三节 管理环境
一、管理环境的含义
二、管理环境的类型
三、外部环境对组织管理的影响
四、环境管理
五、21世纪的世界环境
第四节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一、管理道德
二、社会责任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进
第一节 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一、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
一、古典管理理论
二、行为科学理论
第三节 管理理论的丛林与新发展
一、管理理论的丛林
二、管理理论新发展
第四节 组织文化
一、组织文化的含义
二、组织文化的特点
三、组织文化的功能
四、组织文化的结构
五、如何培养组织文化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管理决策
第一节 决策概述
一、决策的含义与内容
二、科学决策的含义、原则与特征
三、决策理论
四、决策的类型
第二节 决策的影响因素与程序
一、影响决策的因素
二、决策的程序
第三节 决策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
二、定量决策方法
三、敏感度分析和情报价值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计划
第一节 计划概述
一、计划的含义
二、计划的作用
三、有效计划的特点
四、计划的性质
五、计划的类型
第二节 计划的程序方法与基本原理
一、计划的程序
二、计划工作的方法
三、计划工作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目标与目标管理
一、目标的含义与性质
二、目标管理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二部分 管理职能
第五章 组织
第一节 组织概述
一、组织的含义
二、组织职能的内容与程序
三、组织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组织设计
一、组织设计的含义、任务与原则
二、组织设计的步骤
三、组织部门化
四、组织层级化
五、组织结构的类型选择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二、人员配备
三、人员的选聘
四、人员分工与组合
五、人员培训
六、人员考评
第四节 组织变革
一、组织变革的含义与类型
二、组织变革的动因、目标和内容
三、组织变革的阻力
四、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领导
第一节 领导概述
一、领导的含义
二、领导的权力来源
三、领导的作用
四、领导理论
第二节 指挥
一、指挥的含义
二、指挥的方式
三、指挥的内容
四、指挥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激励
一、激励过程与激励模式
二、激励的作用
……
第三部分管理提升
(二)许诺原理
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许诺原理要求计划的许诺不能太大,因为许诺越大,工作越多,则计划时期就越长,时间越长,相应的计划工作和为计划工作进行的预测就越费力,耗资也越大。此外,计划期限越长,未来对计划工作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就越多,从而影响计划工作的准确性。因此,在计划工作中要确定合理的计划期限。那么合理的计划期限如何确定呢?合理的计划期限确定问题体现在“许诺原理”上,即合理计划工作要确定一个未来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长短取决于实现决策中所许诺的任务所必需的时间。例如,由于出现了意料之外的原材料大幅度涨价,某企业为了保证实现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的利润目标,需要补充制定一个增加销售收入的计划,那么这个计划的期限至少要多少时间呢?这个计划至少要在一年中的什么时间以前制定并实施才能确保实现呢?根据许诺原理,该计划期限主要取决于从增加订货到最后实现销售收入的最短周期。
(三)灵活性原理
灵活性原理指的是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必须指出的是,灵活性原理就是制订计划时要留有余地;至于执行计划,则一般不应有灵活性。计划工作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环境是变化的,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所以在制订计划时,就要尽可能更多地预见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出具体的应变措施。此外,计划本身在制订时留有一定弹性,这样执行者在执行计划时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从而使计划在环境变化的一定范围内能适应环境顺利实施。当然,灵活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是很难完全预料的,如果我们一味追求尽可能地将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的非常周全,以此来拟定应变措施,就会错失良机,使计划的经济性变差,这是得不偿失的。
(四)改变航道原理
计划制订出来后,计划工作者就要管理计划,促使计划的实施,不能被计划框住。必要时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必要的检查和修订。由于未来的环境是多变的,而制定的计划又不可能面面俱到,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这就要求计划的执行者要经常地检查计划,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就要调整计划或重新制订计划。这如同航海家一样,必须经常核对航线,一旦遇到情况就可绕道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