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和财政部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框架内专门设置了培养资源开发项目,系统开发用于职教师资本科培养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等资源。本书是在该计划中网络工程专业开发项目(项目编号:VTNE035)的指导和资助下完成。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知识、原理技术和主要协议标准,为后续的相关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而且还可以窥探和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思想。这有助于提高分析与设计大规模分布式信息系统问题的能力。
长期以来,“计算机网络”一直是大家公认的困难课程之一。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系统,计算机网络己发展成遍布全球各地的因特网,网络规模与主机数量都非常庞大。而且计算机网络的上层应用技术与底层组网技术各自蓬勃发展,这对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涉及的技术往往都封装在系统底层,无法直接观察与理解。针对上述问题,本书采用了自顶向下的问题分析方法来阐述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思想,即采用“提出总问题(设计目标)-子问题的分解与解决-具体实现”的三层架构来组织知识内容,这种分层分析方法有助于对复杂系统的理解。另外,本书还采用了实验引领的机制,通过模拟实验来引导学生实现“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我们采用Packettracer网络模拟系统设计了各层协议的验证实验,通过直观观察协议的工作过程和数据封装方法,加深对网络系统的理解程度。实验内容覆盖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层的主要协议。
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主要是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从事计算机网络教学、科研和实验教学的相关老师,包括叶阿勇、张桢萍、赖会霞、许力、郑永星、陈秋玲。本书第1、3、4、8章由叶阿勇编写,第2、5、6、9、10章由张桢萍编写,第7章由赖会霞编写;全书最后由叶阿勇统稿,许力教授负责全书的审稿。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郭功德教授的多方帮助和指导,并提出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