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药用植物志》第七卷是此套书的最后一卷册,它也是一个较独立的部分,主要记载伏牛山特有的冷背药材品种。由于该部分与大宗药材和道地药材品种相比,产量小或不常用,药用研究和记载也略显贫乏,已有的研究成果也还不够深入细致,有些民间利用值得进一步探索证实等。因此该卷收载记录的38科43种植物中,就有24个是伏牛山特有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目录中带有木号标记的)。虽然这类品种内容不尽全面甚至有的资料很欠缺,然而我们希望尽最大的努力,提供一些冷背药用植物的研究阐述,这将对该类野生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研发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伏牛山药用植物志>第七卷是《伏牛山药用植物志》第1~6卷的继续。本卷伏牛山冷背药材品种的调查撰写,正是基于伏牛山野生药材的基源和数量都处于全国前列的背景。然而随着野生中药材资源的萎缩和短缺,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危机和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的挑战,如部分珍稀濒危植物自身脆弱的生物学特性限制了它们的生存和繁衍,导致丰度不足;另外,近半个世纪以来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速发展,野生药材生长环境遭到侵占和破坏后面临灭绝的危险。例如,伏牛山产道地药材北柴胡,目前其资源枯竭,几乎难以寻觅。多年来,我们开展本地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专题研究,试图通过对伏牛山地区特色药用植物现状的调查和种质资源收集工作,为本地药材和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选育、迁地保护和繁育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科学驯育替代野生中药材,实现对濒危药用植物物种的有效保护,促进其可持续利用和繁衍,保护伏牛山区经济环境良性循环。本卷所涵盖的伏牛山药用植物珍稀濒危物种类,其中包括我们已经研究的和已经被证实的一些变种或新的品种。
本书共35万字。尹卫平教授负责统稿。其他作者撰写字数分别为王新胜10万字,郑英丽10万字,刘军娜10万字,刘坤5万字,最后由尹卫平教授和高致明教授定稿,林瑞超教授主审,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此外,由于作者水平所限,尤其是还有更多研究工作有待深入探讨,因此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在此对支持该书出版作出贡献的所有人员,包括所有主要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