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已出版的《红柯评论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8年10月第pan>版)的姊妹篇,收录了凹、白描、高建群、吴克敬、彭学明、鲁枢元、崔道怡等全国各地的七十余位作家、评论家、出版者、记者、读者讲述红柯故事、深情怀念红柯以及研究红柯小说的散文、评论、访谈等文章七十多篇,它不单是对英年早逝的作家红柯的深情纪念,更具有一定的文学史料价值。
记得陕西师大校歌《桃李香满园》的第一句是:“终南幽幽,雁塔相伴,是我们美丽的校园。”歌咏的是学校的地理位置和校园之美。但要为我们的学科专业定位并倾情歌唱,发声似乎就难以那么圆润嘹亮了。尽管我们的学科建设在总体布局、学位授权、队伍建设、成果产出等方面确实也取得了可观的业绩,但是过去由于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原因,我们学校的学科建设尤其是学科建设总是不够给力,重中之重学科建设的措施更是相当乏力,因此就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科实有的竞争力。
其实,据我所知,我们学校长期在根底上是一所专注于教师教育的教学型高校,从发展战略规划上提出要“建设以教师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时间并不长,各方面对学科建设强化这“”和“综合性研究型”的认识也要有一个过程。尽管在2005年前后学校有关部门就有了建立学科特区或确立重中之重学科群的想法,但由于条件不成熟而未能付诸实施。值得庆幸的是,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学校持续发展的步伐,我们学校从教学型逐渐向教研型、研究型大学的转型业已形成其不可逆的发展大趋势,在不断优化教师教育、本科教育的同时,办学层次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的提升、学科建设尤其是学科意识的强化、学台尤其是高端学术团队和机构的建立等,都有相当显著的业绩。我们学校抓住了一个又一个发展机遇,能够连续成为国家“2ll工程”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工程优势学科创台”建设高校和国家“学科建设”高校,就是有标志性的成就和有力的证明。
“双”建设,旨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社会服务能力和国际化,使着以教师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不断,为此全校师生员工都在勠力同心,努力奋斗。正是在这样的“发展机遇期”,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应运而生,并开始发挥其助推学科建设、构建学术团队、争取重大项目、产出学术成果等积极作用。于2017年1pan>月挂牌的人文社会科学高研院迄今已经筹划了一系列要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重要展,虽然尚未也很难理顺诸多令人纠结不已的复杂关系,尚未解决那些依然困扰学科学术发展的内与外、高与低与利、名与实的大小难题,但毕竟已经落实了一些事务,正在有序地一些工作。其中,出版“上林学术文丛”就是旨在为学科学术“增砖添瓦”的一个重要举措。“上林学术文丛”为开放性书系,力求兼容和学术创新,大致分为文艺编、语言编、历史编、编、教育编、哲学编等系列,成熟一本推出一本。并乐于和校内外、国内外的朋友精诚合作,尤其欢迎和感谢校外、境外学者赐稿。自然,能够玉成此事少不了出版社朋友的鼎力支持,在此也深表感谢!
最后,我援引一段我曾为高研院写的话语,诚心诚意地表示愿意和同事们、朋友们一起努力奋斗,力争为学校、学术的发展做出一些实实在在的贡献:
……如今地处秦岭终南山和上林体育馆侧畔的陕西师范大学人
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则是别一种意义上的交通站、加油站和工作
站,承担着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学术发展、人才培养等艰巨任
务。“东西南北,驰骛往来”,我们将大力弘扬源远流长的长安精神、丝
路精神,与同事、同道和朋友一起再接再厉、团结奋斗,相濡以沫、合作
共赢,为学科建设、提高学术做出重要的贡献!
李继凯于西安
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6月18日
张宗涛,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陕西省作协会员。在《小说月报》(原创版)、《长城》、《四川文学》、《中国报告文学》、《陕西文学》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百余篇。出版有中篇小说集《地丁花开》、散文集《一枝清莲》。刘侠,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读博士研究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及参与省级、校级科研项目多项。目前供职于普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作家悼怀
003骑手西去,火焰长留
——在红柯告别仪式上的悼念词/凹
006我哭我悼,只为我的小老弟/白描
007骑手已去,花香未远/韩敬群
009悼念红柯/高建群
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骑手西去,红柯不死/和谷
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笔尖上歌舞
——怀念红柯/吴克敬
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别西去的骑手红柯/彭学明
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悼红柯/商子秦
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约稿三记
——红柯印象/刘建东
023哭红柯/朱鸿
025一个作家的光荣梦想
——红柯印象、创作及其意义/件埂
030“憨人”红柯/商震
032红柯老师,文学的春天在呼唤您/王芳闻
034悼红柯/钟法权
036作家与编辑的交往
——怀念红柯/张艳茜
044我眼里的红柯/张宗涛
049一位有着眼光的作家/李健彪
055用诗与酒,送别红柯/丁小村
059红柯祭/李子白
062红柯先生/别必亮吴吴
064远去的骑手/高鸿
068我与红柯的一面之缘/
073 风吹大漠魂归去/朱百强
075两次相遇/野水
078读红柯/范墩子
08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红柯:边缘的骑手/胡忠伟
085奔命西去的骑手/孟建国
087太阳发芽树犹在/王晓云
092悼红柯:兵团诗人,草原圣者/罗宾·吉尔班克胡宗锋
096云端上的骑手/徐祯霞
102愿红柯老师,一路走好/张静
104红柯留给的经典/一和
109骑手西去
——悼念作家红柯老师/高永顺
1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他是活活写死的/范超
1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悼念红柯/李西岐
1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怀念您,红柯先生/蓝天
120春天的哭泣
——怀念红柯/杨广虎
124从土地到大地
——怀念红柯老师/张艾
127悼念红柯老师/张一纤
130听红柯老师讲课/缑晓晓
133山河多形似/邓跃东
135土地的疼痛/楚秀月
137红柯是一种生于山巅的植物/邢小俊
143西去兮东归/阎建滨
146红柯的伤逝/杜录林
149生命的美好就在于他的不确定性/暮千雪
152追寻西去的骑手发现丝路的红柯/张杰
160终于采访到了红柯/张翕
163世间从此失我师/王磊光
174我红柯老师/胡鑫
177怀念“西去的骑手”红柯/久久
179文学的朝觐者/陈力
182给我以火/孙弘延
185烂漫童心,赤子情怀/王晓哲
190怀念红柯先生/马一骋
193一份真情一份爱
——沉痛悼念红柯老师/闰土
196生命,如露如电
——怀念红柯老师/王亚凤
200难以忘却的纪念
——悼红柯老师/杨红芳
203我没有见过红柯/文彦群
206骑手西去,教泽永怀
——沉痛悼念作家红柯先生/孙乖霞
208文坛祭红柯/李星等
2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红柯纪念专辑·主持人语/王鹏程
2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若有机会,真想和他一起吹牛/吴丹
评家之论
2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旷野长风掠天地
——写在红柯《狼嗥》《奔马》《复活的玛纳斯》
《绚烂与宁静》出版之际/鲁枢元
22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飞奔的黑马
——红柯小说集《美丽奴羊》序/崔道怡
228请勿误解红柯/徐肖楠
232红柯:从关中到天山,从诗歌到小说/舒晋瑜
238探寻人与自然关系的神韵
——红柯早期小说与文学精神/赵德利
246红柯:如何面对人性的原始/黄德海
250恍惚、童心及其他
——谈红柯写作的三个维度/岳雯
256红柯文学图谱的五个精神场域“坐标”/董晓可
昔日专访
267我抓住了两个
——与红柯对话/姜
286日常生活的诗意表达
——关于红期小说的对话/王德领
296谁说红柯是茅奖黑马?人家这是第四次人围茅奖了!
300西域给我换了一双内在的眼/杨梦瑶
304我要在古老的皮影后边注入太阳的力量
——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作家红柯/鲁大智
309绝域中的红杉
——作家红柯访谈录/李跃力
3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扎根生活用生命写作
——红柯作品研讨会纪要
37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立此存念
红柯先生是一位有着大志向、大胸怀、大气派的人,在他的文学事业正处于旺盛期,在整个社会都期待着他再登上更大高峰,在他非凡的才华并未呈现的时刻,他的突然离世,震惊着中国文坛,使陕西文学界陷入了巨大的悲痛。我们失去了一位杰出的作家,失去了一位真诚的朋友。 红柯先生的一生,是传奇的,是辉煌的。他从198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7年9月起担任陕西作家协会,201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他先后在陕西、两地生活、工作和写作。大学毕业前就已发表数十篇诗歌作品。在期间,发表了十几篇中短篇小说和一些散文作品,引起了文学界关注。1995年返回陕西后,他先后创作了《奔马》《吹牛》《西去的骑手》《乌尔禾》《生命树》《少女萨吾尔登》《喀拉布风暴》《太阳深处的火焰》等重要作品。他是中国文坛少有的将西部意识、现代手法和浪漫气质融为一体的作家,创造出了从长安到西域这条丝路古道上的一个个现代神话,为中国西部文学的开拓和构建树立了里程碑。
1997年,他的短篇小说《美丽奴羊》获全国小说奖。2000年,他被授予牧马文学奖。200pan>年,短篇小说《吹牛》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西去的骑手》位列当年中国小说学会长篇小说排行。2003年,他被授予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2004年,长篇小说《大河》在《当代:长篇小说选刊》发表,产生了很大影响;2008年发表《阿斗》;201pan>年发表长篇小说《好人难做》,获得《当代》文学拉力赛201pan>年分站赛,在龙源期刊网转载作品中位列201pan>年全球中文作品点击量第四名;2014年长篇小说《少女萨吾尔登》在《十月》长篇小说杂志发表,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并于2016年获第三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2015年9月长篇小说《喀拉布风暴》、2016年小说《鹰影》发表并推介到俄罗斯,小说《喀纳斯湖》被译为日文在日本《中国现代文学杂志》发表。同年,中短篇小说集《狼嚎》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学术随笔集《绚烂与宁静》由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2017年,长篇小说《太阳深处的火焰》被评为长篇小说金榜领衔作品。此外,他的《喀拉布风暴》等作品还四次入围茅盾文学奖终评环节。
因为优异的文学成就,他先后陕西省委、陕西省政府授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等荣誉称号,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入选全国“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领军人才,他的许多作品,也被外介翻译至多个语种多个国家,成为第三代文学陕军公认的旗帜和领军人物。
红柯先生始终自觉践行“深入生活、扎根”的创作方法,深切关注和百姓生活。从西域大漠到秦地西府,从英雄到市井百姓都是他创作的源泉和歌咏的对象。在他笔下,牛羊骆驼、飞禽走兽、草木砂石、沃野长空无不具有蓬勃的生命,他用粗犷而不失灵动的文字,浪漫又富有同情的关怀,豪放爽飒又慷慨深情的风格讲述一个个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主人公勇敢不屈的奋斗故事,展示了中华勤劳质朴、深沉隽永的昂扬精神。恣肆的才情和傲立高野的自信铸就了其作品的原创性、标识性,使他不仅成为陕西文学精神的传承者、构筑者,更成为陕西中青年作家的代表人物,乃至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抹的亮色。
红柯先生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师长,他担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十余年来,始终倾心帮助、扶掖青年作家成长。他不仅担任陕西“百优作家”的创作导师,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多次出任各类培训班讲师。他将自己的创作实践和体悟倾囊相授,为青年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传道授业。他具有宽广的文化情怀,他倾心丝路文化、陕西文化、突厥文化等多个研究领域,并通过多个渠道建言献策。他为文化建设、文学创作鞠躬尽瘁,睹之令人感叹,思之令人动容。 红柯先生逝世后,省内省外各界的朋友们纷纷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哀悼。他的逝世,不仅是陕西文坛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文学的一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工作,团结一步深入学文艺思想,深入生活,扎根,努力创作精品力作,协力推动新时代文学陕军军,为陕西文化强省的构建、为中华伟大复兴的实现贡献力量。 纵然骑手已西去,火焰长留人世间。 红柯先生.安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