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第三版)》是为了贯彻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依据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及其贯彻实施过程中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与2014年新修订或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具体准则编写的,立足于中国会计改革的实际,吸收国内外同类教材的长处,可为培养高水平的会计人才提供丰富而新颖的财务会计知识。
作为现代企业会计重要分支的财务会计,其目的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而作为财务会计核心的“中级财务会计”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基础会计学迈向高级财务会计的桥梁。它所介绍的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程序与方法,是财务会计知识体系的主体部分,也是企业会计工作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
2006年2月15日,《企业会计准则》发布;2007年12月6日,内地与香港签署了两地会计准则等效的联合声明;2008年11月14日,欧盟证券委员会(ESC)就第三国会计准则等效问题投票决定:自2009年至2011年年底前的过渡期内,欧盟将允许中国证券发行者在进入欧洲市场时使用中国会计准则,不需要根据欧盟境内市场采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财务报表,这就表明欧盟已认可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等效。2008年4月18日,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签署的中美会计合作备忘录,达成了三点共识。尽管目前中美会计等效问题还未确定时间表,但是中美会计等效已纳入中美联合经济委员会的对话议题。2009年5月13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与我国财政部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签署了《中美会计合作备忘录(2009)》。双方在备忘录中表示,两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推动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财务报告准则。从2010年开始,双方每半年在两国轮流举行一次会议,就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具体议题交换意见。为了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财政部于2014年1月至8月,根据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先后对长期股权投资、职工薪酬、财务报表列报、合并财务报表、金融工具列报等企业会计具体准则进行了修订与发布,并新制定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和《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这些都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并实现了我国会计的国际趋同与等效。因此,我们在编写本书时,力求突出如下特点:
(1)充分考虑会计国际等效的需要,以国际会计惯例为依据,并立足于中国会计改革的实际,使其具有中国特色和实用性。
(2)以会计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充分考虑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使其具有时代感和前瞻性。
(3)充分体现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的精神,内容上特别注重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吸收财务会计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以现行财务会计规范为依据,内容紧扣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使其具有实务上的可操作性。
全书共分十六章,第一章总论,主要阐述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二章至第十四章,系统阐述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有关理论和会计处理方法;第十五章,阐述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第十六章阐述了会计调整的内容。全书内容从理论到实务,从日常会计核算到期末编制财务报告,从基本经济业务到财务会计领域的一些特殊问题的会计处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本书由中南大学商学院卢佳友、易玄共同担任主编,负责全书编写大纲的拟订、初稿的修改和总纂。各章编写人员及分工如下:第一章由卢佳友、刘冬荣共同执笔,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由易玄执笔,第四章、第六章、第八章、第九章由卢佳友执笔,第七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由王敏、郑海元执笔,第十章、第十一章由李红梅、郑海元执笔,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由刘爱明执笔。
由于编者学识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使本书不断完善。
本书在写作和出版过程中,始终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中南大学商学院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编者
2014年4月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背景与创新贡献
第二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前提假设与理论基础
第三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时象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新旧制度经济学的比较
第五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基本理论及发展趋势
案例:为什么说新制度经济学是一个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思考题
第二章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制度的概念、内涵与实质
第二节 关于人的假设
第三节 制度的性质与分类
第四节 制度文化的关系
第五节 制度的功能与作用
案例 17~19世纪英国运送犯人
思考题
第三章 交易费用理论
第一节 交易及交易行为
第二节 交易费用的内涵、构成及本质
第三节 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
第四节 交易费用的特征与构成
第五节 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及其测量
第六节 交易费用与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
案例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交易成本的降低
思考题
第四章 产权理论
第一节 产权的起源
第二节 产权的内涵与特性
第三节 产权的构成与功能
第四节 产权的属性
第五节 科斯定理
第六节 产权制度的经济意义
案例 “小产权房”的制度分析
思考题
第五章 契约理论
第一节 契约的产生及其意义
第二节 契约的定义与特性
第三节 契约的作用与功能
第四节 契约的主要类型
第五节 契约的实施原则及其影响因素
第六节 现代契约理论
第七节 不完全契约理论
案例 呼和浩特年轻人结婚搭礼钱——互打白条
思考题
第六章 寻租理论
第一节 租金与经济租
第二节 寻租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寻租的经济学分析
案例 从“租”与“寻租”看春运“一票难求”
思考题
第七章 企业理论
第一节 企业的产生
第二节 企业的定义及其特征
第三节 企业的性质
第四节 企业的边界
第五节 委托代理理论
第六节 公司治理理论
案例 论企业的合理边界——兼析对微软公司的分拆
思考题
第八章 国家理论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与实质
第二节 国家理论及其模型
第三节 集体行动的制度逻辑
第四节 意识形态与经济制度
第五节 国家职能与政府行为 案例 行政审批制度创新:从万里长征图开始,
思考题
第九章 制度变迁理论
第一节 什么是制度变迁
第二节 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制度变迁的动机、条件与方式
第四节 制度变迁的供给与需求
第五节 路径依赖理论
第六节 制度变迁的经济意义
案例 1978—2004年中国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
思考题
第十章 制度分析与制度设计
第一节 什么是制度分析
第二节 制度分析方法
第三节 比较制度分析
第四节 机制设计理论
第五节 制度设计理论
案例 和尚分粥的启示
思考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