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国》丛书是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曾振宇主持的集体项目,将有约一百位学者参与。这一百部图书是由在中国文化史上一百个重要的基本概念组成,它以“国家”“民族”与“文化”作为主轴与核心,构成了诠释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完整体系。词汇最初产生的目的,是用符号来记录人们感知到的客观事物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人类对事物及其之间相互关系认知的不断深化改变,大量新的语言符号、文字新的含义出现。其中一些新的意义逐渐演化成为一个民族或文化圈的文化标识,或一种思想体系的观念支柱。“命”,就是一个这样具有突出研究价值的文化观念。在任何一种人类文化中,“命”都是最早产生的观念之一,中国文化自然也不例外。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从远古时期“命”作为文字的出现和发展开始,通过对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批哲学家“命”观念的梳理,来描绘和剖析“命”这个观念从产生到形成,并一步步发展为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文化观念的具体轨迹。
姜秉熙,1986年2月生,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于2004年9月至2008年6月就读于南京林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9年5月至2010年9月就读于新南威尔士大学教育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11年9月至2015年6月就读于山东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于2013年5月,在河北学刊发表论文“《列子》‘道’论辨析”,于2014年4月,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发表论文“《列子》‘化’论辨析”,于2015年1月,在河北学刊发表论文“以‘天’为中心试析《列子》在先秦思想史上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