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英光先生(1925-1997),江西乐安人,是著名的中国史学史和隋唐史研究专家。
1925年7月28日(农历六月初八)出生于乐安县太平区谷岗乡谷岗村的一个小康之家。早年相继求学于崇仁县立初中(1939-1943)和江西心远中学南城分校(1943-1946)。1948年秋,至上海入读大夏大学历史社会学系。195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随后留校任教,先后在历史系、中国史学研究所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特别是隋唐史的教学与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初起,则致力于中国史学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学史拓荒性研究。在1966年之后的特殊时期,参加了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中《新唐书》《新五代史》,以及《王文公文集》的标校工作。1976年以后,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先生以饱满的热情,重新投入学术研究之中。任中国史学研究所史学史研究室主任。先生于隋唐史和史学史研究造诣深厚,为中国唐史学会理事。1980年代初,曾受邀至日本东京大学、大阪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多所大学讲学,讲授隋唐五代史专题研究,受到日本学界的好评。
先生治学,一生勤奋,笔耕不辍,成果斐然。在隋唐史方面,合著有《隋唐五代史讲义》,与人合撰有《唐太宗传》《唐明皇传》两部甚有特色的人物传记。在中国史学史研究方面,合著有《中国近代史学史》(上、下),是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开拓性成果;并撰有《新史学的开山——王国维评传》等著作。合作编纂有《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卷》(为副主编),任《南朝五史辞典》主编,为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五史专书辞典丛书”之一。又编有《中国史学史论集》(二集)、《中国近代史学史论集》、《王国维学术研究论集》(三辑)和《李平心史论集》等。在史籍整理方面,与人合作整理有《李星沅日记》《王文韶日记》,作为中华书局“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出版;以及《王国维全集·书信》,王国维《水经注校》等。
先生长于撰写论文,在《历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学术月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专题论文数十篇。其代表性的论著主要有《唐初政权与政争的性质问题》(合作)、《试论唐代藩镇割据的几个问题》、《夏燮与(明通鉴>研究》、《夏曾佑与(中国古代史)研究》、《论王国维对唐史研究的贡献》、《王国维与敦煌学》、《陈寅恪对隋唐史研究的贡献》、《王著<魏晋南北朝史>评介》等。
袁英光(1925-1997),195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曾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史研究室主任,《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卷副主编。长期从事中国史学史和隋唐史的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合著有《隋唐五代史讲义》、《唐太宗传》,编有《中国史学史论集》(一)(二)、《中国近代史学史论集》(上)、《王国维学术研究论集》(第一辑)、《李平心史论集》等。参加《新唐书》、《新五代史》、《王文公文集》、王国维《水经注校》等点校工作。
古代史/1
黄巾起义与曹操/3
关于刘黑闼的评价问题/19
唐初政权与政争的性质问题———唐初武德、贞观年间的阶级斗争
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27
百代英主 千古一帝———论唐太宗的历史地位/60
关于唐高宗的评价问题/72
关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几个问题/81
略论有关“安史之乱”的几个问题/101
试论唐代藩镇割据的几个问题/116
王仙芝受敌诱降问题初探———唐末农民战争问题研究之一/134
黄巢“乞降”问题考辨———唐末农民战争问题研究之二/146
唐代财政重心的南移与两税法的产生/168
唐代文风南兴及其经济原因管窥/181
“五代十国”历史中几个问题的探索/194
关于辽宋夏金元史中的几个问题/204
明末农民战争矛盾转化问题研究/214
论清代民族进一步融合中的若干问题/232
史学史/241
顾炎武的社会政治思想和爱国思想/243
略论清乾嘉时赵翼的史学/255
周济与《晋略》/267
夏燮与《明通鉴》研究/281
徐鼒的封建正统主义史学思想/301
魏源与《圣武记》/318
夏曾佑传略/333
夏曾佑与《中国古代史》研究/344
刘师培与《中国历史教科书》研究/369
章太炎与《清建国别记》/384
王国维的思想道路及其死/404
王国维/413
王国维与《水经注校》/434
论王国维对唐史研究的贡献/446
王国维与敦煌学/461
论王国维对蒙古史与元史研究的贡献/482
略论王国维与陈寅恪/497
陈寅恪对隋唐史研究的贡献/512
古史辨派史学思想批判/524
“战国策派”反动史学观点批判———法西斯史学思想批判/536
资产阶级客观主义史学观点批判/557
关于《中国政治社会史》的几点意见/567
王著《魏晋南北朝史》评介/573
《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评介/586
李平心史论集前言/596
中国史学史论集前言/598
中国近代史学史论集前言/600
中国近代史学史前言/602
李星沅日记前言/614
王文韶日记前言/616
袁英光著作目录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