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学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走向热潮,并逐渐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中国的女性文学离不开西方女性主义思想在我国学术界的影响和渗透,其中不乏一些概念的含混与语境差异上引起的理论应用上的矛盾。事实上,对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引进和运用在中国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本书就是在中国近代社会以来妇女解放的大背景下,考察女性写作与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以启蒙的视野探究现代中国女性写作的特质。 全书总体上以文学史发展为脉络,打通了近代、现代、当代之间的学术壁垒,择取清末民初至五四、新中国成立和文学新时期等几个历史节点,历史地考察中国女性的写作实绩。各章论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注意将时代、民族、地域与性别文化的多维研究融汇起来,通过对秋瑾、萧红、张爱玲、苏青、舒婷、铁凝、王安忆、池莉、迟子建等各时期有代表性的女作家作品的细读,探求她们的创作在现代启蒙和新启蒙文学时代的价值与意义,得出女性写作的核心是对于自由精神追求的结论,进而阐释现代中国女性以写作为途径在现代文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刘钊(1965-),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学博士。现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会小说分会副会长,吉林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吉林省第五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层次人选。
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女性意识与女性文学批评》《清末小说女性形象的社会性别意识与乌托邦想象——以<女子世界>的小说创作为例》《中国女性文学理论建构的范畴与方法》等。论文曾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荣获第十届、第十一届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类)。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现代中国女性话语的乌托邦研究”等省部级项目,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妇女报刊与文学的社会性别意识研究”,负责国家社科重大攻关项目《中国女性文学大系(先秦至今)及女性文学史研究》之一的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