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抒情诗人品达(Pindar)就说过:“黄金贵为宙斯之子。”
作为贵金属,黄金见证了从古至今始终萦绕着人们的贪婪与恐惧、迷恋与困扰。
《黄金简史(第四版)》以黄金的历史为架构,通过引入入胜的讲述,为读者打开了一幅几千年来人类贪婪本性与文明蓬勃发展交织融合的历史画卷——从可怜的、为黄金所淹没的迈达斯国王,到每年将与其体重相等的黄金拿去送人的阿里·汉;从斯基泰人华丽夺目的黄金装饰,到南美洲阴冷潮湿的淘金矿井;从犹太人围之起舞的小金牛,到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地下金库;从孟加拉的街市,到伦敦的金融中心……徜徉其中,读者在阅历黄金于各个历史时期的角色变换时,将慨叹人类的睿智与命运似乎永远敌不过黄金那无尽的光芒……
《黄金简史》白初版面世以来,广受赞誉,一直被人们奉为经典,传读不息;而《黄金简史》的巾译版也受到广大读者和投资者的欢迎,屡次重印、重版,本次出版为该书的第四版。
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名誉主席罗格·G.肯尼迪(Roger G.Kennedy)认为,“能够拜读如此大作,深感荣幸”,并“为伯恩斯坦渊博的知识所深深折服”。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斯(John Kenneth Calhraith)则认为,此书不仅“妙笔生花”,而且提供了“一个奇妙独到的视角——不仅关乎黄金,更是一部恢弘的经济史书”。
美联储前主席保罗·A.沃尔克(Paul A.Volcker)给予了此书高度评价:“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国家,黄金,因其壮观的历史场面和神奇的情景,在任何时候都能焕发…永恒的魔力……彼得·L.伯恩斯坦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挑战。他独辟蹊径,奉献给我们一部无与伦比的读物,令我们不仅掩卷深思,更有深刻的反省。”
19世纪末,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人,带着他所有的财富——一大袋金币,上了一条海船。在起航的几天后,一场可怕的暴风雨不期而至。弃船的警报随之响起。那个腰间捆扎着一大袋装满金币的钱袋的人,蹒跚于甲板上,最终,他纵身跃过了船舷,转眼之间便被滔天的巨浪所吞噬。罗斯金追问道:“那么,此君的行为,表明是他掌控了黄金,还是黄金掌控并吞噬了他的灵魂?”
本书所要讲述的故事旨在表明,人们是如何在一块块被称为“黄金”的金属面前,为之亢奋、迷恋、备受折磨、恭顺折腰,或是得意忘形的。黄金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分工,决定了许多国王与皇帝的命运,激发了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鼓动人们为之反目成仇,驱使人们忍受着巨大的苦痛,幻想能够一夜暴富,进而消除人生的漂泊感,以获得某种确定性。
“啊!多么耀眼的黄金!”哥伦布在第一次抵达美洲时这样兴奋地呼喊。“拥有黄金作为财富的人,其灵魂将安度天堂!”黄金难以遮蔽的精美的光芒,犹如阳光熠熠,人们希望拥有以佑护自己面对未来的黑暗。然而,我们应当从各个角度来省思罗斯金的悖论,并重新拷问自己。无论是寻找金羊毛的詹森(Jason),围着小金牛起舞的犹太人,触摸其金币的克洛伊索斯(Croe-SUS),被人用熔化的黄金灌入喉中而被谋杀的克拉苏(Crassus),拥有20万磅黄金的巴兹尔·保加洛克图努斯(Basil Bulgaroctonus),因黄金而被其追随者杀害的皮萨罗(Pizarro),以水筛法掀起加利福尼亚淘金狂潮的萨特(Sutter),或者诸如夏尔·戴高乐(Charlesde Gaulle)等执着于倚靠黄金而保持一个经济体稳定、可靠、优质之观点的现代领导人,他们都掌控了黄金,但同时黄金亦浸淫了他们。
立足长期,追求卓越,为持有人创造可信赖回报
致谢
序言:至高无上的财富
第一篇 永恒的金属
第一章 黄金险中求
第二章 迈达斯的企望和纯粹机缘的产物
第三章 大流士的浴缸与警觉而鸣的鹅群
第四章 象征与信仰
第五章 黄金、盐与幸福之城
第六章 伊奥巴、拜芭和乌德的遗产
第七章 巨大的连锁反应
第八章 分崩离析的时代和君王的赎金
第九章 神圣的渴望
第二篇 胜利之路
第十章 致命的毒药与私人货币
第十一章 亚洲大墓地和唐宪宗无意中的发明
第十二章 铸币大改革和最后的术士
第十三章 可靠的法则与巨大的灾难
第十四章 新的霸主与可憎的发现
第十五章 荣耀的徽章
第十六章 惊人的阴谋和无尽的锁链
第三篇 光环退色
第十七章 诺曼征服
第十八章 一个时代的终结
第十九章 非凡的价值
第二十章 第八次世界大战与三十盎司黄金
结尾:至高无上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