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探究:跨学科视域中的多元对话(艺术与人文丛书)
定 价:¥108
中 教 价:¥70.20 (6.50折)
库 存 数: 0
这是一本具有学术深度和思维广度的对谈集,共收录30篇学术对谈,在每一篇对谈内,研究学科涉及艺术学、文艺学、美学、民俗学、人类学、神话学等,抽丝剥茧,层层剖析,论述专家学者的思辨之路与学术心得。更值得推介的是,本书以跨学科的研究视角,使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层叠性、交叉性得到了全新的阐释,对于文化艺术领域的研习者具有很强的学习与借鉴价值。
这本小书,收录的是刊发于《民族艺术》杂志“学术访谈”专栏的我与诸多专家学者的学术对话。光阴似箭,蓦然间,我离开《民族艺术》杂志来到广西民族大学工作已快六年了。 六年在一个人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已不算短暂,但与二十四年相比,却依然算不上漫长。从1991年开始到2014年,我在《民族艺术》杂志工作了二十四年。 回想起来,我与《民族艺术》杂志有缘,实属偶然。1991年6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导师胡光舟先生的帮助下,经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丘振 声先生推荐,我有幸入职《民族艺术》杂志。这里所谓“有幸”并非客套,而是我内心真实的感受。因为如果就专业而言,毕业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我,是 难有机会入职《民族艺术》杂志的。从古代文学到民族艺术,不能说没有一点关联,但确实也是跨学科跨得有点大。或者,这正是人生奇妙之所在。也因此,我一直感念《民族艺术》杂志的主办单位广西艺术研究所(现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感念接收我到《民族艺术》杂志工作的潘健先生(广西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民族艺术》杂志主编)。 1991年6月底,我从桂林来到南宁,开始了新的工作—主业是编辑,每期(季度)完成五万字左右的编稿量,其他时间则可以自行进行学术研究。1995年8 月,因为单位人事变动,我开始负责主持《民族艺术》杂志的编务工作。 《民族艺术》杂志创刊于1985年,最初是一份以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为主要对象、以学术研究为主兼及文学创作的综合性期刊。从1990年开始,《民族艺术》杂志也开始了转型,从一份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杂糅的综合性期刊向纯学术期刊转化,其重心也开始向传统文化艺术转移,对傩文化艺术的研究成为重中之重。……
廖明君,黄冈师范学院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广西民族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曾任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民族艺术》杂志主编,主持“珠江流域少数民族铜鼓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出版《壮族自然崇拜文化》《刘三姐》《生死攸关——李贺诗歌的哲学解读》等著作,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