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循着父亲韬奋的“这支笔”,邹嘉骊执着着自己的文字生涯:编辑整理《韬奋著译系年目录》《忆韬奋》《韬奋全集》《韬奋年谱》《中国韬奋基金会(图片集)》《别样的家书——宋庆龄、沈粹缜往来通信集》《邹韬奋年谱长编》等出版物,为青年读者,为想了解韬奋、研究韬奋的人们,提供了一批相对比较完整的史料性的读物。
父亲临终遗言“不要怕”,激励我在困难面前不退缩。知识、能力、经验,在漫长岁月中积累提升丰富起来。
《我的文字生涯:循着父亲韬奋的足迹》汇集了历年来写的文字,附若干珍贵历史图片,共分三个版块:1.编书记;2.叙情篇;3.访谈录。
韬奋是一个平凡的人,但韬奋精神是伟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也是一个伟大的人。他的伟大,包含着他诚挚而广大的爱。他不仅爱家人,爱朋友和同仁,更爱他的祖国和人民。
韬奋作为家长和父亲,是非常爱家庭爱孩子的,不论工作多忙,他总要抽点时间和孩子玩。每天晚饭之后,他总要逗我们玩一阵子,才去他的工作室工作,这成了他生活中重要的内容。有一次嘉骊趴在地上哭闹,怎么劝她也不行,于是,父亲也伏在地板上陪她假装哭,一直到孩子破涕为笑。天下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韬奋对儿女的教育的确有他的独特之处。那时,家里除了一日三餐,母亲在生活细节方面主张对孩子严一些,她不让孩子们吃零食,也不赞同给我们零用钱。而父亲则不一样,他主张给孩子们一些零用钱,可以让我们随时买些学习需要的东西,因为他认为这样做,可以培养我们独立生活的习惯和能力。我想,这和他多年在外独立闯生活,早早自立很有关系。
他对儿女在学业和精神方面的培养,尤其注意。有一次,晚上嘉骝回家啼哭,父亲一问,知道是因为嘉骝古文背不出来,被老师责打。他不但不责怪孩子,反而认为老师体罚没有道理;所以,他连晚饭都没顾上吃,立刻到学校对老师提意见。我想,这可能和他清明的民主作风有关。还有一件事让我难忘。当年父亲第一次流亡到英国,收到我们从国内寄的家信,知道我病了,而且病得厉害,他因此三个晚上没有睡觉。他对亲人的爱是深沉而诚挚的。
“推母爱以爱我民族与人群”,是韬奋的思想。这种爱,直接表现为他对工作和事业的爱,那是投入了他几乎全部精力的。“竭诚为读者服务”,就是他内心最真诚的想法,这句话至今镌刻在三联书店的墙壁上,作为座右铭,激励着现在的三联人和全国的出版人。
韬奋最大的心愿就是办好一个刊物,他曾说:“要使读者看一篇得一篇的益处,每篇看完了都觉得时间不是白费的。”他主张:“用最生动、最经济的笔法写出来。要使两三千字的短文所包含的精义,敌得过别人两三万字的作品。”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从确定刊物的方针,到组稿,到编辑定稿,一直到最后出版付印,乃至发行,他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与心血。他除了在文字内容上投入精力,刊物和书店的经营和人员管理他也是殚精竭虑,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而在这些工作当中,他又培养了青年一辈。他撰写了不少专门研究出版经营管理、刊物管理的文章,留下了《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这样的经验总结。他特别强调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他曾为员工题词:“经实践中体验的知识,是最宝贵的知识。”他还说:“要预存在工作中学习的态度,然后在学习中才能发生学习的结果。”“工作实践中的学习,不但是同事的学习,即办事技术上的学习,同时还有对人的学习。”“这不是学习如何敷衍人,是要学习如何与人合作。”他认为,肯不肯在工作实践中学习,学习效用是差异很大的。
在培养和管理的过程中,他把对同仁的关爱、对事业的热爱都倾注其中。许多青年人在生活书店里,在他的以身作则和严格要求下,迅速成长起来。以至于在那个时期,全国出版界、新闻界的不少骨干人物都是从生活书店走出来的。
父亲韬奋有诚挚广大的爱(代序)
序言
编书记
《韬奋手迹》书影
《韬奋著译系年目录》书影
《韬奋著译系年目录》是怎样编成的
找到你了,谷僧
《忆韬奋》书影
《忆韬奋》初版附记
《忆韬奋》新版书影
《忆韬奋》新版前言
《忆韬奋》新版后记
《韬奋全集》书影
《韬奋全集》编后记
《中国韬奋基金会》(图片集)书影
《韬奋年谱》书影
《韬奋年谱》编者的话
快乐的追踪——《韬奋年谱》付印前的几句话
《韬奋年谱》再版前的几句话
《邹韬奋年谱长编》书影
《邹韬奋年谱长编》新版前言
《别样的家书——宋庆龄、沈粹缜往来书信集》书影
《别样的家书》编后记
《别样的家书》编者感言
情未了
《别样的家书》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
叙情篇
访谈录
病床上的追踪和思念(代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