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本书又一次告诉我们,有关幸福的事的确很相似,甚至完全相同。如果不知道本书是英国的大哲学家写于1930年的,你会觉得这分明是一本针对眼下你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而写的书。它先是从与你有关的方方面面分析了让你不快乐的原因,再针对这些原因告诉你快乐的方法,最后从一个很高的高度总结了如何才能成为幸福的人。正像作者在序言里所说的那样,该书既没有高深的哲理,也没有艰涩的学问,只是作者的一些人生感悟。但重要的是,这些感悟都是作者本人的亲身体验,而非个人的揣测和想象,而且写作的目的,就是让不快乐的普通人快乐起来并得到幸福。所以说这本书的确很实用。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意味着同一事物在每个人的眼中都是不同的,就像盲人摸象。但不管怎样,完整、真实的大象是存在的,它独立于每个盲人的想象。真正的幸福也是一样,不管你怎么想,她都会在那儿。只要方法得当,你就能得到她。这是我的另一个感受。还需要说明的是有关快乐和幸福的译法问题。英文happy 和happiness 既可以被译成快乐,又可以被译成幸福。个人认为,幸福是所有快乐的总和,是最高层次/境界的快乐,也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快乐感;快乐则是一种具体的、说得清的满足感。基于这种认识,又考虑到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和行文要求,所以尽管书名是《幸福之路》,我却并没有通篇使用“幸福”这个词,而是根据上下文来决定该译为“快乐”还是“幸福”。
译者序
序 言
上篇 不幸福的原因
第1章 什么会让人不快乐?
第2章 论拜伦式痛苦
第3章 论竞争
第4章 论烦闷与兴奋
第5章 论疲劳
第6章 论嫉妒
第7章 论犯罪感
第8章 论被虐狂
第9章 论舆论恐惧症
下篇 幸福的原因
第10章 还可以快乐吗?
第11章 论情趣
第12章 论 爱
第13章 论家庭
第14章 论工作
第15章 论闲情逸致
第16章 论努力与放弃
第17章 幸福的人
成功的政治家们纷纷下台,原因就是他们逐渐地用自恋行为取代了对公众的关注和自己的施政方针。只关心自己的人不是令人钦佩的人,人们也不会觉得他令人钦佩。因此,只是认为这个世界应该钦佩他,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兴趣的人是不太可能达到他的目的的。即使达到了,他也不能完全快乐,因为完全地以自我为中心并不是人的天性。人为地限制自己的自恋狂刚好与被犯罪感控制了的畏罪狂一样。原始人可能会因为自己是一个好猎手而骄傲,但他也是很喜欢追逐动物的。过了头的虚荣心本身就会扼杀掉各种活动带给人的乐趣,这自然会招致无聊和倦怠。之所以会有虚荣心,往往是因为不自信,根治的办法就是培养自尊心。只有从一些好的、因对客观事物产生兴趣而引发的活动中才能培养出自尊心。
自大狂和自恋狂是有区别的。自大狂要的是权势而不是魅力,希望别人怕他而不是爱他。很多疯子和历史上大多数伟人都是这类人。热衷权势和虚荣心一样,也是人性中的一大要素,因而是可以让人接受的,只有在它表现得过分或与不充分的现实感联系在一起时才会变得可悲。出现这种情况时,人即使不会是既闷闷不乐又愚蠢可笑,也至少会占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自认为是头戴王冠的疯子可能是快乐的,但他的这种快乐并不是头脑清楚的人所羡慕的那种快乐。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就是这类疯子,尽管他拥有实现疯子的梦想的能力,但他却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他的梦想会随着他的成功而膨胀。当他知道自己已经是最伟大的征服者时,便说自己是上帝。可他是不是一个快乐的人呢?他酗酒成性,脾气暴躁,对女人很冷淡,自称为上帝,这些都表明他并不快乐。靠牺牲人性中的所有其他要素来培植一种要素是不会带来最大的满足感的,将整个世界当做塑造个人显赫地位的原材料也是如此。不管是神志不清还是神智还算清醒,自大狂们通常是过于屈辱的产物。拿破仑上学时曾在富有的贵族子弟面前感到自惭形秽,因为他是个靠奖学金生活的穷学生。当他允许流亡者回国并看到昔日的同学向他鞠躬时,他感到很满足。真是快乐之至!而这种满足感也让他动了消灭沙皇以获得同样的满足感的念头,他也因此被送到了圣赫勒拿岛。既然没有人是万能的,所以完全被热衷权力所主宰的人迟早都会碰到无法克服的困难。只有通过一些疯狂的方式才能让自己意识不到这一点,比如权力足够大的人就可以将对他指出这一点的人监禁起来或处以极刑。政治角度上的抑制和精神分析角度上的抑制是密切相关的。只要是在通过很明显的方式来进行精神抑制,就没有真正的幸福可言。拥有被控制在适当限度之内的权力是可以极大地增加幸福感的,但如果将它视为人生的最终目标就会引发灾难。这灾难如果不是外部的,就一定是内心的。
显然,不快乐的心理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却有一些共同点。典型的不快乐的人都是年轻时被剥夺过一些正常满足的人,他会因此更看重这类满足而不是别的,这也就让他的人生倒向了一边,他会极为关注这类满足的实现,反对与之相关的活动。现在这方面又有了新进展并且很普遍,人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彻底地失败了,所以不再去寻求满足了,只想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忘掉一切。于是他变成了一个醉心“找乐子”的人,换句话说就是,他试图通过让自己少些活力去忍受生活。例如,酗酒就是暂时的自杀,它所带来的快乐都是负面的,暂时中止了不快乐。尽管自恋狂和自大狂可能会用错误的方式去找寻快乐,但他们都相信人是可以快乐的。而那些想让自己极度兴奋的人都是一些放弃了希望的人。不管他们采用了哪种方式,除了想忘掉一切之外他们别无所求。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说服他们快乐是值得拥有的。不快乐的人就像失眠的人一样,常常为自己的不快乐而感到骄傲。这种骄傲可能和丢了尾巴的狐狸的那种骄傲一样。如果真是这样,治疗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明白如何才能长出一条新尾巴。我相信,如果知道了获得快乐的方法,很少有人能够依旧从容不迫地选择不快乐。我并不否认世上有这样的人,但他们的数量无足轻重。因此我就假定,读者都是希望自己快乐而不是不快乐的。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帮助他们实现这个愿望,但不管怎么说,尝试一下总是无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