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鲁迅研究??纪念左联成立90周年》为总第86辑,分为“纪念左联成立90周年”“鲁迅作品与生平研究”“史料??辨证”“鲁海漫谈”“读书杂谈”“馆藏一斑”“上海鲁迅纪念馆纪事和研究”等栏目。其中,“纪念左联成立90周年”集中刊载了近10篇不同关注对象的纪念左联的研究文章。各常规栏目亦从不同侧面呈现了鲁迅文化遗产的完整面貌和精神。
本书创刊于1979 年,一年四辑,面向国内外鲁迅研究者,以“新发现、新观点、新方法”的编辑方针,侧重刊载以资料整理、梳理和考证为主的学术论文,兼顾理论研究型论文。
——《编后》
今年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90周年纪念,本辑之“纪念左联成立90周年”刊载了不同具体关注对象的纪念“左联”的研究文章。《左翼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论纲》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左翼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对于我们今天明晰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左联”因素有帮助,也使人们能够进一步了解革命文化运动的宗旨所在。《中国左翼文学运动发轫上海及历史背景》则从五四运动的历史发展进程为切入点,分析了左翼文学运动在上海产生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美联”与左翼美术运动综论》以翔实的左翼美术运动资料为基础,全视角地论述了左翼美术运动的发展和社会影响。《责任之心与义利之辩——鲁迅、左翼文化阵营与乐群书店关系考论》以乐群书店的创办与发展为考察中心,探讨了鲁迅与左翼文化阵营的关系。“左联”存续期间内,有多种机关及相关刊物出版,《芒种》是其中之一,《漫谈〈芒种〉半月刊》以该刊为视角,通过与该刊相关的人、事、文考察了当年左翼文学的现场。文艺大众化是当年左翼文学运动的重要一环,而贡献(zui)卓著者当属周文,《在左联“文艺大众化”旗帜下的文学创新——以周文为例》回顾了当年周文的工作。《鲁迅与左联中共党员的交往初探》通过冯雪峰、瞿秋白等共产党人与鲁迅的交往,阐述了“左联”成员中的共产党人与鲁迅的密切交往和合作关系。丁景唐先生对“左联”资料的汇集、研究、出版有着杰出的贡献,《丁景唐与左翼文艺运动史研究》概要地阐述了丁先生在这方面的功绩。许幸之是“左联”成员之一,他生前有多篇关于“左联”工作的回忆,《许幸之与1930年代左翼文化运动》比较系统和生动地记述了许幸之在“左联”期间的各种革命文艺活动。
《圆形:鲁迅〈伤逝〉的文本结构》将《伤逝》设为闭合结构的文本,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空间、时间与人物思想情感三个方面的问题,颇有探索之处。老学者刘扬烈之《鲁迅散文的特质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言简意赅之文。《庄子文艺视野中鲁迅〈野草〉的审美哲学》是为较全面论述之作。《迫害狂、恐惧及其隐喻——〈狂人日记〉与〈地洞〉的比较研究》《〈狂人日记〉与〈恶雨喻〉、〈狂犬〉比较论析》作为比较文,各有特色,且《迫害狂、恐惧及其隐喻》多有独特之见。
《关于〈无常〉手稿的一些考证》是鲁迅手稿研究中又一新成果,资料扎实辨证可信。《1930年代“鲁迅形象”的市民消费研究》视角独特,很有再深入研究的价值。《鲁迅藏画像石〈曹望禧造像〉拓片考释》所涉资料详尽,是为鲁迅与汉画研究之新成果。《〈破恶声论〉所见清末诸议论考》考述周到,若能精炼则更佳。老学者董大中之《景梅九笔下的秋瑾》是对《上海鲁迅研究》(总第83辑)所刊之文的资料补充。
《关于丸山昇先生的回忆》情真意切,充分展现了为了弘扬鲁迅精神文化遗产中日两国学者的亲密交流。《“散”“聚”之间——60多年前的一次讨论》虽是旧事重提,不过对我们今天重新审视相关纪念建筑无疑是有启迪意义的。《藏书票与藏书关系述略》简述相关史实,有参考价值。本辑所刊黄乔生、顾音海等学者介绍的书籍都具有不同的社会价值,或面对普通读者,或面对专业人士,这些书都从不同的侧面试图呈现鲁迅文化遗产的完整面貌和精神,并使之普及于众,诚是值得宣传的。
编者
2020年4月
上海鲁迅纪念馆坐落于上海市虹口区,是1949年后第1个人物性纪念馆,也是1949年成立后第1个名人纪念馆,同时管理鲁迅墓,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纪念左联成立90周年】
左翼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论纲 王锡荣
中国左翼文学运动发轫上海及历史背景 乐融
“美联”与左翼美术运动综论 乔丽华
责任之心与义利之辩——鲁迅、左翼文化阵营与乐群书店关系考论 俞宽宏
漫谈《芒种》半月刊 张阳
在左联“文艺大众化”旗帜下的文学创新——以周文为例 谢明 曾婵
鲁迅与左联中共党员的交往初探 高方英
丁景唐与左翼文艺运动史研究 丁言模
许幸之与1930年代左翼文化运动 许国庆
【鲁迅作品与生平研究】
圆形:鲁迅《伤逝》的文本结构 苏冉
鲁迅散文的特质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刘扬烈
庄子文艺视野中鲁迅《野草》的审美哲学 周晓平
迫害狂、恐惧及其隐喻——《狂人日记》与《地洞》的比较研究 王海燕
《狂人日记》与《恶雨喻》《狂犬》比较论析 赵东祥
【史料??辨证】
关于《无常》手稿的一些考证 施晓燕
1930年代“鲁迅形象”的市民消费研究 程儒珺
鲁迅藏画像石《曹望禧造像》拓片考释 杨剑龙
《破恶声论》所见清末诸议论考 孙尧天
景梅九笔下的秋瑾 董大中
【鲁海漫谈】
关于丸山昇先生的回忆 潘世圣
“散”“聚”之间——60多年前的一次讨论 北海
鲁迅译序的《士敏土》 王志成
藏书票与藏书关系述略 邹晏清
口述与笔谈(十二) 裘士雄
【读书杂谈】
“三味书屋读鲁迅”丛书序言 黄乔生
莎乐美的“世纪之吻”——读《比亚兹莱在中国》随想 顾音海
由鲁迅所藏的中国现代木刻所想到的——《鲁迅藏中国现代版画珍赏》代序 李浩
日本“鲁迅像”研究的新开拓——评《战后日本文化语境中的“池田鲁迅”研究》 岳寒飞
此中尚道先生在 杨晔城
【馆藏一斑】
许广平捐赠鲁迅旧藏年画的几个问题 仇志琴
上海鲁迅纪念馆纪事和研究
浅析教育活动在博物馆宣教中的作用——以上海鲁迅纪念馆为例 张晓君
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