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经典100句:唐人传奇》遴选《唐人传奇》中的名句一百条,用轻松的解读方式、故事性的描述,将名句与经典的主旨阐明,有助于读者通透运用名句。
《中文经典100句:唐人传奇》通过一百句精读讲解带领读者走进千年之前大唐王朝的宏阔雄放,感受唐人生活的温度与气息;走进古代小说的黄金时代,品味文备众体的唐人小说精华。
唐传奇是对唐朝盛行的文言文小说的称谓。唐朝时文化繁荣,作为文学一大门类的小说,自然不止传奇一体,还包括志怪、志人、杂事等“丛残小语”“粗陈梗概”式的古体小说,还有产生于民间“说话”艺术,唐人称之为“市人小说”“人(民)间小说”的白话小说。在这些林林总总的小说类型中,以叙事结构比较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内容离奇多彩、情节曲折、语言华美凝炼见长的传奇小说,俨然其中的翘楚,成为唐代叙事文学中的瑰宝。
纵观中国文学史,唐传奇在中国古典文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继承了自战国以来文言文小说千余年发展积淀,摆脱先唐古小说的幼稚状态,在文体观念、审美品味、创作手法方面,实现了飞跃式的变革,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面貌,基本具备近代意义小说的特征,鲁迅先生称之为“这在小说史上可算是一大进步”“在文体上也算是一大进步”。
唐传奇是一个整体概念,其创作远不止一人之力,也绝非一时一地所能完成。回顾唐传奇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初兴、兴盛、低落三个时期。
从初唐、盛唐到安史之乱后的大历末年(公元七七九年前后),大约一百六十年的时间,是唐传奇酝酿和萌发的时期。
从唐德宗建中年间到唐僖宗乾符末年,大约相当于中唐到晚唐,是唐传奇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又分为前后两段,前段是单篇传奇文大放光彩的时代,后段则涌现出大量传奇集。
单篇传奇的兴盛大约持续半个世纪,唐代最优秀的传奇文几乎都出现在这一时段,如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陈鸿《长恨歌传》等,流传千年之后仍被视为经典。这时的传奇文作者大多为才华横溢的文人,当时的诗文翘楚,如元稹、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都参与创作,将传奇文的水平推向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的传奇文章题材广泛,爱情主题尤其受到偏爱,人鬼、人仙、人神之间的爱情,士妓之恋、帝妃之情,或裱艳,或缠绵,或凄迷,或愤慨,或叹惋,诉说着男男女女的爱恨情仇,书写着唐朝人的人情美、人性美。
唐文宗大和四年(公元八三○年)以后,随着堪称中唐传奇压卷之作的《霍小玉传》创作完成,单篇传奇文的黄金时代也告终结,转入传奇集大行其道的时期。这一时期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牛僧孺撰的《玄怪录》(又称《幽怪录》《元怪录》)。其内容诡谲奇幻,富于想象力,语言斑斓绚丽、鲜活俊逸,鲁迅先生曾赞其“选传奇之文,荟萃为一集者,在唐代多有,而煊赫莫如《玄怪录》”。其他如李玫撰的《纂异记》,袁郊撰的《甘泽谣》,裴铏撰的《传奇》,以及陈翰将发展二百多年的传奇中的精品汇集编成的《异闻集》,都是当时的代表作。《传奇》中的名篇《聂隐娘》还被著名导演侯孝贤改编成电影,屡获大奖。
到了唐僖宗广明年间,大唐帝国的辉煌仅剩一抹余晖,传奇文学的繁花似锦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佳作寥寥。讲述飞蛾扑火般追逐不为当时礼法所容的爱情,最终被丈夫打死的步非烟的故事的《非烟传》,以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惹人唏嘘的悲剧情节而脍炙人口。
“唐三百年,文章鼎盛,独诗律与小说称绝代之奇。”在历代学人文士心目中,唐传奇与唐诗如并峙耸立的双峰,代表着唐代极高的文学成就。其实,这二者之间存在一种互相滋养、交融辉映的关系。姑且不说许多唐传奇的作者本来就是名噪一时的大诗人,唐诗阔远的视野,豪迈的襟怀,绮丽的情思,丰沛的情感,蕴藉的意境,灵妙的哲思,华美的辞藻……在在激发着传奇作者的心灵和神思,滋养出一大批洋溢诗情画意的传奇作品,后人赞之日:诗笔。许多传奇与同主题的诗歌创作关系密切,或者文配诗(如《长恨歌传》),或者诗配文(如《莺莺传》《李娃传》),二者珠联璧合,更加感动人心,引得洛阳纸贵。
此外,传奇作者还从诗歌“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的创作理念中得到启示,提炼出唐传奇的“滋味”所在:“揉变化之理,察神人之际,著文章之美,传要妙之情,不止于赏玩风态而已。”(沈既济《任氏传》)可以说唐传奇从功利化的娱乐转向审美的创作,无论是创作观还是对小说文体的认识上,都完成了划时代的革新。
唐朝时期(特别是初唐至盛唐),文化的繁荣越过地理境域的限制,向临近的日本、韩国、越南等邻国辐射,并对它们的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早在奈良时期,唐传奇的早期作品《游仙窟》就已经传到了日本,现存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中,就收录大量日本人模仿《游仙窟》文字所作的和歌和序文;创作于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不但引用《游仙窟》中的词句,情节安排上也有诸多依傍《游仙窟》之处;到了江户时代,还出现大量以“游仙窟”命名的俳书、草双子、滑稽小说、洒落小说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十六、十七世纪之交,李氏朝鲜王朝著名诗人权辑所作的在朝鲜半岛汉语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周生传》,其人物形象、情节设置明显受到《莺莺传》《霍小玉传》的影响,唐传奇的魅力可见一斑。
就中国而言,唐传奇虽然在唐末渐趋衰落,却并没有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完全消失,而是渗透到后起的宋元话本、元明杂剧、明清章回体小说、昆曲、京剧等艺术领域,乃至当代文学、影视艺术的诸多作品中。以一系列风靡海内外的武侠小说获“金大侠”美名的金庸先生,就特别推崇唐传奇中的名篇《虬髯客传》,他的小说中也处处闪烁着唐传奇的影子。著名的历史小说作家高阳先生,以不足三干字的《虬髯客传》为蓝本创作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风尘三侠》,同样引人入胜。文风独特,思想深邃,曾在几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掀起巨浪的当代作家王小波先生,也以唐传奇为蓝本创作了《红拂夜奔》《万寿寺》等堪称经典的作品。
从公元七世纪到二十一世纪,唐传奇,穿越一千三百多年的风云晴雨,依然在世界文化园地里盛开着,灿烂着……
感南柯之浮虚,悟人世之倏忽
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
思衣短褐,乘青驹,行邯郸道中,不可得也
岂其梦寐也?
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尽知之矣
为妇之道,贵乎柔顺
感南柯之浮虚,悟人世之倏忽
幸以南柯为偶然,无以名位骄于天壤间云
贵极禄位,权倾国都,达人视此,蚁聚何殊
今道途之行,人鬼各半,自不辨耳
命苟未合,虽降衣缨而求屠博,尚不可得
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遣
吾士大夫之家,娶妇必敌
乃知阴骘之定,不可变也
皎日之誓,死生以之
知君深情不易,思将杀身奉报
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
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
义切中抱,虽昭感激之诚;事不先闻,固乏训齐之令
不邀财货,但慕风流
一生作奴,死亦不惮
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
皎日之誓,死生以之
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
愿偿平生之志,但未知命也若何
男女之际,大欲存焉。情苟相得,虽父母之命,不能制也
互设诡计,舍而逐之,殆非人
欺天负人,鬼神不佑
结媛鼎族,以奉蒸尝。中外婚媾,无自黩也
通二姓之好,备六礼以迎之
常服睟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愁艳幽邃,恒若不识;喜愠之容,亦罕形见
始乱之,终弃之
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
因物达情,永以为好耳
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
遇合富贵,乘宠娇,不为云,不为雨,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
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夫娼,以色事人者也,非其利则不合矣
蕙兰弱质,不能自持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一靓倾城貌,尘心只自猜。不随萧史去,拟学阿兰来
生得相亲,死亦何恨
恰似传花人饮散,空床抛下最繁枝
兆乱于太平矣
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
兆乱于太平矣
上倡优畜之,家于外宫,安足以知朝廷之事
吾子视首饰靴服之制,不与向同,得非物妖乎?
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
六军徘徊,持戟不进
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
天下之人尽无私蓄,弃本逐末,其远乎哉?
征税有典,自合恒规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死辱之义,职臣之由
夷夏虽有殊,气味应不改
此身虽异性长存
龟龙凤虎,依方陈布
惟希数刻之命,以尽一生之欢耳
百姓有罪,天与之疾,奈何使我反天救物?
人生百年,忽同过隙,得情则乐,失志则悲
天下神物,必不久居人间
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断尽,无所知哀
人各有志兮,何可思量
上天配合兮。生死有途。此不当妇兮,彼不当夫
不闻猛右可裂不可卷,义士可杀不可羞耶?
盖犯之者不避其死,感之者不爱其生,此真丈夫之志
使受恩者知其所归,怀爱者知其所付
妇人匪薄,不足以确厚永心。故因君爱子,以托相生
善素以操真为志尚,宁有屈于己而伏于心者乎?
死生殊途,恩爱久绝
幽幽然鹗啼鬼啸,闻之者莫不歔欷
人浮不如鱼快也,安得摄鱼而健游乎?
恃长波而倾舟,得罪于晦;昧纤钩而贪饵,见伤于明
石季伦、猗顿小竖耳
钱既入手,心又翻然,纵适之情,又却如故
此而不痊,则子贫在膏肓矣
万苦,皆非真实
人谁无情,君乃忍惜一言
吾子之心,喜怒衷惧恶欲皆忘矣,所未臻者,爱而已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常慕歌利王割截身体,及萨埵投崖以饲饿虎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虎啸风生,龙吟云萃
女子之行,唯贞与节,能终始全之而已
丝萝非独生,愿托乔木
此世界非公世界,他方可也
非一妹不能识李郎,非李郎不能荣一妹
起陆之贵,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吟云萃
乃知真人之兴也,非英雄所冀。况非英雄者乎?
才谢钟仪,居然受絷:身非箕子,且见为奴
海畔牧羊,有类于苏武;宫中射雁,宁期于李陵
思老亲于旧国,望松槚于先茔
乱臣知惧,烈士安谋
遁迹尘中,栖心物外,澄清一气,生死长存
为我刺其首来,无使知觉。定其胆,若飞鸟之容易也
已后遇此辈,先断其所爱,然后决之
各亲其主,人之常事
人莫能窥其用,鬼莫得蹑其踪。能从空虚而入冥,善无形而灭影
气沮者,新破败;目乱者,无所倚;心摇者,神未定;语偷者,思有谋于人
夫为帝王者,包罗天地,仪范古今。外则日用而不知,中则成功而自立
公于国则为帅臣,私于己则日乱盗
朝闻夕死,公孙终败于邑中;宁我负人,曹操岂兼于天下?
道行,可以取四海;不行,亦足以王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