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心理老师(咨询师)写给家长的书。通过社会热点话题、孩子成长中的一些共性的心理问题及困扰,进行具体的案例呈现,然后再进行剖析,并且提供一些相应的策略,如何更好协助孩子成长。案例涉及“校园欺凌”“手机控”“青春期情绪”等问题。
本书一共分为三个篇章:分别为如何建构亲子间的关系,如何和自我建构关系,如何和他人建构关系三个部分。那每一个部分有11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有三个故事。一共99个小故事。
其中每一个小故事分为:案例、分析、支招三个部分。
案例就是心理老师看见的、听见的、接待的,一个个具体的故事。
分析就是就是根据上述的案例做一些心理理论上的剖析。
支招就是,在具体的分析会给家长和读者一些具体的方法的指导。
本书借以小故事开头,可读性较强,是一本心理普及性读物,鉴于全国上下对心理、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将家庭心理氛围营造、家庭成员关系链接做无痕的陈述。
温暖的呵护
首先要祝贺蔡老师又实现了自己的一个小梦想,其次也想要表达在此写序的荣幸与感激。和蔡老师也就是我的妈妈相识已有二十年了,想用“相识”来表述,是因为妈妈更像朋友,比起血脉间的命中注定,用朋友般的相识相知,更能体现我对与妈妈这一份关系的珍惜与重视,一直觉得能够和妈妈成为母女,成为朋友是一件幸运的事,一直感激不.已。
我成长的二十年,也是妈妈成长的二十年,在我的认知中,我们共同成长,互相见证彼此的成长,也相互作用着彼此的成长,妈妈对于我成长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我对妈妈的作用似乎显得有些浮夸,但能够大胆说出这样的话的自信完全来自妈.妈。
妈妈主张爱的教育,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小她都没有把我当做一个未长成的小孩看待,爱我、尊重我,看见与认可我的闪光点,让我更好地向内认知,审视自己,这一份被看见、被尊重、被认可都化作我生命中坚定的力.量。
妈妈是一个很有趣味的人,有时很感性,有时很理性,我们时常会有走心的谈话。妈妈时常会表达遇见我是她这一辈子的幸福,每每这样的时刻,幸福感都溢于言表,我也一直感到幸运,能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
妈妈于我,不止有爱,还有以身作则,妈妈的呵护不仅温暖,还有力量,她十年如一日的积累与坚持,一直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我的每个人生阶段,妈妈在电脑前码字或是批阅到深夜的身影从未改变,我常常会心疼,但也懂得了妈妈想要传递给我的这一份尽职与执.着。
妈妈温暖呵护的不仅有我,还有她教过的孩子们。小时候,妈妈对班上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热心照顾,长大了,他们彬彬有礼,都体现着他们对妈妈的爱戴,缘于妈妈爱的教育的践行与感受到被爱的反.馈。
看着妈妈一路走来,纵然辛苦,但心中洋溢着幸福,坚定了我未来想要做像妈妈一样的人的信念,要成为一个有所坚持,有所传递,温暖且有力量的.人。
亦冰
2019年6月
蔡素文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心理教研员,教育心理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名师后备成员。
2014年获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宝山区教育系统第六、七、八届心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研员)称号。心理成长SPA活动(心理团辅活动)被多家媒体报道,社会反响良好;多次参与电台、电视台的心理健康教育栏目。2011年担任《康复》杂志“为人父母”心理专栏撰稿人。2015年担任《东方教育时报》“案例门诊”心理专栏撰稿人至今。著有《成长自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