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历史上*雄才大略的帝王,当数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人们往往忽略了还有一位皇帝,他的文韬武略与这三位相比并不逊色,他是中原*黑暗时代中一个神奇皇帝,因为在位时间只有五年多,更因为被随后的宋朝有意忽略,所以很少为人了解。
这个黑暗时代是指唐后至宋朝建立以前的几十年时间。其间里战争不断、杀人无数,中原政权的更迭如走马灯一般,周边又分裂成十个小国,中原的北半部只剩下六七百万人。这个时代,史称“五代十国”。
这村正个被忽略的神奇皇帝就是周世宗柴荣。他在执政的五年时间里,锐意改革,做了大量利国利民的事,国家由积贫积弱被欺凌,一跃而民富国强,扬威四方,令人惊奇不已。
他整顿军队,裁减骄兵悍将,重新征兵严格训练,建成一支少而精的军队,南征北战,很快收复被蜀国占领的西部四州、被南唐割据的淮南十四州,接着,亲自领兵北伐,驱逐侵占北方十六州、凶残杀害中原人民的辽国侵略者,只用四十二天,就到达幽州(北京)城下,收复幽州南部失地。辽军被迫退出幽州,周世宗柴荣正准备进军幽州时,突然得怪病,不治而亡。北伐功败垂成,令人扼腕,更令人痛心。
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获得土地,给农民各种帮助,减免税收,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年年丰收,人民得温饱,国家日渐富强。
权贵夺取农民土地以后,失地农民还要缴纳被剥夺土地的赋税,交不出就坐大牢。柴荣愤怒至极,颁布“均田令”还农民公正。
中原历史上最雄才大略的帝王,当数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人们往往忽略了还有一位皇帝,他的文韬武略与这三位相比并不逊色,他是中原最黑暗时代中一个神奇皇帝,因为在位时间只有五年多,更因为被随后的宋朝有意忽略,所以很少为人了解。
这个黑暗时代是指唐后至宋朝建立以前的几十年时间。其间里战争不断、杀人无数,中原政权的更迭如走马灯一般,周边又分裂成十个小国,中原的北半部只剩下六七百万人。这个时代,史称“五代十国”。
这村正个被忽略的神奇皇帝就是周世宗柴荣。他在执政的五年时间里,锐意改革,做了大量利国利民的事,国家由积贫积弱被欺凌,一跃而民富国强,扬威四方,令人惊奇不已。
他整顿军队,裁减骄兵悍将,重新征兵严格训练,建成一支少而精的军队,南征北战,很快收复被蜀国占领的西部四州、被南唐割据的淮南十四州,接着,亲自领兵北伐,驱逐侵占北方十六州、凶残杀害中原人民的辽国侵略者,只用四十二天,就到达幽州(北京)城下,收复幽州南部失地。辽军被迫退出幽州,周世宗柴荣正准备进军幽州时,突然得怪病,不治而亡。北伐功败垂成,令人扼腕,更令人痛心。
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获得土地,给农民各种帮助,减免税收,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年年丰收,人民得温饱,国家日渐富强。
权贵夺取农民土地以后,失地农民还要缴纳被剥夺土地的赋税,交不出就坐大牢。柴荣愤怒至极,颁布“均田令”还农民公正。
他洁身自好,厉行节俭政治,要求官员全心为百姓服务,同时严厉打击贪污腐败,邪气被压,朝政清明,人民扬眉吐气。
柴荣改革科举考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不但人尽其用,国家快速发展,更试图解除“四书五经”对人们思想的桎梏,促进社会发展。
五代时,全国约有五分之一的土地为寺庙占有,柴荣下令没收寺庙多余土地分配给农民。寺庙熔化钱币铸造佛像,造成市场物贱钱贵,农民大受其害,柴荣下令熔化佛像铸钱。镇州有一座观音像,传言毁者必遭雷打火烧,无人敢动。柴荣对众人说,佛要普度众生,不会舍不得佛像。如果舍弃我的身体可以利民,我决不吝惜!他亲自去镇州监督销毁观音像。
征讨淮南回开封的路上,柴荣发现农田荒芜,人民挨饿,下令开仓放粮并且借种子给淮南农民播种。官员反对,认为农民穷困,偿还不起,他愤怒驳斥,哪有父母守着粮食,让子女饿死的呢?
五代的法律最是残忍,偷一文钱就判处死刑,一人犯罪整个家族全部处死。柴荣制定“刑统”废除暴政,用法律保障人民权利…
战争使河道堵塞,水灾频繁。他指派能臣王朴疏浚、整修河道,不但使全国水运畅通,京城开封成为全国水运中心,更使农业、商业大发展。
收复淮南时,柴荣三下淮南,解决军事难题,令人赞叹。一下淮南,他“围强打弱”,围寿州,分兵西上、东下,取得辉煌战果;二下淮南,他用新建水军,击垮南唐战舰,南唐丧胆;三下淮南,柴荣用骆驼涉水攻下濠州,南征胜利。
故事中发生的事值得我们深思。
柴荣的改革为什么能够立竿见影取得巨大成果?
游牧民族契丹是怎样强大的,又是怎样衰败的?
柴荣一心为民,锐意改革,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在朝廷中,为什么他都是少数派?改革派应该怎样做,才能确保改革成功?
柴荣问郭威,为什么能够在短时间取得巨大商业利润?合理吗?社会财富究竟是谁创造的?怎样分配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为什么茶贩子出身的柴荣能够创造历史奇迹?有对人民的大爱就能创伟业吗?公平、公正能够实现吗?
太多太多的事值得我们思考。但愿柴荣的故事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朱宝栋,男,1961年苏州大学物理系毕业。长期从事物理教学研究及出版工作。编写出版了多种教材和各类读物,并为江苏省教学仪器部门设计了多种教学仪器。业余爱好读文史类书籍。退休后努力十多年,在友人的帮助下,写成长篇历史小说《后周世宗柴荣》。
前言
第一章 谁来杀敌保民
一、河北平原成为人间地狱
二、乱世少年立志驱辽
第二章 千锤百炼出英豪
一、走出家乡闯天下
二、歪门邪道过关卡
三、遇上一个好姑娘
四、皇帝就能为所欲为
五、瘦李遇难
六、柴荣完亲
第三章 义民驱辽复中华
一、中原又被出卖了
二、只有造反才有活路
三、滏阳首举造反义旗
四、刘知远乱世称帝
五、辽皇撤离中原
第四章 争权夺利亡后汉
一、王家村冤案
二、后汉廷斗
第五章 初用权力谋民利
一、神奇破冤案
二、严办恶势力
三、爱民与害民
四、美丽和富裕
第六章 只争朝夕为理想
一、柴荣封王权贵妒
二、为权为钱至死休
三、世宗上位承遗志
第七章 智勇歼敌振国威
一、新皇帝声震中外
二、大帅私心埋祸根
第八章 一心为民忙改革
一、励精图治天地新
二、惠兵惠民大发展
三、兄弟远谋图兵权
四、造福百姓诺千金
第九章 不断斗争向前进
一、近水楼台先得月
二、大将军生死之争
三、选拔人才出硕果
……
第一〇章 浚河筑堡民安康
第一一章 西南失地回中原
第一二章 为民解困均田赋
第一三章 奇谋制胜淮南归
第一四章 英雄相惜同报国
第一五章 贤相猝死断君臂
第一六章 兵不血刃夺三关
第一七章 万民千载恨悠悠
《读鉴小说轩:后周世宗》:
一天,辽皇和皇叔伟王在皇宫品酒,丞相韩延徽匆匆走来禀报:“皇上,大晋皇帝石敬瑭去世,儿子石重贵继位,呈上告哀表文。请皇上御阅。”
耶律德光看后勃然大怒:“大胆石重贵,没有朕的同意,擅自称帝,表文中还对朕称孙不称臣,难道想造反不成!”
“是呀,皇上,这个问题很严重。”韩延徽指出,“石重贵在表文中不肯对皇帝称臣,是想摆脱大辽的统治,不听皇帝的命令,不缴纳贡银。绝对不能允许。”
“韩丞相说得对,皇上应该立即出兵讨伐这些叛逆。”伟王大声应和。
“对,立即出兵征讨。”耶律德光这两年一直盘算着怎样并吞中原,只是碍于石敬瑭非常恭顺,不好意思大规模出兵南侵。现在石重贵这么做,正好给他找到借口,决定立即出兵。“韩丞相,拟旨征兵五万,由赵延寿带领先行,朕率领中军在后,讨伐中原。”
韩延徽沉着脸提醒辽主一句:“皇上,怎么能把这么多的军队交给赵延寿?”
“对呀,大王,赵延寿这小子狼子野心,不能把这么多的军队交给他,小心他背叛大辽。”伟王跟着叫了起来。
辽主得意地告诉两个心腹:“两位放心,赵延寿干不了坏事。朕启用赵延寿是用汉人打汉人,朕跟随其后可以不费一点力气地把他打下的城市和土地接收过来,岂不快哉!”
“皇上英明!”
“朕还要让大晋的领兵大帅下跪投降,拱手把大晋的锦绣江山送到朕的手里。”辽主更加得意地宣称。
“不可能吧,大王?”伟王不相信。
辽主极端轻蔑:“这些带兵的大帅都想当皇帝,会抢着跪倒在朕的脚下,把中原拱手相送,求朕封他做儿皇帝。”
“大王说得对,肯定是这样。”韩延徽不得不承认。
“大王真了不起。”伟王赞叹万分。
辽主更加狂妄地大笑:“不但大晋,整个世界都会跪倒在朕的脚下。顺我者
赵延寿率领五万铁骑从幽州出发,沿途烧杀抢掠直往南攻,到达邢州、磁州一带。各地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东京开封,朝廷震惊。
大晋皇帝石重贵向众臣询问御辽之计,诸大臣有人求和,有人主战,各说各的理。
老臣桑维翰一贯主张把辽人当主子,处处按辽皇旨意办事:“皇上,我大晋朝天下乃大辽皇帝所赐,理应恭顺地侍奉大辽。现今不幸失和,屈在我们。若卑职修一文书,由老臣送往大辽,必得大辽皇帝宽恕,求得和平。”
他的主张立即得到很多大臣的支持,却遭到枢密使冯玉反对:“陛下,辽国乃虎狼之邦,占我国土,抢我财产,杀我百姓,妄图并吞我原。只有消灭它,才能确保大晋万世安宁。”
枢密使是冯皇后的哥哥。对大舅子的话皇帝自然言听计从,当即表示赞同:“冯爱卿所言极是,辽邦狼子野心,一直觊觎我中原锦绣江山,已侵占我燕云十六州,岂能再容其南侵!朕将发十万大军讨伐侵略者,收复失地。”
“皇帝英明,皇上万岁!驱逐辽寇,收复失地。”皇帝这样说,一众大臣立即跟着改口,歌颂皇帝。
石重贵心中非常得意,便又问众大臣:“哪位爱卿为朕领兵讨伐辽寇?”
众大臣都惧怕辽军,哪个敢答话?却不料枢密使冯玉胸有成竹,出班上奏:“成德节度使杜威忠君爱国、智勇双全,足可担此重任。”
众大臣听见冯玉推荐杜威为帅皆大惊失色,杜威倚仗自己是皇帝的姑父,贪赃枉法、肆意妄为,怎能为帅?齐声反对:“不可,杜威目无法纪,不能把兵权交给他。”
姑父的胡作非为皇帝也有所耳闻,看到这么多人反对不免犹豫起来。
收了人家钱财,当然要为人家办事,所以,冯玉立马反驳:“杜大人是皇上的姑父,一心向着皇上,怎么不能把军权交给他?”
皇帝听了以后哈哈大笑:“杜威是朕至戚,把军队交给他,朕最放心。”
于是,杜威被委任为都招讨使,统率十万大军北上抗辽。
杜威带领的十万抗辽大军在滹沱河与南侵的辽军相遇,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柴荣带领马队正从洛阳东行往开封,各种有关战争的坏消息满天飞。有说晋军的十万大军被南下的辽军消灭了一半,余下的都溃散了;有说十万大军一战都没有打全部都投降了;有说辽军消灭晋军后,离开恒州南下进攻东京开封了……究竟怎么样,谁也说不清楚。洛阳城里人心惶惶,有人逃离城市,到西边去避难。
形势凶险复杂,马队应该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