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沂蒙山区九间棚村脱贫致富并帮助边疆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时间跨度从1984年至2020年。特别是2013年后,九间棚村党委书记刘嘉坤带领全村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弘扬沂蒙精神的期望,在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帮助当地农民靠种植金银花脱贫攻坚,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同舟共济的精神。2020年7月,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新疆考察时对这一帮扶典型做出肯定,认为具有新时代意义。作者在九间棚村蹲点调研30余年,掌握大量生动的细节和罕见的图片,通过对九间棚脱贫致富典型的真实记录、深入研究,为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珍贵启示。
本书由作者根据自己蹲点调研九间棚村三十余年的丰富见闻写就,材料丰富,真实再现了沂蒙山区九间棚村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不过,本书中,致富之后的九间棚人没有就此止步,他们把致富经验带到了边疆,“扶贫扶在根上,维稳维在心里”,为边疆人民真正摆脱贫困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规划乡村发展蓝图,探索乡村发展新模式,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齐鲁样本。
本书采用双线结构,在写好脱贫扶贫的同时,还聚焦中间表现出的九间棚精神和沂蒙精神。特别是2013年后,九间棚村党委书记刘嘉坤带领全村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弘扬沂蒙精神的期望,把九间棚精神和金银花产业一起带到了边疆。在九间棚人的辛勤浇灌之下,金银花在边疆生根发芽,开成了人们心中的“幸福花”;九间棚精神在边疆被发扬光大,完成了新的历史蜕变。
本书描绘了以刘嘉坤为代表的党员群像。九间棚的九名共产党员,像九根擎天柱,屹立在九间棚的山顶,而后又激发更多党员,引领群众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争。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部分九间棚年轻党员,如庄洪兵、张荣杰等,为帮助边疆人民致富,还把家搬到了沙漠边缘,语言不通、举目无亲……但他们吞下了这份苦。这是九间棚新一代党员在新时代,真正成长起来的标志。
李锦,江苏盐城人,新华社高级记者。以调查研究闻名,所写“思路型”调查被4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是改革开放初期新闻宣传界的标杆式人物。1989年以后,蹲点调研九间棚村,长期致力于沂蒙精神与九间棚精神的研究与传播。历任新华社西藏分社与山东分社副社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兼任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长江商学院等八所院校的教授、研究员。出版《新时代国企改革策》等著作3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