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对他者和他性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伊曼纽尔·列维纳斯的“道德他者”、雅克·拉康的“镜像他者”、雅克-德里达的“整体性他者”,等等,这为文学他性研究的出场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可能。《他性理论与文学他性研究》将当代哲学与批评中的他性理论引入文学理论研究,指出文学主体具有主体性与他性的二重性。主体性与他性的张力互动,不仅是推动文学主体话语生成、确立和更新的内在动力,也是解读当下文论话语面临困境的学理原由,还是推进后现代语境下文学主体研究的基本内容。从这样的视角解读作品和人物,我们就会发现《红楼梦》中的贾环和《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等都是典型的他者形象;贾樟柯以电影的真实面貌展现人的生存经验,无论是在电影题材、呈现方式还是影像叙事上,都带有明显的他性取向。可见,文学他性研究能深层地揭示文学自身的结构状态和生存境遇,无论是对深化文学基本理论的认识,还是对把握当下文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都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江马益,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昌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兼任江西省文艺学会副会长。先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系访学、韩国又松大学中国学部任中国文学教授。在《Wonkwang Journal of Humanlities》《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文艺评论》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成果获江西省优秀理论成果奖、江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等。
导论他性理论引入文学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他性理论的学术考察
第一节词源考究
第二节当代运用
第三节理论阐释
第二章文学他性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主体建构
第二节主体分裂
第三节文学他性的显现
第三章文学他性的学理基础
第一节主体中的他性
第二节他性显现
第四章文学他性的理论系统
第一节文学他性
第二节文论范式的主体本质
第三节文论范式的主体建构
第五章文学批评对他性意义的解读
第一节全然他者
第二节他性意义
第三节言说文学他性
第六章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贾环的他性形象
第一节作为他者的贾环
第二节贾环身为他者的根源
第三节贾环的应对策略
第七章西方近代小说《套中人》中别里科夫的他性形象
第一节别里科夫的他者身份显像分析
第二节别里科夫的他者身份成因分析
第三节对别里科夫他者身份的认同分析
第八章当代导演贾樟柯电影叙事的他性分析
第一节非线性因果叙事结构
第二节“直接面对”的声音叙事
第三节“为他者”的叙事宗旨
第四节他性影像的美学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