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中医药宝库博大精深,继承与发展是中医学术研究永恒的主题。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广大中医工作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有众多治疗成功的案例,这当中著名中医的辨治经验和治疗的经典验案尤为珍贵。认真分析研究著名中医的辨治经验及其治疗的经典验案,在中医学术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对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临床诊治技能,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开阔读者的视野,扩展辨治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组织河南中医学院及第1、2、3附属医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教学经验,参考有关文献,编写了《中医名家辨治实录丛书》,《中医名家呼吸病辨治实录》是其中之一。
本书以西医病名为纲,选择中医治疗有特色、有优势,治之有验,验有心得的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结核、肺炎、肺脓肿等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10种,从著名中医辨治经验和经典验案点评分析两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著名中医辨治经验主要选载了包括国医大师,国家第1、2、3、四批名老中医在内的现代著名中医各具特色的辨证治疗经验,藉以启发读者,扩展辨治思路;经典验案点评分析主要精选了他们治疗的经典验案,每一案例均分为导读、案体和评析三部分,导读简要介绍著名中医在本病案中的临证思维特点,案体详细阐述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以及著名中医对该病证的辨证治疗经过等,评析则着重阐明著名中医对该病证如何取舍四诊资料、如何切入辨证思路、如何把握病机、如何确定治则、如何组方用药、如何进行调护等,体现了著名中医的临证经验和独特心法。此书将著名中医辨治呼吸病的经验和经典验案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分析、研究,意在学习借鉴其诊疗思路和方法,共同探讨提高中医治疗呼吸病临床疗效之路径。书中内容新颖,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中医辨证论治之特色,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适合于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阅读参考。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引用了一些公开出版的著作和发表在医学杂志上的相关内容,在此向原作者表示衷心感谢。由于时间仓促,加之受临床经验局限性和学术水平的影响,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求再版时修正。
尹国有,1986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河南中医学院兼职教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先后在省级以上医学刊物发表论文76篇,获科技成果奖4项。主编出版有《35种内科病中医辨治方法与误治分析》、《中医辨治常见病典型案例评析》、《中医内科经典验案300例点评》等医学书籍68部。
《中医名家辨治实录丛书:中医名家呼吸病辨治实录》:
一、刘惠民辨治感冒经验
刘惠民辨证治疗感冒,以《内经》、《难经》、《伤寒论》为理论依据。重视整体,强调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发病和治疗的影响,善用药性剧烈、作用峻猛的药物,尊重前人的经验但不墨守成规,疗效较好。
(一)以《内经》、《难经》、《伤寒论》为理论依据
刘氏认为,中医所称之伤寒是一切外感发热性疾病的总称,感冒、流感应属于这一广义的伤寒范畴中,其对感冒、流感的辨证治疗,多遵循《内经》、《难经》,取法《伤寒论》,按六经病证进行辨证,并根据《内经》“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的理论,采用治三阳经病的方法(以治太阳经病为主,根据见证间或应用治少阳或阳明经病的方法),以麻黄汤、桂枝汤、大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葛根汤、小柴胡汤等方剂为主方,结合临床见证化裁应用。
(二)重视整体,强调自然环境变化对疾病的影响
刘氏对感冒和流感的致病原因,除正视正虚因素外,也很重视六气偏盛(六淫)的致病作用,故在辨证、立法、处方、用药各方面也无不照顾到地理、气候的变化。如春季喜用葛根、薄荷,麻黄的用量常较小;夏季多用香薷、滑石;秋季常用麦冬、沙参;冬季则必用生姜、桂枝、麻黄等。另外同患感冒,南方人、北方人也有不同,如治南方人感冒常用豆豉、苏叶、荆芥、浮萍等轻解表剂,即使用麻黄,用量也多在6g以下;而治北方人感冒,则必用麻黄,且用量多在9g以上,甚则麻黄、桂枝并用,此北方人较南方人腠理充实之故。
(三)善用药性剧烈、作用峻猛的药物
刘氏治疗感冒、流感等外感疾病,根据病情轻重,善用药性剧烈、作用峻猛的药物,如解表之麻黄、桂枝,清热之石膏,通下之大黄等,每多应手取效。
(四)尊重前人经验,但不墨守成规
刘氏治疗感冒、流感,尊重前人经验,但不墨守成规,主张早期解表,更重表里双解,善用经方而不拘于经方,重视调理脾胃,强调早期治疗和恰当护理,并常根据情况选用民间验方。
1.主张早期解表,更重表里双解除重视伤寒六经传变的规律,根据《伤寒论》“病在表可发汗”的论述,主张早期解表外,基于对感冒、流感应属广义伤寒的认识以及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此类疾病早期不仅限于表证,多数病例常兼见不同程度的里热。因此更主张解表清里同时进行,以奏表里双解之效。处方用药除用麻、桂解表剂外,多喜同用生石膏、知母等清里热之药,用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加味,表里双解,每获良效。2.善用经方而不拘于经方刘氏治感冒、流感,多用麻黄汤、枝枝汤、大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等经方,但并不拘泥于此,而是根据临床见证,随症加减,灵活化裁,以经方为主,参以己见,见是症即用是药。如恶寒重者重用麻黄,头痛加白芷,颈项强痛用葛根,身痛用羌活,咽痛用玄参、桔梗、射干,痰饮咳嗽用五味子、干姜等。
3.重视调理脾胃在重用解表清里之剂的同时,非常重视脾胃之气,强调脾胃乃后天之本,为汗液滋生之源,这一点在其处方、用药及服药方法上均有体现。如在用麻黄、生石膏等解表清里药的同时,常配伍应用山药,既可养阴,又可健脾益胃。又如服药时往往仿桂枝汤的服法,“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强调服第一次药后喝热米汤一碗,借谷气以助汗,兼益胃气以鼓邪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