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以北平城内“小羊圈胡同”中的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通过祁瑞宣、钱默吟、李四爷等众多小人物屈辱、悲惨的经历,生动真切地反映了北平市民在抗战中惶惑、偷生、苟安的心态,以及他们在这段屈辱的历史里所经历的人性挣扎,再现了那个时代众多普通人在国破家亡之际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历程。它是一部“笔端蘸着民族的和作家的血写成的痛史’和‘愤史’”,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经典。
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境遇,记叙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惶惑苦闷、荣辱浮沉、忍辱偷生、反抗觉醒……
小说真实地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老舍,本名舒庆春
(1899—1966),满族正
红旗人,字舍予,笔名老
舍,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
、文学家、戏剧家。老舍
出生于北京西城小羊圈胡
同的一户贫民家庭,自幼
父亲去世,与母亲相依为
伴,过着清贫的生活。老
舍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
学校,1924年前往英国担
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讲师
,开始了文学创作。1926
年,在《小说月报》上连
载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
》。1936年,创作长篇小
说《骆驼祥子》。1930年
回国,在济南齐鲁大学文
学院担任教授职务。1938
年,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
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
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
作。1944年,创作并由良
友复兴印刷公司出版《四
世同堂》第一卷《惶惑》
。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
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
称号。
老舍一生笔耕不辍,
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
作。如小说《四世同堂》
《骆驼祥子》《我这一辈
子》《月牙儿》《老张的
哲学》《二马》《方珍珠
》《正红旗下》等;话剧
《龙须沟》《茶馆》《西
望长安》《全家福》等。
《四世同堂》是老舍
创作的一部表现抗战北平
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
战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北
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以
胡同内祁家四代人的生活
为主线,描绘了以小羊圈
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
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
、生死存亡;刻画了祁老
人、瑞丰、瑞宣、李四爷
、白巡长、常二爷、大赤
包等性格迥异、有血有肉
的人物形象。记叙了北平
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
寇铁蹄下广大平民在古老
、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
安、惶惑与震撼,揭露了
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
,鞭挞了汉奸走狗的丑恶
灵魂。真实地反映出百姓
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
勇无畏,讴歌、弘扬了中
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
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
。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
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
曲折的道路。
老舍的作品,人物鲜
活传神,结构严密巧妙,
语言凝练生动,具有很高
的文学艺术价值。本书为
了保证作品的原汁原味,
在全书内容和文字校订方
面,仅改正了原著中个别
错字和标点,其中的异体
字、假借字等,完全按照
原著予以保留,希望读者
能有一个最佳的阅读体验
。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的寓意,后改名“老舍”。老舍先生是满族正红旗人,他的创作具有很鲜明的北京本土特色,不管是其剧本还是小说,读者都能领略到浓郁的京味儿。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迫害下,老舍先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严重的损失之一。
老舍先生的戏剧成就非常高,《茶馆》《龙须沟》是中国戏剧领域的丰碑,另外老舍先生创作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小说,也是广受读者喜爱,老舍先生也因此以得票第一名的身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第一章 惶惑
第二章 偷生
第三章 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