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跋荟存》是学者傅杰先生历年来为古今名著及自己所编之书作的序跋文结集。前30余篇是古今名著序跋,包括《王国维遗书》《尔雅校笺》《中国史纲》等;后10余篇是作者所编之书的序跋,包括《论语二十讲》《章太炎学术史论集》《论士衡史》等。傅杰先生学识渊博,功力深厚,从古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对这些书籍进行了深入而透彻的剖析,将皇皇巨著中的精妙之处提炼到短短的序跋文当中,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能为读者阅读这些书目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序跋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宗旨、编辑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及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承担着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图书内容的任务。本书是傅杰先生历年来为古今名著及自己所编之书作的序跋文结集。在作序过程中,傅杰先生能够深入了解作者,认真研究原著,不凭道听途书的材料或浮光掠影的印象去敷衍成篇,而是严格尊重原著,下足考据功夫,实事求是,在肯定名著价值的同时也能实事求是地指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态度中肯,史料翔实,具有真知灼见,能很好地帮助读者深入堂奥,是读者阅读这些名著的“游园的向导”。读者从中亦可窥见傅杰先生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傅杰,1961年生于浙江杭州。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文系副主任。研究范围:古汉语,古文献学。所开课程:古代汉语,训诂学,清代语言学史,十三经概论,中文工具书的使用、中国学术史。科研成果:《新译三略读本》,三民书局,1997年;《敦煌文物外流简史》,沈阳出版社,1997年;《章太炎学术史论集》(编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王国维论学集》(编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经义述闻》(校点,合作),海南出版中心,1996年;《古文字诂林》(第一卷,合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等等。
目录
《王国维遗书》
《校雠通义通解》
《古书疑义举例》
《说文解字诂林》
《尔雅校笺》
《目录学研究》
《四库提要叙讲疏》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
《中国史纲》
《国史探微》
《中国政治思想史》
《当代中国史学》
《治史三书》
《中国历史上的纪年》
《先秦学术概论》
《汉字史话》
《占卜的源流》
《中国坐椅习俗》
《山涛论》
《宋江三十六人考实 杨家将故事考信录》
《大故事》
《书舶庸谭》
《浙东学派溯源》
《清代扬州学记》
《清人笔记条辨》
《毛诗注疏长编》《诗经注疏长编》
《恒言广证》
《万卷楼剩稿》
《爱日精庐文稿》
《西庄遗文辑存》
《近代海外汉学名著丛刊》(历史文化与中国社会经济系列)
《释中国》
《二十世纪中国文史考据文录》
《论语二十讲》
《韩非子二十讲》
《辛亥先哲诗文选》
《自述与印象:章太炎》
《章太炎学术史论集》
《王国维论学集》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王元化卷》
《失落的文明》
《论士衡史》
《望道讲座演讲录》
《序跋荟存》:
不独大部分《尚书》材料,采入了《史记》五帝三王本纪;其他如《左传》、《国语》便散在列国世家;一部《论语》,便收入《孔子世家》及《仲尼弟子列传》。至于《史记》中的《礼书》和《乐书》,便提挈了礼乐的纲领;诸子列传,便成为了周秦诸子学的叙录。学者但将《史记》熟读,无异乎把汉以前的政治、礼制、思想各方面的知识,都已接受无馀,至少也对它有了一个概括的明确的认识,再去研究原书,自然事半功倍。
这样设身处地、平实切用的劝导,无疑是初学者最需要的,却也是学养未充者不能道、惯弄玄虚者不肯道的。清初思想家唐甄《潜书·讲学》篇云:“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师也者,犹行路之有导也;友也者,犹陟险之有助也。得师得友,可以为学矣。所贵乎师友者,贵其善讲也。虽有歧路,导之使不迷也;虽有险道,助之使勿失也。”张著娓娓不倦,循循善诱,正是后学当之无愧的良师益友。
就如一切佳著都难免有缺憾,《序跋荟存》也不例外。首先由于这是属稿于半个世纪前的旧著,修订迄今也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部分内容今天看来稍嫌陈旧,例如有的典籍另出了更精审详备的整理本:有的工具书如辞典、古文字资料集以及历史地图集等也有了后来居上的新编本。其次书中个别阐说或还值得斟酌。例如张先生一向推崇南宋学者郑樵,早年所著《广校雠略》就是推广《通志·校雠略》的体例而作的。《序跋荟存》以郑氏为司马迁编纂通史的继承者,并称郑氏事事从核实出发,富有怀疑精神,“不信《易经》的《彖》、《象》出于孔子,而以为是战国时的两家;不信《尔雅》出于周公,而以为出在《离骚》之后;不信石鼓是史籀所书,而以为是秦物,这一类的大胆的论断,又是当时其他学者所未尝梦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