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分别代表了诗、词、曲、小说这四种文体成熟、鼎盛的朝代分别是唐、宋、元、明清。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意思明确,只有元曲的情况稍显复杂。臧晋叔是直接把元杂剧称为“元曲”。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这本书的书名是《元曲十题》,主体上是对元杂剧的各个方面的研究,仅仅在最后收了一篇白朴散曲《天净沙》的赏析。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的文学大观。本书选取《西厢记》,《梧桐雨》,《墙头马上》,《单刀会》,《赵氏孤儿》,“包公案”系列等经典剧目,进行研究,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对中学生而言既是元曲小历史,也是元曲小百科。
么书仪,女,1946年1月生于北京。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元明清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81年以后,在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古代室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文体丛书”《戏曲》、?《元代文人心态》、《元人杂剧与元代社会》、《晚清戏曲的变革》、《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清代至民初京师戏曲的辉煌》、《家住未名湖》(与人合作)、“大家小书”?《中国戏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