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要,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宗旨是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编者针对我国普通高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多轮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学》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出发点,旨在帮助学生在面对诸多文化差异时,能够使用文化理论做出解释,并运用恰当的研究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
为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要,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宗旨是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编者针对我国普通高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多轮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跨文化交际学》。本书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出发点,旨在帮助学生在面对诸多文化差异时,能够使用文化理论做出解释,并运用恰当的研究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
本书的编写始于2013年编者于国外访学期间,历时五年。在这期间,该书稿作为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的必修课讲义使用,并且编者在每一轮使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上课的情况以及同行的宝贵意见进行了修改。学生对本书普遍反映不错,认为学到了很多东西,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一、写作依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均提出了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念,其中包含中西方文化比较的能力。美国劳工部认为这是21世纪人们必备的一种能力;2011年英国工业委员会发布题为《培养全球能力毕业生——全球能力领导者》一文,把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沟通的能力视为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2013年2月欧洲委员会和欧盟委员会在爱尔兰召开的跨文化城市里程碑盛会呼吁提高全球公民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
《跨文化交际学》一书不仅介绍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同时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编者深深感到,主动成为文化传承、传播和创新的使者,对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促进和谐世界建设是多么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吸取中西文化的智慧和精华,应对多元文化挑战,编者结合中西文化比较与翻译课程的教学经验、外事丁作的实际经验以及同行意见,使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互动讨论、写作训练等教学方法,以实现跨文化交际教学和中西文化比较为目的,力图达到以下课程大纲制定的教学目标。
Part One Mapping Culture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Culture
Chapter 2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Chapter 3 Manifestations o fa Culture and Methods for Learning about Culture
Part Two Theoretical Basis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hapter 4 Language
Chapter 5 Language and Culture
Chapter 6 Hofstede's Value Survey Model
Chapter 7 Kluckhohn and Strodtbeck's Value Orientation Theory
Chapter 8 Hidden Parts of Communication
Part Three Culture Diversity and Integration
Chapter 9 Political Organizations
Chapter 10 Different Forms of Economic Production
Chapter 11 Systems of Distribution and Exchange
Chapter 12 Consumption
Chapter 13 Social Control
Appendix
Appendix I Answers to Reading and Discussion
Appendix II Practice Quizzes
Appendix III Answers to Practice Quizzes
Appendix IV Glossary of Terms
Appendix V Teaching Syllabus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cknowledg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