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规划教材·信息系统方向:信息系统技术基础及应用》第1~2章介绍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军事信息技术与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与方法,以及应用软件的一般架构等;第3~7章介绍数据库设计各阶段所涉及的理论与方法,包括数据库管理技术、数据库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存储及物理设计等;第8~9章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实现数据一致性提供的事务并发控制,为实现数据安全性提供的身份认证、授权控制和数据恢复功能等;第10~13章介绍一个案例应用系统的设计,及其所涉及的程序设计思想和语言、应用界面程序设计和数据访问技术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规划教材·信息系统方向:信息系统技术基础及应用》适合作为高等学校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及其相关专业信息管理或数据库系统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信息应用系统开发,以及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人员的参考书。
第1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
1.1.1信息的概念
1.1.2信息的分类
1.1.3信息的性质
1.1.4信息的特征
1.1.5数据与信息
1.1.6信息的度量
1.2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
1.2.1信息科学的概念
1.2.2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内涵
1.2.3信息技术体系
1.3信息系统
1.3.1系统科学基础
1.3.2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3.3信息系统的产生、发展和应用
1.3.4信息系统的组成
1.3.5信息系统的结构
1.3.6信息系统技术体系
1.4军事信息技术与系统
1.4.1军事信息
1.4.2军事信息技术
1.4.3军事信息系统
1.4.4军事指挥控制系统
1.5小结
习题
第2章信息系统开发
2.1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2.1.1系统定义
2.1.2可行性研究
2.1.3需求分析
2.1.4系统设计
2.1.5编码
2.1.6测试
2.1.7系统维护与评价
2.2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与过程模型
2.2.1瀑布模型
2.2.2快速原型模型
2.2.3喷泉模型
2.3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2.3.1结构化开发方法
2.3.2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2.4应用软件架构
2.4.1三层架构
2.4.2三层架构的实施
2.5系统质量管理与评估
2.6案例信息系统开发简介
2.7小结
习题
第3章数据管理技术
3.1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3.2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3.2.1数据库
3.2.2数据库管理系统
3.2.3数据库系统
3.3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3.3.1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3.3.2两级映射与数据独立性
3.3.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模块组成
3.4小结
习题
第4章数据库设计
4.1数据库设计概述
4.1.1数据库设计的内容
4.1.2数据库设计的方法
4.1.3数据库设计的阶段
4.2需求分析
4.2.1需求分析的任务
4.2.2需求分析的方法
4.2.3数据字典
4.3概念结构设计
4.3.1概念模型的概念
4.3.2E—R模型
4.3.3概念模型设计方法
4.4逻辑结构设计
4.5物理设计
4.6数据库的实施与维护
4.6.1数据库数据的载入
4.6.2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4.7小结
习题
第5章关系数据模型
5.1数据模型
5.1.1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5.1.2数据模型的种类
5.2关系模型概述
5.2.1关系的数据结构
5.2.2关系的完整性约束
5.2.3关系操作
5.3关系代数
5.3.1传统的集合运算
5.3.2专门的关系运算
5.3.3用关系代数表达式实现关系操作
5.4关系数据库标准查询语言SQL
5.4.1SQL语言概述
5.4.2数据定义
5.4.3数据查询
5.4.4数据更新
5.4.5触发器
5.4.6视图
5.5小结
习题
第6章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6.1关系模式的设计问题
6.2关系模式的规范化
6.2.1函数依赖
6.2.2基于函数依赖的范式
6.2.3关系模式的规范化
6.3关系模式设计
6.3.1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6.3.2数据模式的优化
6.3.3用户外模式的设计
6.4小结
习题
第7章数据的组织与存储
7.1数据库存储管理的数据
7.2数据库存储
7.2.1存储介质
7.2.2数据库存储文件
7.2.3数据库创建和管理
7.3存储优化
7.3.1文件组
7.3.2分区
7.3.3索引
7.4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7.5小结
习题
第8章数据一致性与事务并发控制
8.1数据不一致性问题
8.2事务的概念
8.2.1事务的定义
8.2.2事务的ACID特性
8.3并发控制
8.3.1事务的调度
8.3.2非串行调度可串行化
8.3.3封锁技术
8.3.4死锁问题
8.3.5封锁粒度
8.3.6事务的隔离级别
8.4小结
习题
第9章数据恢复和数据安全
9.1故障
9.1.1故障类型
9.1.2故障导致的错误状态
9.2数据库恢复
9.2.1恢复的实现技术
9.2.2恢复的策略
9.3DBMS的安全性控制
9.3.1身份认证
9.3.2访问控制
9.3.3数据库加密
9.4DBMS的授权控制
9.4.1自主访问控制
9.4.2基于角色的授权
9.4.3视图的授权
9.5小结
习题
……
第10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语言
第11章Windows窗体程序
第12章ADO.NET数据访问技术
第13章案例应用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4)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主要包括通信介质和网络支持设备和软件。通信网络由计算机、通信处理机和其他一些通信设备组成,由通信介质相互连接并由通信软件进行控制。
3.组织管理基础部分
1)组织机构
信息系统建立在一定的组织机构基础上,而新系统的建立往往需要对组织机构进行重新设计。一般组织中都设有专门的机构,例如信息中心或计算机中心负责对信息系统进行开发、管理和维护,而在各个职能部门中也有专职或兼职的人员从事信息的收集等工作。
2)人员管理
信息系统的建立涉及人员分工和岗位职责的重新安排,对各类人员在信息系统的使用和运行中所担负的责任应明确地加以规定,并且和个人的绩效考核直接联系起来。各类人员的尽职尽责和同心协力是信息系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3)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指那些为信息系统的建立、使用和维护以及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而制定的、提供给信息系统的各类人员所使用的规定和管理流程,包括有关数据采集、存储、维护、传输的各种工作规范、技术标准和管理流程以及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规章制度等。例如,数据备份管理程序、数据库更新流程与规定、数据编码标准与规定、机房安全管理办法以及紧急事件处理程序等。1.3.5信息系统的结构
信息系统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系统。按照系统所应用的IT基础设施的物理分布,可以分为集中式系统、分布式系统、基于web的系统等。信息系统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之上,为组织的管理者服务,支持组织的运行。通常从信息处理的功能、组织决策的层次、业务职能这三个维度对信息系统进行结构分析。
1.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
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是指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等资源空间的分布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类。
1)单机结构
单机结构模式通常是指基于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信息系统模式。早期开发的信息系统一般均是此种模式。在单机结构系统内,多台计算机是各自独立使用的,各自运行自己的信息系统和数据,计算机在这里仅起到了信息处理机的作用,计算机之间不能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系统靠磁盘备份完成不同机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单机结构不能直接交流信息,不能共享资源,效率低、实时性差、手段落后。但单机系统具有天然的安全性和易操作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