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新书资讯
新书推荐

广告折射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以1978~2011年四大报纸广告内容分析为例

广告折射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以1978~2011年四大报纸广告内容分析为例

定     价:¥58

中 教 价:¥40.60  (7.00折)

库 存 数: 0

  • 作者:林升梁 著
  • 出版时间:2014/3/1
  • ISBN:9787561549988
  • 出 版 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713.8 
  • 页码:370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 商品库位:
9
7
5
8
4
7
9
5
9
6
8
1
8
购买数量:
  《广告学术文库·广告折射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以1978-2011年四大报纸广告内容分析为例》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北京日报》、《新民晚报》和《广州日报》四大报纸(不含海外版)广告表层内容(版面形式)和深层内容(价值诉求)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四大报纸广告表层内容和深层内容的变迁规律。
  研究共抽取报纸528份(其中《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广州日报》各136份,《新民晚报》120份),得到广告23546条,平均每天44.59条。结果表明,尽管大报本身对广告有诸多限制(广告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但众多中外企业广告在大报上的同台竞技,改变了传统大报广告经营的理念,促进了报纸自身的“产业化”转型。从最初的纯文字内容到简单线形、图形装饰,再到照片直至电脑制作图片运用的图文并茂;从简单到复杂再趋于简洁;从黑白到套红到彩色印刷;从生产资料为主到生活资料为主;从每期1至2条到成百上千条;从简单功能诉求到形象塑造……报纸广告伴随着报纸的成长而逐渐变得丰富多彩,并有力地促进了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张更义,2002)。自中国网络广告在1997年开始迅猛发展以来,报纸广告的反抗加速了它们背水一战的自身转型。报纸是理性的媒介,电视是情感的媒介,互联网是情绪的媒介(王正鹏,2010),报纸广告由粗到精、由量到质的转变,恰恰是“报纸是最值得信赖的广告媒体”的最好诠释。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您的姓名   验证码: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