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冶金作家开展“访延安 看陕钢”创作实践作品和《中国冶金报》副刊“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获奖作品,是近年来中国冶金文学优秀作品的集中展示。
序言 让钢铁更加美丽
陆闻言
由中国冶金报社、冶金文协、中国冶金作协共同策划的《钢铁如此美丽》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本书收录了冶金作家开展“访延安看陕钢”创作实践作品和《中国冶金报》副刊“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获奖作品,是近年来中国冶金文学优秀作品的集中展示。
钢铁是中国文学的一片热土。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的宏伟历程,一代代冶金作家笔耕不辍,从文学视角,书写新中国钢铁工业艰难起步、自力更生、改革开放、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奋进之歌。
记得还是在学生时代,那是一个文化匮乏的年代,能够读到的文学作品不多,草明的《乘风破浪》让我记忆深刻,上大
学后才知道草明一生都在写工人,长期在鞍钢生活。艾明之的剧本《伟大的斗争》《钢铁的力量》都是非常出色的作品,当然他最著名的还是电影剧本《护士日记》。这些作家的作品,曾影响着一代人。参加工作后,曾有幸与钢企的作家们交流切磋,钢企作家最大的特点就是来自基层。他们中有炼钢工、采矿工、吊车司机、冶建职工、钢材销售员、科研人员、企业管理者、企业文学杂志编辑等。他们扎根钢厂、扎根矿山,轧机、炉台是他们生活的沃土,大工业的气势蒸腾着他们的创作豪情,钢铁的脉动滋养着他们的炽烈情怀。钢铁文学创作者犹如群星般灿烂,他们中既有像草明(鞍钢)、艾明之(上钢三厂)、方芳(武钢)、薛冰(南钢)等从钢铁企业走出来的作家,也有像董宏量、韩忆萍、莫臻、周天步、赵雁、朱惜珍、李锦崇、高彦杰、吴久德、刘希涛、沈海深、濮本林、张树宽、张钟涛、郭启林、郭翠华、徐禾、张欣民等长期活跃在钢铁企业一线的工人作家。
上一辈冶金文学作者壮心不已,新一代冶金文学作者茁壮成长,新风吹拂冶金文坛。在今天,一批中生代、新生代冶金文学作者正在崛起,鬼金、蒋殊、钟钢、陈原、李榕、崔美兰、李永刚、齐冬平、许顺荣、丁鼎、白杨、马飚、刘成渝、张荣华、刘盛超、王绍君、蒋振宇、何鸿、霍向东……这些以辛勤写作丰富着中国当代钢铁文学的画卷和延续中国钢铁文学澎湃生命的冶金作家,通过来自基层一线的书写,用文学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不仅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而且还把钢铁与人类、钢铁与国家、钢铁与经济以及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内在关系精彩地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记录了中国钢铁工
业由大到强,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行者的足迹,让全社会看到了广大冶金职工的奋斗与奉献。
中国冶金报社、冶金文协、中国冶金作协作为冶金文学创作重要的组织者、推动者和传播者,坚持利用好《中国冶金报》副刊、中国钢铁新闻网文学频道、《中国冶金文学》杂志等平台,大力推介这些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冶金文学作品。在媒体融合的新时代背景下,又推出“冶金文苑”微信公众号,搭建展示冶金行业基层作者优秀作品的新平台,使冶金文学的社会传播呈现方式更加多元化。
在中国冶金作协的积极推荐下,冶金文学的社会关注度日益提高。近年来,每年均有多位中国冶金作协会员成为中国作协会员;多项钢铁题材文学创作项目入选中国作协创作扶持项目;一批批别开生面的优秀冶金文学作品见诸知名文学刊物;越来越多的基层冶金作家站上了行业、地方乃至全国文学大奖的领奖台。在赵树理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中国冶金文学奖等获奖名单上,冶金作家的名字熠熠闪耀。
累累硕果,显示出冶金文学创作继往开来、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为给予这些执着质朴的冶金行业基层作者以鼓励,进一步激发冶金作者的创作热情,为更好地、更多地把冶金行业基层作者的优秀创作成果展示给全行业、全社会,2019年初,中国冶金报社、冶金文协、中国冶金作协策划出版“新中国冶金文学系列丛书”,全力打造冶金文学传播的精品平台。《钢铁如此美丽》的出版,标志着“新中国冶金文学系列丛书”出版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本书收录的作品创作者中,有多年耕耘文坛、专注钢铁题材的老作者,也有强势崛起的冶金文坛中坚
力量和崭露头角的冶金文学新生代。作品体裁包括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传统创作形式,还包括微视频解说词等新形式。这不仅显示了钢铁题材文学创作的欣欣向荣,更体现了冶金作家生生不息的传承。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的时代洪流中,冶金文学如何进一步发展?我们认为,冶金文学不能离开冶金行业,更不能离开冶金职工。只有扎根钢厂、矿山、冶金建设一线,才能写出更加感人的新时代钢铁故事;扎根职工,才是支撑冶金文学艺术生命的根源。冶金文学创作者有责任、有义务为广大冶金职工抒写、抒情,要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深刻提炼钢厂生活,表达职工的内心情感,塑造出自信、文明的钢铁工人形象,描绘多彩生动,有情感、有梦想的钢铁生活,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作家们让钢铁更加美丽!
封面
版权信息
序言 让钢铁更加美丽
特稿
潮起钢铁 不惑奋斗
第一部分 访延安 看陕钢
相约在春天
陕钢三题
三秦大地的陕钢气质
三秦大地陕钢情
延安精神影响下的陕钢驻村干部郭爱国
钢之龙
龙钢赋
踏八百里秦川 赴传承红色基因的钢铁文学之约
“永”跳龙门
陕西印象(组诗)
初“回”延安
陕钢,我来看你
跃过龙门的龙钢公司
让更多青年成为钢铁文学接棒人
定军山下的钢铁花园
建在花海中的汉钢公司
龙门磅礴
最美的季节 赴一场最美的约会
百花深处
如画陕钢
龙钢赞
龙钢赋
西行散记
第二部分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报告文学
不一样的年华——老胡的幸福生活
一座“山”的延伸广度
开山炮隆隆响过60年——马钢“粮仓”南山矿风雨前行路寄情
“钢铁摇篮”里走出的创业人
精准施策,“杠杆效应”惠及更多百姓——中国宝武援滇定点扶贫工作产业扶贫项目见闻
二十载品牌创新辉煌路
感悟沙钢
吴惠芳:做好新时代乡村振兴大文章
栋材老弟,你好!
高扬:让企业向绿而生,因绿而兴
山沟里走出来的工匠大师
做砥砺奋进的领头雁
主角
关于龙钢通勤车的故事
为酒钢点燃一盏心灯
力铸“环保标杆”幸福多——德龙钢铁AAA景区工业游有感
古都钢城的绿色担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侧记
乘着改革东风 续写新的篇章——深圳(宝安)新闻采访活动见闻
“钢铁萌娃”的“发现之旅”——新金集团举办首场学生进厂区工业游扫描
洞里萨湖的晚霞
深挖“农机热”背后大的“钢需”市场——杨凌农高会亲历记
一朵盛开的木棉花——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记
绿色钢企的窗口——参观津西展厅随感
青山隐隐写芳华
太钢之行
故乡的变迁
钢铁颂歌
这里是河钢邯钢
2018,钢铁的交响从心中升起(组诗)
在大洋的那一边
在大洋的那一边(续)
七律·抒怀
水调歌头·赞铸坛诸老
不锈之光(外一首)
四十年的时光(外一首)
热轧之声——参观东海岛宝钢湛江钢铁基地热轧线有感
钢花
声声布谷
奏响新时代奋斗者的英雄之歌——写在全国第五个烈士纪念日
我看见
钢铁漫笔
忆宝钢工地青年突击队活动
这个彝族女孩成家了!
悠悠铁厂高炉情
暖屋
我的夜跑有保镖
最是那一抹“方大蓝”
把陪伴给了设备的“不合格”老爸
情满旅途
一张旧照片的回忆
我的师徒情
老爸的四十年
冬天的故事
强实业之根 护文化之本——56个民族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在津开馆
南钢宣传片让钢铁人流下热泪
在心里,为历史竖一块碑——写给蒋殊和《重回1937》
一个人的创作,一群人的梦
钢铁,何以生香
听,“手撕钢”的声音
带两瓶雪梨酒回来
改革春风拂家乡
二舅家的“别墅”
那棵无花果树
父亲的老物件
跋一 铸就冶金文学新辉煌
跋二 钢铁人爱读《钢铁如此美丽》
春天说来就来了
花儿说开就开了
像炉火映红日子
像铁水漫过岁月
我们在春天相约
这实在是一件
无比美好的事情
穿越冬天幽长的隧道
漫山遍野的花儿
在等候
走出风如针刺的长夜
炉台上的阳光
在等候
我们带着花香
与豪情万丈的炉火
在春天里相约
这是无比美好的事情
只怀揣钢铁
只想念和钢铁终生厮守的
哥们儿姐们儿
只品味和钢铁有关的情节
情感的行李包中
离不开矿石铁水和焦炭
带上花儿和微笑
现在就出发
沿着《诗经》梦幻般的句子
去踏一片汉唐圣地
我们围坐在《史记》周围
让久远的故事
拍打我们的心魄
这实在是一件
无比美好的事情
古老的声音
有钢铁的回响
大河之水
就在钢铁的身后流淌
沉睡已久的农具和器皿
在春天里苏醒
不只是石头的跃动
和陶器的腼腆
还有钢铁淬火的声响
一同穿过厚厚的史书
站立在我们面前
喜笑颜开
我们唯有抚摸和感动
此刻,春天遍地都是
花儿随处可见
我们一路向南
在南山之南
油菜花开的地方
汉水在迎候
从三国而来的钢铁
一路征尘
依然光亮无比
与我们会面
话说沧桑
竹子青翠
稻子清香
我们谈论钢铁
谈论逝去的戈矛戟钺
历史的满腹惆怅
都有钢铁的影子
在闪亮
炉火已经熊熊燃烧了好久
幽远的声音
回荡成这个春天里的
鸟语花香
我们一路向北
北国之北
沿着那条饮过无数战马的延河
踏上一片圣地
再一次品读
初心的模样
听淳朴的小米
解读革命的营养
听庄严的窑洞
讲述满天繁星
和一轮太阳
我们还原过去的
雨水和雪花
让团结紧张的脚步
在耳旁回荡
把严肃活泼的笑声
在灵魂的深处
收藏
我们静静地用心
再掂一下
“为人民服务”
五个字的
重量
像炉火映红日子
像铁水漫过岁月
春天说来就来了
花儿说开就开了
遍地都是春天
到处都是花儿
我们相约在春天
这实在是一件
无比美好的事情
陕钢三题
董宏量
钢铁行鼓
把大鼓系在腰上
挂起一轮浑圆的朝阳
屈腿龙蹲,昂首虎坐
出征的战士正策马奔腾
当令旗挥舞,鼓槌翻飞
便有惊雷滚滚而来
马蹄嗒嗒,敲响了黄土高原
人与鼓,天与地
都在马背上颠簸跳跃
这是秦王点兵的韩城行鼓
宛如兵马俑突然复活
冲出两千年尘封的厚土
使你感到战士可以化为雕塑
而鼓声从来不曾淹埋
这隆隆的出征之声、进军之声
如同黄河的呼唤与轰鸣
一直回荡在好汉的血管里
随时都会呼啸而出
这是来自炉台的陕钢行鼓
敲鼓的汉子都穿着工装
时光飞逝,进军的节拍
仍是如此急促,如此雄壮
敲得人热血沸腾
想大声呐喊,想仰天长啸
想抓住烈焰飞扬的赤鬃
跳跃奔腾,呼唤出铁出钢
鼓声嗒嗒,鼓声嗒嗒
敲响大地,敲响心房
英雄之梦,就这样被鼓声唤醒
使你浩叹男儿心中
都有一面金戈铁马的行鼓
都想把朝阳和霜月系在腰上
一路敲响,驰骋万水千山
龙钢公司
在韩城,在司马迁的故乡
在黄河边的高炉上
我眺望龙门,让目光
穿越岁月的苍茫
大禹的传说,李白的豪唱
都在耳边隐隐回荡
不由想象那些腾空的鲤鱼
是怎样飞跃毕生的梦想
然而,只见山岭逶迤
只见黄河如带,静静地流淌
只见“龙门”两个大字
悬挂在高高的厂门上
身边的汉子,都用一口秦腔
对我自豪地笑说“龙钢”
说起司马迁的祖父
就是秦国的铁官
这片热土有钢铁的基因
龙钢的血脉源远流长
说起龙钢曾是县办小厂
却脱胎换骨,渐成气象
就像鲤鱼跃上龙门
“禹龙”钢材已驰名四方
哦,龙门很远很远
远得只能眺望,只能想象
龙门又很近很近
近得可以触摸,可以听到
那激流的呼啸,涛声的回响
登上黄河边的高炉
你就像鲤鱼跃上了龙门
每片金鳞,都闪烁着阳光
从此,你就不会忘记
这座化鱼为龙的钢厂
在古老的韩城
在司马迁的故里
壶口瀑布
曾遥想你的壮观
有无数野马奔腾而来
把沉雷隆隆踏响
曾梦见你的神奇
可煮沸滔滔云水
也可冰雕瀑布万丈
终于走近你,才发现
你像一个巨大的出钢口
日夜倾吐着金瀑红浪
啊,壶口,壶口
不要笑我如此多情
走近你,就会一吐衷肠
啊,壶口,壶口
煮沸的是铁,凝固的是钢
你是我钢铁情怀,炉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