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miere ProCS4标准教程(中文版)》详细介绍了Premiere Pro CS4视频编辑的详细流程与操作方法,以及编辑视频需要的理论知识。全书共13章,内容涉及视频编辑基础、Premiere入门知识、使用素材、视频转场、视频特效、字幕工具、音频特效和调音台,以及输出影片的众多方法。《Premiere ProCS4标准教程(中文版)》结构合理,图文并茂,各章安排了丰富的实验指导和习题,配书光盘提供了大容量多媒体语音视频教程。《Premiere ProCS4中文版标准教程》适合作为大专院校和高职高专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DV影像后期处理用户参考。
总结了作者多年影视编辑经验和教学心得 系统讲解了Premiere Pro CS4的要点和难点 实例丰富、效果精美、实用性强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主导的高科技设备早已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影视娱乐领域中,数字电影、数字音视频节目也已进入人们的生活,影视节目的制作技术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以Premiere为代表的数字音视频编辑软件成为人们编辑数字影视节目时的首选工具。Premiere Pro CS4是Adobe公司推出的新一代视频编辑软件,能够帮助用户自由编辑DV、高清非线性视频及其他影像文件。
1.本书主要内容
本书帮助读者轻松学习从视频编辑基础知识到后期合成与输出的整个过程,全书共分13章。
第1章介绍视频编辑的基础知识,包括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简介、视频编辑相关术语、蒙太奇和常见的音视频格式等。第2章对Premiere Pro CS4软件本身进行概述性介绍,包括对其主要功能、新增功能和工作环境等内容的讲解。
第3章介绍基础的Premiere编辑知识,包括如何创建项目、如何采集和导入素材以及管理素材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等。第4章讲解素材的编辑方法,不仅包括了添加、修剪、组接素材的基本操作,还介绍了三点/四点编辑方法,以及滚动编辑、波纹编辑等较为复杂的视频剪辑技巧。第5章介绍Premiere视频转场的相关知识,包括视频转场的应用,以及对影视节目常用视频转场的介绍等。
第6章介绍Premiere视频特效的添加与设置方法,还对Premiere关键帧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通过设置运动路径来实现关键帧动画的方法等。第7章介绍Premiere中的校正类视频特效,包括调整类、键控类等多个不同类型的视频特效。第8章讲解Premiere合成特效方面的有关知识,并通过逐一讲解十多个功能各异的抠像特效,使用户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Premiere抠像技术。
第9章介绍创建Premiere字幕的方法,主要包括字幕属性的设置、字幕样式和图形对象的应用,以及字幕特效的制作方法等。第10章介绍编辑音频素材的方法,主要包括音频素材的剪辑、设置音频选项、使用关键帧增强或者淡化声音,以及常用音频转场和特效的使用方法等。第11章针对Premiere调音台进行介绍,内容有如何混合音频素材、摇动和平衡的设置、特殊效果的创建以及子混合音轨的创建方法。
第12章介绍影视节目在制作完成后的影片合成与输出,主要包括影片的输出设置和Adobe Media Encoder的使用方法等。第13章介绍如何使用Adobe Encore构建视频光盘,内容主要有Adobe Encore简介、工作流程、自定义工作界面和创建导航菜单的方法等。
2.随书光盘内容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使用本书,本书专门配带了多媒体学习光盘,提供了本书实例源文件、最终效果图和全程配音的教学视频文件。在使用本光盘之前,需要首先安装光盘中提供的tscc插件才能运行视频文件。随书光盘的特色介绍如下。
? 人性化设计 光盘主界面有4个按钮,分别是“实例欣赏”、“素材下载”、“教学视频”和“网站支持”。用户只需单击相应的按钮,就可以进入相关程序。
? 功能完善 本光盘由专业技术人员使用Director技术开发,具有自动运行功能,只需将光盘放入光驱中,系统将自动运行并进入主界面。
3.本书使用对象
本书内容全面,结构完整,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配有丰富的实例,每个实例的设计与操作技巧并重,步骤的讲解细致到位,知识点突出。因此,在简单易懂的同时可以给用户很大的启发。本书使用对象非常广泛,包括学生、视频处理爱好者,以及没有任何视频编辑经验但是希望自己制作影视节目的普通家庭读者等。
参与本书编写的除了封面署名人员外,还有王敏、马海军、祁凯、孙江玮、田成军、刘俊杰、赵俊昌、王泽波、张银鹤、刘治国、何方、李海庆、王树兴、朱俊成、康显丽、崔群法、孙岩、倪宝童、王立新、王咏梅、辛爱军、牛小平、贾栓稳、赵元庆、郭磊、杨宁宁、郭晓俊、方宁、王黎、安征、亢凤林、李海峰等。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朋友登录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网站www.tup.com.cn与我们联系,帮助我们改进提高。
编 者
2010年3月
第1章 影视编辑基础知识
1.1 认识视频
1.1.1 视频画面的运动原理
1.1.2 数字视频的概念
1.1.3 帧、场与扫描方式
1.1.4 分辨率与像素宽高比
1.1.5 视频色彩系统的应用
1.2 数字视频基础
1.2.1 电视制式
1.2.2 高清概念全解析
1.2.3 数字视频压缩技术
1.2.4 流媒体技术
1.3 数字视频编辑基础
1.3.1 线性编辑与非性线编辑
1.3.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构成
1.3.3 非线性编辑的工作流程
1.4 影视创作基础知识
1.4.1 蒙太奇与影视剪辑
1.4.2 组接镜头的基础知识
1.4.3 镜头组接蒙太奇简介
1.4.4 声画组接蒙太奇简介
1.4.5 影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
1.5 常用数字音视频格式介绍
1.5.1 常见视频格式
1.5.2 常见音频格式
1.6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Premiere Pro CS4快速入门
2.1 Premiere Pro简介
2.1.1 Premiere Pro的主要功能
2.1.2 Premiere Pro CS4的新增功能
2.2 Premiere Pro的面板
2.2.1 项目面板
2.2.2 时间线面板
2.2.3 节目面板
2.2.4 素材源面板
2.2.5 调音台面板
2.2.6 效果面板
2.2.7 特效控制台面板
2.2.8 工具面板
2.2.9 历史面板
2.2.10 信息面板
2.2.11 媒体浏览面板
2.2.12 字幕设计工作区
2.3 自定义Premiere Pro CS4
2.3.1 配置工作环境
2.3.2 创建键盘快捷方式
2.3.3 设置程序参数
2.4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管理编辑项目与素材
3.1 配置项目
3.1.1 创建项目
3.1.2 项目设置
3.1 3创建并设置序列
3.2 打开和保存项目
3.2.1 保存项目文件
3.2.2 打开项目
3.3 采集素材
3.3.1 采集视频
3.3.2 录制音频
3.4 导入素材
3.4.1 利用菜单导入素材
3.4.2 通过面板导入素材
3.5 定义影片
3.6 管理素材
3.6.1 管理素材的基本方法
3.6.2 管理元数据
3.6.3 打包项目素材
3.6.4 脱机文件
3.7 实验指导:整理影片素材
3.8 实验指导:制作简单的电子相册
3.9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编辑影片素材
4.1 应用时间线面板
4.1.1 时间线面板概述
4.1.2 轨道图标和选项
4.1.3 轨道命令
4.2 使用监视器
4.2.1 源监视器与节目监视器概览
4.2.2 监视器面板的时间控制
4.2.3 在监视器面板中显示安全区域
4.2.4 监控视频图像质量
4.3 在序列中编辑素材
4.3.1 添加素材
4.3.2 复制和移动素材
4.3.3 修剪素材
4.3.4 调整素材的播放速度与时间
4.3.5 音视频素材的组合与分离
4.4 装配序列
4.4.1 设置素材的出点与入点
4.4.2 使用标记
4.4.3 插入编辑和叠加编辑
4.4.4 三点编辑与四点编辑
4.4.5 提升与提取编辑
4.4.6 嵌套序列
4.5 应用视频编辑工具
4.5.1 滚动编辑
4.5.2 波纹编辑
4.5.3 滑移编辑
4.5.4 滑动编辑
4.6 实验指导:编辑产品广告
4.7 实验指导:制作快慢镜头特效
4.8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添加视频转场效果
5.1 视频转场概述
5.1.1 转场的基本功能
5.1.2 添加转场
5.1.3 清除和替换转场
5.1.4 设置默认转场
5.2 转场分类讲解
5.2.1 3D运动
5.2.2 GPIJ过渡
5.2.3 伸展
5.2.4 划像
5.2.5 卷页
5.2.6 叠化
5.2.7 擦除
5.2.8 映射
5.2.9 滑动
5.2.10 缩放
5.2.11 特殊效果
5.3 实验指导:剪辑旅游宣传片
5.4 实验指导:制作个人DV短片
5.5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为影片添加视频特效
6.1 应用视频特效
6.1.1 添加视频特效
6.1.2 编辑视频特效
6.2 常用视频特效
6.2.1 GPU特效
6.2.2 变换
6.2.3 噪波与颗粒
6.2.4 扭曲
6.2.5 模糊与锐化
6.2.6 生成
6.2.7 过渡
6.2.8 风格化
6.3 创建运动特效
6.3.1 设置关键帧
6.3.2 快速添加运动效果
6.3.3 更改不透明度
6.4 缩放和旋转运动特效
6.4.1 缩放运动特效
6.4.2 旋转运动特效
6.5 实验指导:制作画中画效果
6.6 实验指导:创建动态相册
6.7 思考与练习
第7章 调整和校正画面色彩
7.1 颜色模式
7.1.1 色彩与视觉原理
7.1.2 色彩三要素
7.1.3 RGB颜色理论
7.1.4 HLS颜色模式
7.1.5 YUV颜色系统
7.2 调整类特效
7.2.1 卷积内核
7.2.2 基本信号控制
7.2.3 提取
7.2.4 色阶
7.2.5 阴影/高光
7.2.6 照明效果
7.3 图像控制类特效
7.3.1 灰度系数校正
7.3.2 色彩传递
7.3.3 色彩匹配
7.3.4 色彩平衡
7.4 色彩校正类特效
7.4.1 RGB曲线
7.4.2 RGB色彩校正
7.4.3 亮度曲线
7.4.4 更改颜色
7.4.5 脱色
7.5 创建纯色素材
7.5.1 创建黑场
7.5.2 创建彩色蒙板
7.6 实验指导:制作旧胶片电影放映效果
7.7 实验指导:校正视频画面的色彩
7.8 思考与练习
第8章 Premiere视频合成技术
8.1 合成概述
8.1.1 调整素材的透明度
8.1.2 导入含Alpha通道的PSD图像
8.2 Premiere抠像特效
8.2.1 无用信号遮罩
8.2.2 Alpha调整
8.2.3 色度键
8.2.4 RGB差异键
8.2.5 亮度键
8.2.6 图像遮罩键
8.2.7 差异遮罩
8.2.8 蓝屏键
8.2.9 轨道遮罩键
8.2.10 非红色键
8.2.11 颜色键
8.3 实验指导:制作望远镜画面效果
8.4 实验指导:替换影片背景
8.5 思考与练习
第9章 创建字幕
9.1 了解字幕的设计
9.1.1 创建简单的字幕
9.1.2 漫游字幕工作区
9.2 创建文本字幕
9.2.1 创建水平文本字幕
9.2.2 创建垂直文本字幕
9.2.3 创建路径文本字幕
9.3 使用图形字幕对象
9.3.1 绘制图形
9.3.2 贝塞尔曲线工具
9.3.3 创建标志
9.4 编辑字幕属性
9.4.1 调整字幕的尺寸、角度与位置
9.4.2 调整文本字幕对象
9.4.3 为字幕设置填充效果
9.4.4 对字幕对象进行描边
9.4.5 为字幕对象应用阴影效果
9.5 字幕样式
9.5.1 载入并应用样式
9.5.2 创建字幕样式
9.5.3 导出和载入字幕样式库
9.6 字幕模板
9.6.1 使用字幕模板
9.6.2 创建字幕模板
9.7 创建动态字幕
9.7.1 创建游动字幕
9.7.2 创建滚动字幕
9.8 实验指导:制作光影流动字幕
9.9 实验指导:制作光芒字幕效果
9.10 思考与练习
第10章 获取和编辑音频
10.1 音频概述
10.1.1 了解声音
10.1.2 音频信号的数字化处理技术
10.2 添加和编辑音频素材
10.2.1 使用音频单位
10.2.2 在时间线上编辑音频
10.2.3 编辑源素材
10.2.4 映射音频声道
10.3 增益、淡化和均衡
10.3.1 调整增益
10.3.2 均衡立体声
10.3.3 淡化声音
10.4 音频特效与音频过渡
10.4.1 应用音频过渡
10.4.2 应用音频特效
10.5 实验指导:制作交响乐效果
10.6 实验指导:制作左右声道MTV
10.7 思考与练习
第11章 调音台
11.1 调音台概述
11.2 混合音频
11.2.1 自动化设置
11.2.2 生成混音
11.3 摇动和平衡
11.3.1 摇动/平衡单声道及立体声素材
11.3.2 摇动5.1 声道素材
11.3.3 在时间线内摇动/平衡声音
11.4 创建特殊效果
11.4.1 设置和删除效果
11.4.2 绕开效果
11.5 创建子混音音轨
11.5.1 创建子混合音轨
11.5.2 创建发送
11.6 实验指导:制作5.1 声道效果
11.7 实验指导:制作回声效果
11.8 思考与练习
第12章 输出影片剪辑
12.1 影片输出设置
12.1.1 影片输出的基本流程
12.1.2 调整影片的导出设置选项
12.1.3 选择视频文件输出格式与输出方案
12.2 设置常见视频格式的输出参数
12.2.1 输出AVI文件
12.2.2 输出WMV文件
12.2.3 输出MPEG文件
12.2.4 输出MOV文件
12.3 Adobe Media Encoder
12.3.1 Media Encoder 界面简介
12.3.2 Media Encoder初始设置
12.3.3 管理和导出编码文件
12.4 创建剪辑注释
12.5 导出为交换文件
12.5.1 输出EDL文件
12.5.2 输出OMF文件
12.6 实验指导:为移动设备输出视频
12.7 实验指导:输出FLV流媒体文件
12.8 思考与练习
第13章 使用AdobeEncoreCS4创建DVD
13.1 认识Adobe Encore
13.2 Adobe Encore工作流程
13.2.1 导入原始视频和音频
13.2.2 使用菜单模板
13.2.3 编辑菜单
13.2.4 创建按钮链接
13.2.5 预览和录制DVD
13.3 自定义界面和导航菜单
13.3.1 自定义菜单与按钮
13.3.2 创建和使用时间轴
13.3.3 自定义导航界面
13.3.4 设置时间轴导航
13.4 实验指导:制作Ble-ray光盘菜单
13.5 实验指导:创建循环播放的广告光盘
13.6 思考与练习
1.NTSC制式
NTSC制式由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制定,主要应用于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菲律宾,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由于采用了正交平衡调幅的技术方式,因此NTSC制式也称为正交平衡调幅制电视信号标准,优点是视频播出端的接收电路较为简单。不过,由于NTC制式存在相位容易失真、色彩不太稳定(易偏色)等缺点,因而此类电视都会提供一个手动控制的色调电路供用户选择使用。
符合NTSC制式的视频播放设备至少拥有525行扫描线,分辨率为720×480电视线,工作时采用隔行扫描方式进行播放,帧速率为29.97fps,因此每秒约播放60场画面
2.PAL制式
PAL制式是在NTSC制式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改进方案,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克服NTSC制式对相位失真的敏感性。PAL制式的原理是将电视信号内的两个色差信号分别采用逐行倒相和正交调制的方法进行传送。这样一来,当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相位失真时,便会由于相邻两行信号的相位相反而起到互相补偿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因相位失真而引起的色彩变化。此外,PAL制式在传输时受多径接收而出现彩色重影的影响也较小。不过,PAL制式的编/解码器较NTSC制式的相应设备要复杂许多,信号处理也较麻烦,接收设备的造价也较高。
PAL制式也采用了隔行扫描的方式进行播放,共有625行扫描线,分辨率为720×576电视线,帧速度为25fps。目前,PAL彩色电视制式广泛应用于德国、中国、中国香港、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然而即便采用的都是PAL制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PAL制式电视信号也有一定的差别。例如,我国采用的是PAL-D制式,英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使用的是PAL-I制式,新加坡使用的是PAL-B/G或:D/K制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