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回忆起在“雷锋团”的日子,每当听到雷锋的事迹,每当听到学习雷锋的歌声,每当看到“雷锋团”的消息,每当看到“雷锋团”的战友,我都感到格外亲切,就如同又回到了充满青春激情、充满憧憬而又火红难忘的当年。这种情感至今依然炽烈,这种情结至今依然坚固。
正是基于此,王真茂创作了《在“雷锋团”的日子里》一书,旨在对作者在“雷锋团”不平凡岁月的一个纪念,对雷锋、对众多雷锋精神见证人、雷锋精神传人和教育培养、关爱支持我的首长和战友的一种感念。
《在“雷锋团”的日子里》讲述了农家子弟王正安在“雷锋团”服役期间,在雷锋精神的浓郁熏陶和众多雷锋精神传人的影响带动下。在党组织的培养和各级首长的培养教育、战友的帮助关爱下,从新兵训练、下连当炊事员、参加施工、到演出队、当文书、当班长直至提干的成长过程。贯穿书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学习雷锋和传承雷锋精神。一方面,多纬度展示了主人公通过参观雷锋纪念馆、聆听雷锋忆苦思甜录音报告、阅读《雷锋的故事》和《雷锋的日记》、听学雷锋先进典型事迹报告、参观学雷锋先进事迹展览、当校外辅导员、到车站和敬老院等为人民服务等活动,耳闻目睹和亲身感受到了雷锋和雷锋精神的强大生命力、深刻感染力和无穷魅力,从而立下了走雷锋之路、创雷锋业绩、争当雷锋式战士的雄心壮志。另一方面,多层面展示了“雷锋团”多年来坚持组织部队开展学雷锋活动,用雷锋精神建团育人出现的生动局面。作者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反映了“雷锋团”坚持学雷锋活动和在“雷锋团”成长起来的一大群雷锋式的干部战士。
夏孝栋对于每一个曾经在“雷锋团”生活过、战斗过的人来说。这是人生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一段历程。雷锋、“雷锋团”在他们心中,也成为永远挥之不去的情结。真茂同志的《在“雷锋团”的日子里》一书,可以说是这种情结的一个体现和展示。
我认识真茂同志大约在1977年上半年,当时他在特务连当文书,因字写得不错,时常被机关借调抄写材料,也多次给我抄写过。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编辑刻印的《学雷锋简报》,这在当时是一个创新。在他的启迪下,我决定以团政治处的名义办了一份涵盖全团的《学雷锋简报》,他为此做出了很大努力,付出了很大辛劳。在我的印象里,他好学上进,勤于笔耕,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写了好多的诗歌、散文,其中有不少是宣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的。近年来,他一直笔耕不辍,创作出版了好多优秀的作品。我读后受益匪浅,深为他的创作成就而感到高兴。
《在“雷锋团”的日子里》,讲述了农家子弟王正安在“雷锋团”服役期间,在雷锋精神的浓郁熏陶和众多雷锋精神传人的影响带动下。
在党组织的培养和各级首长的培养教育、战友的帮助关爱下,从新兵训练、下连当炊事员、参加施工、到演出队、当文书、当班长直至提干的成长过程。贯穿书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学习雷锋和传承雷锋精神。一方面,多纬度展示了主人公通过参观雷锋纪念馆、聆听雷锋忆苦思甜录音报告、阅读《雷锋的故事》和《雷锋的日记》、听学雷锋先进典型事迹报告、参观学雷锋先进事迹展览、当校外辅导员、到车站和敬老院等为人民服务等活动,耳闻目睹和亲身感受到了雷锋和雷锋精神的强大生命力、深刻感染力和无穷魅力,从而立下了走雷锋之路、创雷锋业绩、争当雷锋式战士的雄心壮志。另一方面,多层面展示了“雷锋团”多年来坚持组织部队开展学雷锋活动,用雷锋精神建团育人出现的生动局面。
作者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反映了“雷锋团”坚持学雷锋活动和在“雷锋团”成长起来的一大群雷锋式的干部战士。这是迄今为止我看到的第一部这类著作,而且出自一个在“雷锋团”成长起来的战士之手,令我感到十分欣慰。
雷锋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是飘扬在共和国大地上的一面鲜艳夺目、光彩照人的旗帜,他的事迹、他的言行、他的精神乃至他的人格魅力是永恒的。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他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团”一直把雷锋作为团宝、把雷锋精神作为团魂、把雷锋的生平事迹作为团课、把《学习雷锋好榜样》作为团歌。组织干部战士“一事之前想雷锋,一事当中做雷锋,一事之后比雷锋”,营造了一种人人学习雷锋、个个争当雷锋的热烈氛围。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涌现出了一大批雷锋式的干部战士。作者正是紧紧抓住“雷锋团”学习雷锋出现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沤心沥血,勤奋笔耕,创作了《在“雷锋团”的日子里》一书。
雷锋因公殉职后,我曾奉调担任他生前所在连副指导员,继而担任团政治处新闻干事、宣传股股长、政治处副主任、副政委等职,20年如一日,一直从事忆雷锋、讲雷锋、写雷锋、学雷锋,和雷锋结下了不解之缘。读着《在“雷锋团”的日子里》,我感到非常亲切,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个宣传雷锋、学习雷锋的火红而又难忘的岁月。
我和众多的雷锋生前战友,既是雷锋生平事迹的见证人,也是雷锋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承人。我和曾经在“雷锋团”生活、战斗过的战友们一样,对雷锋都怀有深厚的思念之情,都为有雷锋这样的战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向雷锋同志学习,已经成了我们的自觉行动。传承雷锋精神,已经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终生的历史使命。
时代造就了雷锋、造就了雷锋精神。半个多世纪的学雷锋活动虽然历经了风风雨雨、坷坷坎坎,但丝毫没有动摇人们对雷锋的热爱和崇敬,也没有动摇人们学习雷锋的决心和信念,反而更加显示出了雷锋的高大形象和雷锋精神的强大生命力。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在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强力推动下,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实践充分证明,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雷锋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他的崇高精神将永放光芒,彪炳千秋。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学习雷锋非常重视,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写入《决定》,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从2013年3月6日至2014年3月17日,曾先后五次提到雷锋精神。他说:“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和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在接见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基层代表时说:“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你们要做好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的大地上。”他在接见雷锋生前所在团政委吕新胜时,勉励他“要把雷锋精神弘扬好”。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指示,为我们学习雷锋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
时代在呼唤着雷锋、呼唤着雷锋精神。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在这个伟大征程中,既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也需要雷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为之奋斗的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风格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国分忧的主人翁精神。作为雷锋的生前战友,作为曾经在“雷锋团”生活战斗过的战友,我们要热烈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当好雷锋精神的种子,“要把雷锋精神弘扬好”,永远向雷锋同志学习,大力发扬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雷锋精神之花开遍祖国大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这是我应真茂同志邀请写下的一段文字,是为序。我热烈祝贺小说的付梓出版,也希望真茂同志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2014年11月25日
王真茂,男,1954年4月(农历)出生,山东莱州(掖县)人。1974年12月入伍,1995年7月转业到沈阳市公安局。
现为辽宁省作家协会、沈阳市作家协会、呼伦贝尔作家协会、辽宁省散文协会、中国法学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诗协会常务理事。
《在雷锋团的日子里》: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所革命的大学校,也是一座革命的大熔炉。无论在血火交织、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激情壮烈、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英模人物。这些英模人物是一座座雕像,屹立在历史长河中;是一面面旗帜,激励着后人前行。
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在五、六期合刊上首先发表了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各大报纸,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手迹。自此,雷锋这位年轻的战士走进亿万人的瞳仁,他的事迹传遍了全国,《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唱响,一场广泛、持久的学雷锋活动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掀起,带动和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影响了当代和几代中国人。雷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标杆人物,他的崇高精神历久生辉,成为激励人们前行的不竭动力。
对于众多的人来说,能如愿当上兵就是很幸运的了。而我不仅当上了兵,还十分幸运地来到了“雷锋团”。短短的4年多,在雷锋精神的熏陶下,在充满浓郁学习雷锋氛围的“雷锋团”,特别是在众多雷锋精神传承人的带动影响和言传身教、教育培养下,我如一棵稚嫩的小树不断成长,同时也给我的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一段最为刻骨铭心、极为珍贵的历程。雷锋精神、“雷锋团”也成为我永远的情结……我出身在山东胶东半岛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很崇拜“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的解放军。从懂事起,就对解放军充满了羡慕。在小人书、报纸、画报上和听到的广播里,还有一年看不到几次的纪录片《新闻简报》中,只要一看到解放军,就感到格外兴奋,对部队充满了神奇的遐想和强烈的向往,同时萌生了要当兵的心愿,也曾无数次憧憬着自己能当上兵该多好啊,也不知道做过多少次这样的梦。
每当看到村里当兵的人回家探亲,还有“军宣队”到公社演出时,看到他们一个个穿着绿军装,戴着红领章、红五星帽徽,神采奕奕的样子,心里羡慕极了。随着逐渐长大,才懂得了在农村要当兵谈何容易,若没门没钱更是难上加难。
1973年1月高中毕业后,我回到村里参加农业劳动,成了一个青壮劳力,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推小车、翻地、拉犁、扔粪、整地,几乎什么农活都干过。虽然一年到头苦苦劳作着,但我心中从未泯灭当兵的愿望。
“兵者,国之大事。”1974年10月,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开始了。
此时,世界处于复杂动荡之中,冷战时期的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呈现出争霸格局的对峙状态,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处于全面对抗之势,国际上因领土争端引发的局部战争接连发生。我国周边环境也很严峻。自1969年3月发生珍宝岛战争后,中苏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与美国实力缩小呈强势扩张的苏联在我国北方边境和中蒙边境陈兵百万。受到苏联指使的越南当局大肆迫害驱赶华侨华人,频频挑起边界事端,制造流血事件,严重干扰和影响了我边防军民的生命安全和正常的生产生活。在这年的1月,还发生了中越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
尽管这样,我仍然和常国强还有几个适龄的同学响应祖国号召,满怀着保卫国家的强烈愿望,义无反顾地报了名。
过了两天,我正在地里翻地,听说村里来了两个解放军,忙和常国强向队长请了假,向南街的大队部跑去。当我俩满身是汗跑到大队时,院子里已站满了看热闹的大人小孩。此时,两个解放军正从大队部推着自行车出来。送他们出来的大队党支部书记陈良、大队长战宇,还有民兵连长常连胜,不时大声吆喝着人们让路。
我俩好不容易挤了上去,看着边推着自行车、边和大队领导说着话的两个解放军。从衣服上的兜看出,那穿4个兜军装的是干部,穿两个兜的是战士。近距离地看到他们,感到很亲切。两个解放军走到村西头的大道口,和大队领导握手告别后骑着自行车往南面的公社奔去,我和常国强目不转睛一直看着他们过了王河大坝,看不到了后才往大队部走去。我俩商议好了,上大队问问民兵连长今年招兵有什么政策。
“你们两个来干什么?”还没走到大队部门口,就碰到了刚出来的民兵连长常连胜。“大叔,俺两个想当兵。想问问你,都有哪些条件。”常国强笑着回答。因我生性腼腆些,为这俺爹俺娘还有哥哥姐姐从小没少说我。我站在旁边,脸有些发红看着他。
“噢,好啊伙计,不过,今年是‘雷锋团’上咱这儿招兵,这条件可老鼻子严格了。”“雷锋团?”一听,我们两个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又惊又喜。心想,要是能到“雷锋团”当兵,那可是太好了。
看到我们两人惊讶的样子,常连胜笑了,“怎么,不信?”“大叔,你说的俺还能不信?那就让俺两个去吧!”这时,我鼓起勇气说道。说完,脸上冒汗了。“就是的。”旁边的常国强紧接着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