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原为唐太宗的妃嫔,太宗死后,出家为尼。高宗继位,复被召入宫。为取代皇后位置,武则天一步步实施独揽大权的计划,皇宫成了阴谋与暗杀的场所。
武则天不仅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还一向饱受争议。有人说她罪不可赦;有人说她功在千秋……对权力的执著欲望贯穿了武则天的一生。
本书的内容详细生动地讲述一位伟大的中国女性如何从卑微、附庸的妃嫔变身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生动传奇。
一本书讲透中国古代女人的权力心术,生动诠释古代女性与权力惊撼媾和的宫闱心计:色媚、隐忍、阴毒、怀柔、狠厉、绝情……解密武则天最隐忍、最狠厉、最孤绝又最辉煌的一生,再现盛世大唐最阴暗、最情色、最血腥的权力争斗;
一本精彩诠释中国古代女人只有在床上先征服男人才能在权力场上征服天下的最经典教材,生动描写了武后的从容镇静,老成练达,虽然难以洗涤其残忍毒狠之罪,却是人人敬佩。
她做皇后28年,皇太后7年,后以本人名义做皇帝15年,兹后唐朝其他15个皇帝也全是她的孙辈和后裔。所以,纵是武则天的头衔一改再改,她仍是唐朝的祖先和国母。以一个篡位而颠倒朝代的人物,又在太庙里千秋享配。
虽然她在位间任用酷吏以强硬的手段统治她的王朝,但并没损害整个中华帝国的元气,并使中华帝国顺利地进入第二个黄金时代……
文坛大家余世存、岳南、天下霸唱、贾志刚鼎力推荐!迄今为止,最生动、最详细、最深刻的武则天作品。
男宠、篡位、情欲都是表象,武周时代是一个远比你想象中更复杂、更精彩、更惊心动魄的时代!作者对历史挖得更深,写的更透,故事更猛!为你再现盛唐背后最隐秘、最精彩、最惊心、最阴暗的权力游戏。历史就是要有料、有趣,才有看头!
新一代非虚构历史领军人物——宗承灏,文字如刀,抽丝剥茧,见解独到,《出轨的盛唐:武后》是其数年磨一剑的作品。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她是这个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她是历史,也是传奇!真实再现中国历史生存法则及后宫内幕!全景式展现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最隐忍、最狠厉、最孤绝又最辉煌的传奇人生!值得你细细品味。
宗承灏,安徽作家,新一代非虚构历史作品领军人物,专注于分析和结构中国历史上各大利益集团的生存竞争和博弈规律。文字如刀,抽丝剥茧,往往一针见血切中问题之要害。文字轻松,说史透彻。力图从历史深处找出被人有意无意埋没的玄机和真相。国内多家刊物专栏作者。
已出版《官家定律》《灰章程》《灰色生存》《跑偏的帝国——大明王朝谁当家》、《生存的逻辑》、《大唐帝国》、《窃唐》等十余部作品。
其中《灰色生存》荣获“2011年度新浪中国好书榜年度历史类十大好书”。
第一章武家的祖坟上冒了青烟
第二章奇人袁天罡的惊天预言
第三章宫墙深深深几许,凋零了花样年华
第四章临幸后的龙榻上,鲜血如一张命运的地图
第五章深不可测的君心
第六章感业寺,青灯不解梵唱
第七章阴谋者的假面与誓言
第八章厚厚的罗帐后,一双猎鹰般的锐利眼睛
第九章废后,一场充满阴谋的权力角逐
第十章逼死长孙无忌的幕后黑手
第十一章历史谜团中,婴儿伸出的绝望双手
第十二章"桐木人"事件与她的政治底牌
第十三章生死攸关的一步棋
第十四章皇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第十五章关陇集团和武后势力的短兵相接
第十六章不露声色的棋手才最可怕
第十七章一场扑朔迷离的大戏
第十八章用敌人的血唤醒自己内心深处的雄性激素
第十九章你拿我当病猫,我就拿你当死猫
第二十章上官仪事件引发的血案
第二十一章赢得皇帝,就赢得了一切
第二十二章一朵复仇的妖花
第二十三章夫妻、父子之间的三角格局
第二十四章失去控制的权力天平
第二十五章暗流涌动的大唐,令人不寒而栗
1.
武则天之所以停步不前,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那就是“唐三代后,女主武王当有天下”的谶语。这种谶语对于中国历史来说并不陌生,相信或者不相信,总会有一部分人因此背了黑锅,也有一部分人从中捞到了好处。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三月,太白金星多次在白天出现。自古以来,这一奇异的天象常常被人看作是更换天子的征兆。谶语和谣传在都城长安的街巷坊间悄悄流布,经由朱雀天桥浸漫于皇城禁苑,让每一个局中人为之心乱。
在宫廷内部,一度盛隆祥瑞的贞观治世现已被一线阴霾笼罩。皇太子李承乾于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发动的旨在篡位的宫廷谋反虽然很快得以平息,但它似乎已昭示出日后一系列重大变故的相继发生。
三月十二日凌晨,太史令李淳风突然奉诏入宫。作为掌管天象、编修历法的卜祝史官,李淳风曾经多次被太宗李世民召见。当他的坐骑穿过城北的一排牒楼,来到灞水沿岸的沙堤上时,皇宫的威严气息让李淳风突然意识到,皇帝陛下此番召见有些不同寻常。
眼下虽值初春,但长安城中依旧是一派深冬景象。灞水两岸寒鸦麇集,枯树和宫墙在晨曦中沉睡。在远处的终南山巅,经年的积雪尚未融化。马队进入中央南门之后,很快踅入一条便道,绕过太极殿西侧巍峨的护墙,径直朝太宗皇帝的寝宫走去。
太宗皇帝看上去一夜未睡,略显浮肿的脸上布满愁容。尽管他强打精神,勉力支撑,但仍然遮掩不住一脸迟暮倦态,这让李淳风略感意外。
太宗皇帝知道李淳风精通天文历数及阴阳之道,正因为如此,才让他担任太史令。
李淳风不负圣望,到太史局后发明了浑天仪,其形状与今天的地球仪相似。李淳风又根据浑天仪完成了浑天说,认为天体的形状,如同鸟蛋,天地之间的关系,就像蛋白包着蛋黄,并可测定两者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和李淳风一番寒暄之后,李世民脸色微变,将谈话内容引入正题,问道,近来太白金星时常于白天出现,不知预示怎样的吉凶祸福?
李淳风略一思索,随即答道:“日月星辰变异之象在历朝历代都会出现,不过眼下太白金星的出现和坊间流传的《秘记》有关。”
太宗皇帝虽然不愿意听到这句话,可李淳风还是要说:“据《秘记》上说,唐朝三世之后,有武氏起而灭之。”
太宗皇帝一把抓过李淳风的手,急切地问道:“如果天命已现,卿当直言相告。”
李淳风不敢隐瞒,只好直言相告:“此人身居宫中,有可能就在皇帝身边。”太宗李世民闻听此言,脸色陡变,继续追问道:“既然此人已在宫中,若将他除灭,以为如何?”
太宗急于想从李淳风那里获取破解凶兆之法,可李淳风告诉他:“现在除灭,时机未到,要顺应天命,待到30年后,此人已老,灾难自然会化解。如果现在违天意将此人杀害,天命或许会带来更厉害的人物,天降的灾难将会更大。如此,可能使皇上的子孙都受到伤害,情况将会变得更加可怕。”
太宗皇帝陷入了沉思,过了很长时间,他仿佛想起了另外一件事。他再次询问李淳风:“听说你和术士袁天罡正在合写一部天地衰变的推背图,不知图中是否推衍了大唐的未来?”
李淳风不觉一愣。除了袁天罡之外,他们在终南山麓的清风观合演推背图一事绝无外人知晓,不知太宗皇帝从何处洞悉此事。
李淳风只得据实禀告:“此图系由《周易》推化而来,现尚未齐备,不敢以此扰乱圣听。”
李世民因为尊重李淳风的才学及预言能力,才没有愤怒地追究对方的责任。尽管李淳风是饱学之士,但在古人无法解释清楚的自然科学面前,他却用预言来推导未来。李淳风的预言,让太宗皇帝不免心生恐慌。
李淳风说到这里,脸色也在话语流转之间变得苍白,他相信自己的研究结果,相信自己的直觉。他说的一切,将会在数年之后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