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当你踌躇满志却无功而返,是否想过,正确工作比努力工作更重要!
公司的发展40%靠战略规划,60%靠项目执行。本书抛开枯燥无味的传统管理理论,着重介绍项目管理中的实战方法,从大量案例中帮你抽取实用有效的项目管理工具,帮你反思项目的管理现状,获得实用的推进方法,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助推企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科技中介服务论:服务链与创新链融合视角》是对传统项目管理理论型书籍的补充与挑战,打破了很多项目管理者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体系,刺激了其对传统的思维模式的更新完善,给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了实用的思路与工具,适合于企业中高层管理者、项目管理从业人员、人力资源管理者及企业管理爱好者阅读、探讨。
科技中介服务既是解决我国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抓手,又是新时期培育科技服务业、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运行效率的重要基础。新形势下我国科技中介服务的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和要求: 一方面,科技中介服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从体系构建而非机构建设角度推动科技中介服务已经成为趋势;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加速发展,新型科技中介机构和科技服务形式不断涌现,但总体上科技中介服务仍然难以满足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服务供需不匹配、服务不成体系、服务能力弱等问题突出。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2006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把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作为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4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更是提出要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等,这一系列举措都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即科技中介服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
如何从理论和战略高度把握科技中介服务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系,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已成为当前学术界和政府部门亟须破解的一个重大命题。新形势下,科技中介服务的研究亟须跳出传统范式,提出新的理论框架,总结对比国内外最新实践,为科技中介服务政策的制定提供新思路。本书正是在以两位作者倡导和发起的“中国服务创新研究小组”多年来对服务创新、科技服务、科技政策等领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构建、统计分析、问卷调查、案例研究和政策梳理,结合科技中介服务发展的实际需求撰写而成的。来自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参与了本书的撰写。同时,研究小组还聘请了若干名国内知名专家,针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理论、实证、政策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咨询和论证。
科技中介服务论
前言
本书从科技中介服务链和创新链融合视角提出中国科技中介服务的“五论”。传统研究的局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就科技论中介”;二是把科技中介与创新的关系简单定义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本书在剖析科技中介服务链和创新链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论述科技中介服务的“五论”: 供需均衡论、制度创新论、共生耦合论、能力演进论和开放成长论。该研究探索构建了一个新的理论分析范式,更加系统和全面地把握了科技中介服务的发展规律,可以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提供有益指导,对于形成和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中介服务理论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基于统计数据和调查问卷,全面分析了科技中介服务发展现状。对我国科技中介服务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进行了全景扫描;对中观层面的产业发展现状,从规模、能力、结构和区域四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微观机构的发展现状,运用1150份调查问卷,对九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基本状况、服务能力、服务绩效和政策需求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出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未来发展的需求和潜力。从总体上看,我国科技中介服务发展进入了整合提升期,迫切需要围绕创新链需求优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数量和结构布局、提升服务能力。
本书基于国际视野和本土实践,总结提炼了科技中介服务发展的最新经验和做法;选取国内若干有代表性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研究了各机构的科技中介服务链形态、基于创新链的特色运行模式;分析了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科技中介服务的发展模式和政府作用,阐述了国际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趋势和关键成功因素。从国内实践看,我国部分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已经初步具备了市场化的生存发展能力,探索了具有一定本土特色的服务模式;从国际经验看,政府和市场共同推动、围绕创新链布局服务链、推动服务的集成化和链条化、培育专业化经营能力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等是世界主要国家发展科技中介服务的主要做法。
本书建立了科技中介服务发展的战略框架,提出了问题导向的政策措施建议。从宏观视角,按国家、产业、区域层面提出了服务创新战略、资源整合战略、服务集群战略、人才集聚战略、国际化发展战略;从微观视角,提出了市场竞争战略、业务扩张战略、服务能力提升战略。对近年来推动科技中介服务发展出台的相关政策条目,从国家和地方层面进行了细化梳理,从规划、财政、税收、人才、资质、信用、评价奖励等方面归纳了政策的核心要点。从服务需求面、服务供给面、服务环境面,提出了政府和市场协同推进、需求与供给共同作用的政策取向,以及加强科技中介服务的整体布局、完善支持方式、健全政策法规、优化市场秩序、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提高科技中介服务发展的国际化水平等具体建议。
本书的完成得到了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大力支持。首先,一系列政府资助的研究课题为本书提供了丰厚的素材基础和成果积累。这些课题主要包括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课题“自主创新战略与国际竞争力研究”(04JJD630001),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服务创新轨道理论研究”(10JJD630008),科技部创新办专项研究课题“基于创新链的科技服务链研究”(Y300681801),国家软科学计划“有利于资源开放共享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2010GXS3k058)等。其次,本书的完成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和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吴贵生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王晓明研究员等提出了中肯建议;科技部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徐建国主任、包献华副主任多次当面或通过邮件给予指导,创新办程家瑜处长、汤富强副处长,贵州省科技信息所范勇所长等对问卷设计提出了宝贵意见,并积极帮助协调问卷发放与调研工作。最后,相关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课题的调研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谨向上述专家学者、领导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是“中国服务创新研究小组”的集体智慧和心血的结晶。除本书作者外,其他成员也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王砚羽完成了第四章的初稿撰写工作,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林敏博士为第九章和第十章的撰写提供了基础素材,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人文经管事业部高晓蔚女士的高效工作,我们的合作一直很愉快。
由于作者学术水平有限,书中的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作者联系邮箱: lin3@sem.tsinghua.edu.cn,wujiaxi@126.com。
作者
2014年9月于北京
蔺雷,理学学士、硕士,管理学博士。目前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兴趣为服务创新、服务管理、技术创新、项目投融资评价。近年来在国内重点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服务创新与服务管理方面的专著4部、译著2部、合著3部。主持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主研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完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重大课题8项。担任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评审专家,国内管理类重点期刊《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审稿人。为国内多家大中型企业做过服务创新和服务管理类咨询项目。荣获2004年度“小林实中国经济学优秀论文奖”。
吴家喜,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主要从事科技发展战略、创新政策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出版著作《基于组织整合视角的新产品开发研究》《动和管理》《走向创新管理》等。
第一篇理论构建: 科技中介服务“五论”
第一章科技中介服务理论构建背景3
第一节不容错失的战略机遇3
第二节发展实践的重大挑战5
第三节理论突破的内在要求7
第二章科技中介服务理论构建12
第一节基本概念界定12
第二节科技中介服务理论框架28
第三节供需均衡论29
第四节制度创新论33
第五节共生耦合论37
第六节能力演进论42
第七节开放成长论47
第二篇全景审视: 中国科技中介服务现状
第三章中国科技中介服务的宏观判断53
第一节科技中介服务的发展环境53
第二节科技中介服务的发展阶段56
第四章中国科技中介服务的中观分析62
第一节发展规模62
第二节服务能力67
科技中介服务论
目录
第三节结构现状71
第四节区域分布74
第五章中国科技中介服务的微观调查77
第一节调查研究设计77
第二节基本情况分析79
第三节四大专题分析85
第四节两链融合关系分析107
第三篇发展之道: 中国科技中介服务战略与政策
第六章中国科技中介服务发展战略路径125
第一节科技中介服务战略结构125
第二节科技中介服务宏观战略126
第三节科技中介服务微观战略135
第七章中国科技中介服务的政策梳理140
第一节国家层面政策梳理140
第二节地方层面政策梳理142
第八章中国科技中介服务的政策建议146
第一节三维政策框架146
第二节促进科技中介服务发展的政策要点147
第四篇经验借鉴: 国内外科技中介服务实践
第九章国内案例研究153
第一节中国技术交易所: 基于技术交易的平台服务模式153
第二节清华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市场化的跨国服务链159
第三节西安科技大市场: 跨区域科技资源汇聚和配置服务167
第四节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 技术撮合型服务链176
第五节上海创新驿站: 基于SIRC模式的服务链179
第六节科易网: 基于互联网的全程服务链182
第七节创新工场: 基于创新链的创业孵化服务链189
第十章国际经验借鉴195
第一节美国: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全程服务链195
第二节德国: 政府引导、行业协会主导的全程服务链201
第三节英国: 市场主导的多层次服务链206
第四节日本: 政府主导的全程服务链210
第五节印度: 政府引导、面向特定行业的服务链215
第六节国际经验总结219
参考文献222
附录1调查问卷227
附录2机构基础统计数据236